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穴:食指橈側爪甲角的根部。 二間穴、三間穴:分別在第2掌指關節橈側的前后。 合谷穴:第1、2掌骨相交處和虎口之間。 陽溪穴:在腕上橈側兩筋間(即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陷中。屈肘,掌心向胸。 曲池穴:屈肘紋頭盡處,橈骨內側。 由曲池穴到陽溪穴作1尺算(屈肘后,肘橫紋到腕關節陽溪穴的長度縮短了)。 手三里穴:曲池下2寸,橈骨內側。 上廉穴:曲池下3寸,橈骨內側。 下廉穴:曲池下4寸,橈骨外側。 偏歷穴:陽溪上3寸,橈骨外側。 溫溜穴:陽溪上5寸,橈骨外側。 肘髎穴:肱骨外上髁上1寸,肱骨外緣骨邊。 手五里穴:肱骨外上髁上3寸,肱骨內緣骨邊。 臂臑穴:三角肌前下緣與肱骨的交點處。 肩髃穴:肩峰前緣直下骨下凹陷處。 巨骨穴:鎖骨肩峰與肩胛岡結合部的凹陷中。 天鼎穴:扶突穴下1寸,胸鎖乳突肌胸骨頭與鎖骨頭匯合處。 扶突穴:平甲狀軟骨(即結喉),胸鎖乳突肌的中間。 口禾髎穴:在人中穴旁0.5寸,對鼻翼內側緣。 迎香穴:鼻翼外側中點,鼻唇溝中。 [本經要點]骨兩邊。 屈肘側置體位,曲池、手三里、上廉在橈骨內側;下廉、溫強偏歷在橈骨外側。肘髎在肱骨外側;手五里、臂臑在肱骨內側。 手陽明大腸經腧穴 2.手太陽小腸經 少澤穴:小指爪甲角的尺側根部。 前谷穴和后溪穴:分別在第5掌指關節的前和后。 腕骨穴和陽谷穴:分別在三角骨的前和后。 少澤、前谷、后溪、腕骨、陽谷五穴都在赤白肉際上。 養老穴:手心向下體位,在尺骨小頭高點當手心向胸時,轉手則骨開處取穴。 支正穴:陽谷穴上5寸,尺骨內側邊上。 小海穴:尺骨鷹嘴和肱骨內上髁之間。 肩貞穴:腋后紋頭直上1寸處。 臑俞穴:肩貞穴直上,肩胛岡的下緣取穴。 秉風穴、天宗穴、曲垣穴:肩胛岡中點上緣上1寸是秉風穴,下緣下1寸是天宗穴,內端上緣外1寸是曲垣穴。 肩外俞穴:第1胸椎棘突下緣旁開3寸處。 肩中俞穴:第1胸椎棘突上緣旁開2寸處。 天窗穴:平結喉,胸鎖乳突肌的后緣取之。 天容穴: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取之。 顴髎穴:顴骨高點骨下取之。 聽宮穴:耳屏前凹陷。 [本經要點]肩胛岡中、端上下取。 肩胛岡中點上緣上1寸是秉風穴,下緣下1寸是天宗穴,外下緣內1寸是臑俞穴,內端上緣外1寸是曲垣穴。 手太陽小腸經腧穴 3.手少陽三焦經 關沖穴:無名指尺側爪甲角根部。 液門穴和中渚穴:分別在第4、5掌指關節的前后取。 陽池穴:腕背橫紋上,當伸小指固有肌腱和指總伸肌腱之間取之。 外關穴:陽池上2寸,尺、橈骨之間。 支溝穴:陽池上3寸,尺、橈骨之間。 會宗穴:陽池上3寸,尺骨橈側邊。 三陽絡穴:陽池上4寸,尺、橈骨之間。 四瀆穴:陽池上7寸,尺、橈骨之間。 天井穴:尺骨鷹嘴直上1寸陷中。 清冷淵穴:尺骨鷹嘴直上2寸。 消濼穴和臑會穴:三角肌的后下緣與肱骨的交點處是臑會穴;臑會與清冷淵穴之間是消濼穴。 肩髎穴:鎖骨肩峰后緣直下骨下凹陷取之。 天髎穴:肩胛骨的內上角端取之。 天牖穴:與下頜角平齊,胸鎖乳突肌的后緣取之。 翳風穴:乳突的高點與下頜角連線的中間。 瘈脈穴:乳突的前下緣。 顱息穴:乳突的前上緣。 角孫穴:折耳,耳尖盡處取之。 耳門穴:屏上切跡前的凹陷中。 耳和髎穴:耳根前1寸取之。 絲竹空穴:眉外陷中。 [本經要點]尺、橈兩骨之間取外關、支溝、三陽絡、四瀆穴;會宗穴在尺骨橈側邊。 手少陽三焦經腧穴 【手三陽經分部小結】 ①指尖部:爪甲角根取。 商陽穴在食指橈側爪甲角的根部。 關沖穴在無名指尺側爪甲角的根部。 少澤穴在小指尺側爪甲角的根部。 ②掌指關節部:掌指關節前后取。 大腸經的二間穴、三間穴在第2掌指關節橈側的前后取。 三焦經的液門穴、中渚穴分別在第4、5掌指關節的前后取。 小腸經的前谷穴、后溪穴分別在第5掌指關節尺側的前后取。 ③腕關節部:筋骨間取。 陽溪穴在大多角骨、橈骨、兩筋間(即拇短伸肌腱和拇長伸肌腱之間)。 陽池穴在月骨、尺骨、兩筋間(即伸小指固有肌腱和指總伸肌腱之間)。 陽谷穴在三角骨、尺骨之間。 ④前臂部:骨邊、骨間、骨兩邊。 小腸經的支正穴在尺骨內側邊緣。 三焦經的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五穴都在尺、橈兩骨之間,會宗穴在尺骨橈側邊。 大腸經的偏歷、溫溜、下廉三穴在橈骨的外側;上廉、手三里、曲池三穴在橈骨的內側。 ⑤肘關節部:紋頭、肘尖(肘尖即尺骨鷹嘴)是標志。 曲池穴在屈肘紋頭盡處。 小海穴在肘尖與肱骨內上髁之間。 天井穴在肘尖上1寸。 ⑥上臂部:一肌一骨前后取。 一肌是指三角肌。一骨是指肱骨。 三角肌的前下緣與肱骨的交點是臂臑穴。 三角肌的后下緣與肱骨的交點是臑會穴。 ⑦肩關節部:鎖骨肩峰前后取。 鎖骨肩峰的前緣直下骨下凹陷是肩髃穴;后緣直下骨下凹陷是肩髎穴。 ⑧肩胛部:肩胛岡中、端上下取。 肩胛岡中點,岡上緣上1寸是秉風穴;岡下緣下1寸是天宗穴。 肩胛岡的外端下緣內1寸是臑俞穴;肩胛岡的內端上緣外1寸是曲垣穴。 ⑨頸部:一結、一角、一條肌。 一結是指結喉(即甲狀軟骨)。一角是指下頜角。一條肌是指胸鎖乳突肌。 平結喉,胸鎖乳突肌的前緣是人迎穴,中間是扶突穴,后緣是天窗穴。 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前緣是天容穴,后緣是天牖穴。 1.督脈取穴法 長強穴:尾骨端與肛門之間。 腰俞穴:骶骨裂孔處。 除第2、4、8、12、15椎下無穴外,其他都在兩椎之間取穴(此處為方便記憶,將第1胸椎稱為1椎,第2胸椎稱為2椎……第1腰椎稱為13椎,第2腰椎稱為14椎,依此類推,第5腰椎稱為17椎)。 由下而上分別是: 陽關穴:第16、17椎棘突間。 命門穴:第14、15椎棘突間。 懸樞穴:第13、14椎棘突間。 脊中穴:第11、12椎棘突問。 中樞穴:第10、11椎棘突間。 筋縮穴;第9、10椎棘突間。 至陽穴:第7、8椎棘突間。 靈臺穴:第6、7椎棘突間。 神道穴:第5、6椎棘突間。 身柱穴:第3、4椎棘突間。 陶道穴:第1、2椎棘突間。 大椎穴:第7頸椎與第1胸椎棘突間。 啞門穴:后發際中點,人發0.5寸。 風府穴:后發際中點,人發1寸。 腦戶穴:枕骨粗隆上緣凹陷處。 強間穴:腦戶穴上1.5寸。 后頂穴:百會穴后1.5寸。 百會穴:折耳,兩耳尖連線與頭中線相交處。 前頂穴和囟會穴:在百會穴前1.5寸和3寸處。 上星穴:入前發際1寸,頭中線上。 神庭穴:人前發際0.5寸,頭中線上。 素髎穴:鼻尖。 人中穴:鼻唇溝上1/3處。 兌端穴:上唇中點,黏膜與皮膚交點處。 齦交穴:上唇系帶處。 督脈腧穴 2.任脈取穴法 會陰穴:在前后二陰之間。 恥骨聯合上緣到肚臍是5寸。 下腹部穴位,各穴相距1寸,在腹中線上,唯有氣海穴在臍下1.5寸。 由下而上分別是: 曲骨穴:恥骨聯合上緣。 中極穴:曲骨穴上1寸。 關元穴:中極穴上1寸。 石門穴:關元穴上1寸。 氣海穴:石門穴上0.5寸。 陰交穴:氣海穴上0.5寸,石門穴上1寸。 神闕穴:肚臍正中。 神闕穴到胸骨體下緣是8寸。 上腹部8個穴位,各穴相距1寸,在腹中線上。 由下而上分別是: 水分穴:神闕穴上1寸。 下脘穴:水分穴上1寸。 建里穴:下脘穴上1寸。 中脘穴:建里穴上1寸,臍上4寸。 上脘穴:中脘穴上1寸。 巨闕穴:上脘穴上1寸。 鳩尾穴:巨闕穴上1寸。 中庭穴:鳩尾穴上1寸,胸骨體下緣。 胸部平肋間隙有4個穴位,每穴上下隔1肋,都在胸中線上。 由下而上分別是: 膻中穴:在兩乳之間,平第4肋間隙。 玉堂穴:膻中穴上1肋。 紫宮穴:玉堂穴上1肋。 華蓋穴:紫宮穴上1肋。 璇璣穴:華蓋穴上1肋,胸骨上窩下1寸。 天突穴:胸骨上緣凹陷。 廉泉穴:結喉與下頜中間。 承漿穴:下唇下陷中。 任脈腧穴 相關鏈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