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告訴你萬病之源在哪里,源水自清,萬病皆消。中醫講究“三分治七分養”,所以中醫的核心是養生,而非用藥,養生的核心就是養心。這才是中醫養生的最高境界。 人是所有生物結構里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與生俱來的;人健康狀況的調理是依靠人體自身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依靠外在作用,外在作用只能起輔佐效果。 而人體健康的根本在心。人體一切的表現都是由心而生。心凈則身凈。所以身體生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身的修復體系來治愈疾病。 健康,從調理心性開端。調理心性需求學習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智慧結晶。 準確的觀念遠比貴重的藥物和風險的手術更能協助患者消除疾病。由于有了準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準確的決議,就會有準確的做法,就能夠防止許多疾病的發作。 所有的藥物對病癥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仍是西醫。由于全部的病都是過錯的因導致過錯的果。過錯的因不除,過錯的果就不會絕根。 與其信任藥物,信任檢查的數據,不如信任自身的感受,信任自個身體所具備的修復能力。但這需求在你得道(智慧開了)的條件之下,才能明白這些。 養生的核心是順其自然 那么人怎么才知道自個是不是順其自然呢?其實很簡單,你生病了,你就不舒服了,你就不自在了,那你即是違反自然了。要做到順應內外的自然,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人體生病景象是人體在調理、整理身體廢物時所體現的景象,是人體主動調理平衡所體現出的狀況,所以應當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景象,而不該把它當成病因來消除。 所以當人在患病的時分,必定不要有仇恨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能夠紊事,對內影響血氣,使之失常。凡惱怒恐懼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本源,不光養病時不能亂,平常生活也忌心亂。 人違反了養生規律,雖不會當即發病,一旦養成習慣,就會大幅增加發病的機率。這就和交通規則相同,你違反了交通規則,可能不會立刻出事,但其風險性是不容忽視的。 “主發謂之機”,主管發射的那個部位就叫機。子彈在槍里要發出去,必須扣動扳機。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都有一個這樣的機,只需牽動這個機,才會發作,不牽動這個機,準備條件再多,也不會有任何事發生。 機即是這么一個東西,它是事情發作的最關鍵要素。它是點,不是面。但是牽動這個點,就能帶動整個面。 所以,病機即是疾病發作、開展、改變的最關鍵要素。所以病機一開,人的病狀就會顯現出來,人就進入了“病” 的惡性循環里。 和病機相對的即是“生機”。生機一開,人就會進入恢復這個良性循環傍邊。其實病機和生機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是一對陰陽。病機開了,生機就關了,而生機開了,病機也就被封閉了。這個即是辯證法。 現代的醫院和法院差不多,動不動就給患者下了死刑判決書。而許多情況下,是把不該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為何這么說呢? 就以“癌癥”為例,癌癥在大家的心里=死刑。假如咱們不叫它癌癥,那么對于患者來講,就等于給患者留下了期望,等于留下了生機。 中醫認為沒有治不了的病,問題在于你的心能不能放下,病由心生,病也由心治。只要還活著,就會有生機。找到了這個生機,對癥而治,人就會恢復。 中醫養生非常重要的一條,即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陽氣缺乏,陽氣缺乏的時,死神就會找到你。這即是道家所講的,修煉人要有英豪的氣質。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許多重癥或絕癥,都只有一個原因:恨。當這恨沒了,病也就消失了。這世間最難解的是連綿不止的恨,因有解不開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因素: 1、氣血足; 2、經絡通(包含血管和分泌廢物的通道)。 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缺乏,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所以,氣血平衡,人才健康。 人體以血氣運行為主,氣滯能夠阻血,血阻能夠結毒為癌為瘤,皆是血氣運行不暢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郁于內,肝先受傷。 搶救之法在化除要訣。而化除要訣有二: 1、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全部自化。 2、以藥石、按摩助其化除,協助血氣之運轉。 人在氣缺乏的時分,不能亂補氣,不然會影響身體健康。假如是由于血缺乏,就需求先補血,由于血為氣之母,不然就成了干燒器皿,把內臟燒壞;假如是由于淤滯不通,就能夠添加氣血,血氣同補。方可達到補氣的效果。 運動有兩點忌諱: 1、不能在氣血缺乏的時分運動; 2、不能在渾濁的環境中運動。 運動的效果有二: 1、添加氣血的運轉速度,推進體內的廢物排出體外; 2、開啟肌膚的毛孔,吸收自然精氣。 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欲之過則傷元氣、危及心腎。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 睡時如有思維,不能安眠,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 午時屬心,此刻可漫步一刻鐘,閉目養神,則心氣強。 靜養法:安坐(臥)在床上,把身心一齊放下,自個渾身如消融,不用一絲力量,如同沒有這個身子類似。呼吸順從自然,心也不許它用一點力,一起念即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腳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全身氣血自然通暢。 環境對人養生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這即是為何人在空氣新鮮的深山老林里,會把痼疾養好的道理。 由于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質(負離子)會經過人在放松狀態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體內部,然后潤澤孕養五臟六腑,使人勃發生機。 還有核心的一點普通人并不知道,即是人不僅僅是經過口鼻來呼吸,人身體的每個汗毛孔都是能夠呼吸的,并且恰是它們汲取著天地精華。 人在松靜的狀況下,漸漸深呼吸就能體會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氣的交流:在吸氣時,除了肺在吸氣,全部身體是在把體內的氣向外排,即把人的氣釋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氣時,人體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氣。 忠告,咱們偶然拉肚子、打噴嚏、咳嗽、發燒等都是咱們自個的身體修復體系在運轉,不要一呈現這些表現就亂用藥物,因為這些藥物會損壞你身體的修復體系,一旦你的身體修復能力削弱或損失,那你就把命只能交給這些藥物了。 任何癥狀只要不嚴重,最佳的辦法是靜養,安心靜氣讓本身的修復體系來完結疾病的修復作業。所以,咱們每個人都要慎用藥物,讓咱們本身的修復體系能力恢復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當你真正掌握了健康長壽的方法后,才會真實享受到那種徹底不必憂慮疾病的平靜與自信,這種感受最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