出國留學已經成為很多學子的深造選擇,那么在各大國內名校中有多少去留學,他們又是因為什么原因去的呢,小侃今天用數據來帶你一探究竟。 往期:百利天下獨家數據分析 大學類 專業大類 一般畢業生,去向一般有下面幾種: 第一個是找工作,一般是去國企,民營企業等 第二個是讀研究生,而讀研究生也分為考研和保研兩種 第三個方向是出國留學,第四個方向是考公務員。 我們今天主要統計去年中國名牌大學在國內讀研和出國留學深造人數所占畢業生的比率。 經過匯總統計發現,中國名牌大學中,讀研深造率最高的是清華大學,大約有54.2%的學生選擇在國內讀研深造,而出國留學所占比例最高的學校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大概有36%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 其實,經過統計發現,并不是985大學的學生深造率就高,位列第七的北京郵電大學和第八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雖然不是985大學,其本科畢業生的總體深造率卻力壓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等眾多985高校,其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除此之外,北京科技大學,以中字打頭的地礦油三所高校的總體深造率也是非常高的。 這就給我們說明一個道理,如果我們的分數沒能進入985高校,選擇進入這些行業類頂尖高校也是不錯的選擇。 根據上面數據可知: 總共有7000多名本科生畢業,每5名畢業生中有1人出國 趨勢中的重點就是: 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 出國讀研成為本科畢業生的重要選擇之一 部分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出國讀研的人數超過在國內讀研的人數 那么為什么要出國讀研呢?我們再來對比一下: 申請難度對比 要想在國內讀研,你需要經過統考+復試才能拿到錄取資格,統考的難度一年比一年難,加上考研人數逐年增多,獲得錄取的幾率變得更小。 對于申請國內研究生的大部分童鞋而言,前三年認真上課,爭取保研資格。若沒得到保研的,需要從大三起開始復習。 據教育部新聞辦公室的數據,2016年我國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為177萬,錄取率約為29%,2017年報名人數增長到201萬人,增幅達13.6%,獲得錄取的難度可想而知。 而國外院校采用申請制,需要提供相關的申請材料,包括本科學位證、成績單、語言成績等,設計類專業一般要求提供作品集,最后由學校綜合決定是否錄取。 讀研費用和時間成本 一說到出國留學,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貴。其實,從時間成本來看去國外讀研不一定貴很多。在國內讀研的話,每年的學費為6000-10000RMB左右,按照3年制,學費為1.8萬-3萬RMB。而國外的研究生學費一般為15-30萬RMB。 但是 很多國家的研究生階段比國內短,相比在國內讀研,去國外讀研的學費較高。但是國內研究生一般為2-3年制,而國外一般為1-2年。去國外讀研的學生比國內研究生黨先畢業,能先拿1-2年工資,算下來也沒有比國內貴多少,反而還多出兩年的工作經驗,這對后期的職業發展也是有利的。還有很多歐洲公立院校免學費,更是給了很多家境一般但是有留學夢的研究生黨多了一條選擇。 超過65%的海歸認為可在5年內收回留學經濟成本。除此之外,評價留學的價值不能簡單地看經濟成本與回報,也需要考慮人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留學生說:“海外留學,如果只算經濟賬,可能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劃算的,但我想說的是,留學改變了我的一生,即便從經濟角度有虧損,但我卻收獲了更加寶貴的財富。出國留學的最大意義,并不只是用得到多少金錢和成就來衡量,我覺得我能夠經歷這些,并且懂得了感恩和珍惜,這就是最大的收獲。” 時間就是金錢 時間成本是另一個衡量因素,熱門留學國家的學制均低于或等于中國。 留學回國就業人員平均在國外學習的時間為21.47個月。博士研究生所花時間最長,為46.30個月,碩士研究生平均所花時間最短,為16.17個月。本科和專科的平均留學時間為36.62個月。 個人成長 個人收獲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提升兩方面,硬實力方面就看各個院校的授課方式和培養模式。 國內的研究生,一大部分是以教科書為主。 國外的研究生是以獨立研究和自己的深入研究為主,根據專業領域研究生好多課程內設置實習項目。國外更加關注思維訓練、創新訓練的同時,通過活動提升自我。 同時,由于學生選課自主性大,所選每門課程學習形式就是按時上課、完成作業,小測驗、參加期末考試結課。國外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會增加學業壓力,但是總體來說,專業課的平均教學質量還是優于國內院校的。 就業機會 國外的研究生非常注重學生做研究期間就得到各種各樣實驗、研究的,以及外界公司或者是機構進行合作的機會,包括自己實地考察的機會。 打工幾乎是每個留學生都有的經歷,即使家庭條件很好,學校也會為其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自己也可以尋找適合自己的打工機會,增強實踐經歷。 80%的學生在選擇出國讀研的理由時選擇了高質量教育和更好就業兩個理由。 在中國,82.5%的單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對海歸員工采取了傾斜性待遇。20%的單位認為海歸員工在本單位的晉升途徑更快捷,17.5%的單位認為他們的工作崗位更核心,一半的國企表示會讓海歸員工進入更核心的崗位,而外資企業的態度則兩極分化。相比之下,更傾向于招聘海歸的單位,如民營企業、海歸創業民營企業則會為海歸員工提供更豐富的優惠待遇。 從2000年到2017年,留學回國人數從不到1萬人持續增長至36萬人以上,而回國留學生年增長率曲線則是起起伏伏,與英、美等留學大國的失業率曲線完全吻合。 無論在全球范圍還是中國,關于工作情況還是學業時間,留學都展現出了它的價值。在看能力和工作經驗的職場,高強度的精英教育模式減少了教育時間成本,意味著海歸們可以更早投身工作創造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