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無聞 一鳴驚人 很久之前超模君講了數學界的高冷之王格里戈里·佩雷爾曼(傳送門)的故事,有位肖驍童鞋留言說: (同學你上過《奇葩說》嘛?) 與其說張益唐高冷,不如說他低調。今天超模君就給各位模友講講這位中國數學大牛的故事。 1955年,張益唐出生于上海。父母在北京工作,張益唐從小在上海外婆家長大。 外公外婆都是工人階級,讀書不多,但三四歲的時候張益唐就認識很多字,從小就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甚至能看懂長篇小說,而且記憶力很好。 張益唐不像其他熊孩子一樣鬧騰貪玩,身邊的人覺得他怪怪的(內向)。久而久之,他自己都懷疑自己有病。( 張益唐的數學天賦從小時候就開始嶄露頭角。早在還沒上小學的時候,張益唐就自己學會了加減乘除。 8、9歲時,張益唐看書自學了代數、復數等。看到沒書看時,他把長輩留下的初中教材基本看了個遍。 (8、9歲的超模君還在看奧特曼打怪獸呢 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時,在沒有任何人教過的情況下,張益唐證明了勾股定理,他驚喜地發現數學是可以被證明的(盡管年幼的他還不知道“數學證明”是什么東西)。 實際上,小時候的張益唐最喜歡的并非數學,而是地理,小小年紀就能把當時100多個國家的首都說出來。不過,自從他看了《十萬個為什么》的第八冊《數學》,數學取代了地理成為他的最愛。 13歲的時候,張益唐被父母接到北京,他想跳過高中數學直接學習高等數學,可惜沒找到書。(來呀我給你書,你幫我考試就行~ 1971年的暑假,張益唐回到上海看望外婆。他看到了上海復旦大學夏道行教授寫的一本關于π和e的書,這本書又激發了他對數學的興趣。 《π和e》 不久后張益唐回到北京,沒有機會上高中的他被分配到北京制鎖廠做工人。業余時間里,他在舊書店買到一本華羅庚寫的《數論導引》,明白了π為什么是無理數。 1977年恢復高考,沒上過高中的張益唐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數學成績不錯,可是其他科目考砸了。1978年又考了一次,剛好北大數學系恢復招生,張益唐順利進入北大數學系。 北大數學系分了兩個專業方向:理論數學和計算數學,張益唐被分到計算數學。學了沒多久,他發現自己對理論數學更感興趣,于是轉去學理論數學。
漸漸地,張益唐喜歡上了數論。本科知識遠遠滿足不了他的求知欲,畢業后他跟隨著名數論專家潘承彪教授繼續在北大讀碩士,為以后研究解析數論堪實了基礎。
1984年,美國普渡大學的莫宗堅教授造訪北京大學,想邀請幾名學生出國深造。校長丁石孫覺得應該培養一批有利于中國發展的實用性人才,于是推薦張益唐出國學習更實用的代數幾何。 丁石孫,著名數學家,北大校長,張益唐的大學老師 30歲的張益唐答應了,能接受更多的數學知識是他所希望的。但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去就好幾十年。
讀博期間,張益唐喜歡獨來獨往,喜歡一個人泡圖書館,喜歡散步,尤其喜歡走路的時候想問題。他的理想生活是“沒什么人干擾,你一個人在那里就可以了”。(這個性跟小時候一毛一樣呢 張益唐在思考 當時他打算把“雅可比猜想”(代數幾何領域最難攻破的題)作為博士論文的題目,導師莫宗堅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難度不是一般大。 然而張益唐只花了兩年,就完成了博士論文的部分結果,但他卻花了七年才拿到博士學位。中間發生了什么,張益唐表示已成往事,不愿再提。
受當時政治影響,張益唐發覺畢業回國任教的現實可能性不大,決定留在美國,好讓自己重新回到解析數論的研究方向。
他不在乎金錢名譽權利,對于未來,他唯一的擔憂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我才能再回到數學上,完全專業的數學上去。”
直到1999年,張益唐在老朋友的幫助下,去到新罕布什爾大學數學系當編外講師。在新罕布什爾大學的教書生涯中,張益唐像往常一樣喜歡獨來獨往。 張益唐喜歡在清早出門散步,邊走邊思考數學。慢慢地,張益唐再次從頭撿起數論。他也很喜歡教書,在學生眼中,他是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 張益唐在散步 2000年,張益唐去紐約看望朋友,在吃飯時邂逅了太太孫雅玲,并于2003年在加州的圣何塞步入婚姻的殿堂。 張益唐與太太(截圖) 2001年,張益唐把在肯塔基州打工時所想的問題寫成了一篇關于黎曼函數導數的論文,發表在《Duke Mathematical Journal》(數學界的權威雜志之一)上,得到數學界不少人的認可,不時有雜志向他約稿。 一直以來,數學家們都想盡辦法解決孿生素數猜想這個難題,但他們在證明孿生素數是“有限間隔”這一步上遇到了瓶頸,誰也沒有辦法。
2012年7月,張益唐打算給自己放個假,去看望科羅拉多州的朋友齊光(當地大學音樂系的教授,交響樂隊的指揮)。 國慶前一天(美國國慶節是7月4日),他們打算去看公共交響樂音樂會的排練。那天下午,張益唐走到后院想看看去樹下乘涼的梅花鹿。 他像平時散步一樣在后院走來走去,忽然靈光一閃,有些想法蹦了出來,似乎想通了什么,但他淡定地沒跟任何人說,當晚平靜地跟朋友去看排練。 雖然張益唐那天沒看到梅花鹿,但他仿佛找到了解決孿生素數猜想的思路。回家后,他依然像平時一樣上課散步想數學。用大半年的時間整理了論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2013年4月17日投給了《數學年刊》。
張益唐成功地證明了存在無數對孿生素數,而且其中每一對中的兩個素數之差,不超過7000萬。雖然只有把7000萬降到2才能最終證明孿生素數猜想,但他突破性地把那個距離,從無限變成了有限。
當時主審張益唐論文的是羅格斯大學的波蘭裔數學家伊萬尼克(Henryk Lwaniec),是公認的當今頂級的解析數論專家之一。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消息很快在數學界傳開了。5月13日,丘成桐邀請張益唐在哈佛大學做了一場報告。第二天,《自然》雜志(科學界的泰斗級期刊)在網上公布了這一消息。張益唐瞬間成名,一下子從國際數論學術界四十八線上升到一線位置。(超模君還在默默守住18線網紅的位置。。。) 《Nature》(《自然》)對張益唐的報道 張益唐偶爾喜歡喝點小酒。太太不懂數學,不了解張益唐具體在研究什么,更沒想到他會出名。當文章引起轟動后,他才打電話告訴太太,而太太的第一句話竟是:“你是不是喝多了?” 學術界一線位置的待遇果然不同。自從論文發表后,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很快就邀請他去做訪問學者,之后他跳過了助理教授,副教授等幾個臺階,直接被聘為正教授。
2016年,張益唐被邀請到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任教,中科院數學研究所也邀請他每年回國兩個月講學和做研究。 直到現在,張益唐仍時常收到國內外多個高校的邀請,而他也盡可能地給更多學生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故事。
張益唐受訪時說:“沒有什么特別的力量在支持著我,如果真要說有的話,那也僅僅是我對數學純粹的熱愛而已。”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