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白鷺洲 白鷺洲:古代長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門外。洲上多集白鷺,故名。白鷺洲公園,春季景色優美“春水垂楊”、“辛夷挺秀”、“ 杏試雨”、“天桃吐艷”為“鷺洲春日四景“,夏可觀荷,秋可聽雨,冬可賞雪,為南京城南著名的風景游覽地。 鳳凰臺 鳳凰臺:故址在南京城西花露崗,相傳南朝劉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有三只狀似孔雀的大鳥——百鳥之王鳳凰,飛落在永昌里李樹上,招來大群各種鳥類隨其比翼飛翔,呈現百鳥朝鳳的盛世景象。為慶賀和紀念此美事,將百鳥翔集的永昌里改名鳳凰里,并在保寧寺后的山上筑臺,名鳳凰臺。 《石頭城》 唐·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石頭城 石頭城:故址在南京市清涼山一帶,戰國時楚國為金陵城,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年)吳孫權重筑并改名為石頭城。城依山臨江,南接秦淮河口,地勢險要, 有'鐘阜龍盤,石頭虎踞'之稱。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 朱雀橋 朱雀橋:即朱雀桁,歷史上又稱大航、大桁、朱雀航,為東晉時建在內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橋,時為交通要道,是六朝時期分布在石頭城至清溪之間秦淮河上24座浮航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浮橋,鄰近烏衣巷。故址在今南京聚寶門的鎮淮橋。 烏衣巷 烏衣巷:位于秦淮區秦淮河上文德橋旁的南岸,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地帶,是中國歷史最古老而著名的古巷,當時中國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國時是吳國戍守石頭城部隊營房所在地。晉代時,烏衣巷是晉代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宅第,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因此得名。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秦淮 秦淮:即秦淮河,古名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相傳秦始皇東巡會稽過秣陵,以此地有“王氣”,下令在今南京市區東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帶,鑿晰連崗,導龍藏浦北入長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據這一傳說,改稱秦淮。
《詠史》 唐·李商隱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蟠? 北湖 北湖:今南京玄武湖,玄武湖位六朝京城之北。另,“玄武”這兩個字的實際意義指的是“北方之神”,“玄武”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四神之一,它的具體形象是龜與蛇的復合體,玄武和青龍、白虎、朱雀共同代表著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其中玄武湖實際上就是北湖的意思。。 鐘山 鐘山:即紫金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門外,拔地而起,形似盤曲的巨龍,稱為“鐘阜龍蟠”。囊“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國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態休閑文化、佛教文化系列于一山之中,是為“中華城中人文第一山”。 《游棲霞寺》 唐·皮日休 不見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蓮吟次缺,青靄坐來銷。 泉冷無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時石上月,相對論逍遙。 棲霞寺 棲霞寺,始建于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論教義,被稱為江南三論宗初祖。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位于南京市東北22公里處的棲霞山上。 《臺城》 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臺城 臺城:六朝皇宮,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雞鳴寺之后,東端與明城墻相接,西端為一斷壁。由于這里距六朝時代的建康宮不遠,后人通常稱之為臺城。
《秦淮》 南宋·范成大 不將行李試開關,誰信江湖道路難。 腸斷秦淮三百曲,船頭終日見方山。 方山 方山:位于南京市江寧區中部,為秦淮河東南二源匯合處。山體呈方形,孤聳絕立,山頂平坦,故名方山。又因其四角方正,猶如一枚玉印從天而降,又稱“天印山”。在明代,“天印樵歌”被列入“金陵八景”和“金陵四十景”之一,在清代,又列入了“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登賞心亭》 南宋·陸游 蜀棧秦關歲月遒,今年乘興卻東游。 全家穩下黃牛峽,半醉來尋白鷺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蕭蕭木葉石城秋。 孤臣老抱憂時意,欲請遷都涕已流。 賞心亭 賞心亭:在金陵水西門城樓上,是一處歷史名勝,宋代的金陵勝跡,歷代文人均有登臨懷古。賞心亭始建于宋代,由丁謂所建,曾是南京水西門內一處名勝,曾數毀數建。陸游和辛棄疾等古代文學大家都曾登臨覽勝,賦詩填詞。 瓜步 瓜步:在六合區東南,亦名桃葉山。水際謂之步,古時此山南臨大江,又相傳吳人賣瓜于江畔,因以為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