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館文化 ID:guoguanwenhua 藝術家和普通人唯一的區別在于,他們對美從不妥協。 01 翻開歐洲建筑的歷史, 巴塞羅那的圣家堂注定是一個繞不過的章節。 圣家堂從1882年開始修建, 至今已經過一百多年仍未建成。 它的締造者高迪做事嚴謹, 對細節的要求嚴苛到近乎神經質。 在他監督下完成的部分只是浩大工程的冰山一角, 但他骨子里不走尋常路的狂傲, 從圣家堂螺旋狀的尖塔、遍布柔和曲線的立面身上, 已經能夠初見端倪。 「直線屬于人類,而曲線屬于上帝」 這位天才曾向世人這樣解釋他對曲線的偏執。 既然大自然已為創造出最獨特魅力的線條, 為什么人類還要以直線來破壞它? 圣家堂的建造完全摒棄了直線和平面, 通過螺旋、錐形、雙曲線、拋物線各種變化組合出律動感。 而圣家堂的細節設計也在向自然致敬: 他以巴塞羅那當地各種各樣的動植物的造型為靈感, 例如蜥蜴、鴿子、仙人掌、棕櫚等, 并將其作為設計藍本用在裝飾上。 對自然的描摹更是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鑄造每一尊雕像都要找到一個真人做模特, 為了表現被屠殺嬰兒的形象, 他還特地去尋找死嬰制成石膏像掛在工作室內。 「只有瘋子才會試圖去描繪世界上不存在的東西!」 對他來說, 藝術的源頭,最終必定歸于自然。 02 作為建筑師的高迪, 在他眼里一磚一瓦都不容瑕疵, 實際上,他私下的生活, 卻與一般人對“著名建筑師”的認知大相徑庭。 高迪終生都完全沉浸在建筑的世界里, 只會加泰羅尼亞語,與其他人溝通全靠翻譯, 性格孤僻內向、不愛交際, 甚至終生未婚, 把一生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圣家堂。 平時,高迪就住在圣家堂內, 因為疏于打理自己的生活,常年蓬頭垢面, 以致于當人們見到他本人時, 完全無法把他和天才高迪的名字聯系在一起。 1926年6月10日, 巴塞羅那舉行有軌電車通車典禮,全城歡騰。 就在電車開動之后, 突然把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撞到, 好心的路人相助把他送到了醫院, 可最后還是重傷不治在醫院孤單離世。 正當人們準備把他和一般的街頭流浪漢一起送往公墓下葬, 才被一個老婦認出,他就是高迪。 這就是建筑史上著名的「高迪之死」, 在這一天, 巴塞羅那痛失這位與之命運相連的建筑師, 出殯時全城的人都出來為他送葬、致哀。 對建筑的熱愛, 是高迪終其一生都無法撼動的初心。 即使年至耄耋, 身上始終存在著銳意進取的少年氣, 不管曾經經歷過什么, 不變的執念化作他的魅力所在。 由始至終,對美的偏執心念和追求, 讓圣家堂注定是一座超越了時間的偉大建筑, 也讓高迪因此贏得世人的肯定與尊重。 在高迪去世后也有更多年輕的建筑師, 從五湖四海慕名而來, 為圣家堂奉獻他們一生的智慧與時間, 參與到一項注定偉大的工程當中, 來一場初心朝圣。 03 對繼任的建筑師而言, 高迪所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座「爛尾樓」, 在他工作室里還留下了無數的珍貴的設計圖紙和工程文獻, 供后世的建筑師作參考。 可美好的事物總是得之不易, 就在此時,上帝給大家開了個玩笑,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不但工程被迫停工, 高迪的工作室被燒了個灰飛煙滅, 圣家堂也遭遇暴徒們的摧殘。 戰爭結束, 面對殘破不堪、面臨內憂外患的國土, 這樣一個不切實際的建筑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高迪的天才之想已經隨他一起埋葬, 還有誰能把這個夢變為現實? 整個西班牙陷入爭論, 最終骨子里留著藝術血液的西班牙人 也無法接受高迪夢碎的結果, 他們選擇相信高迪的助手們可以創造奇跡, 簽署了繼續工程的宣言。 高迪虐我千百遍,我待高迪如初戀。 被高迪折騰無數遍的團隊成員竟然繼承了高迪的偏執, 靠著大火中搶救出的殘損資料, 一點點復原高迪的設計, 直到1952年,新團隊的設計藍圖才得以完成。 金色部分為高迪主持建造的部分,剩余部分為后世建筑師所建。 04 時間在圣家堂身上凝滯了二十個年頭, 躲過了內戰,也躲不過天災, 躲過了天災,也躲不過那些永遠縈繞在耳邊的批評聲。 「勞民傷財」「不切實際」「水中撈月」, 圣家堂的建筑師已經換了第9代,困難卻從未消失過。 今天圣家堂成為了唯一未竣工的世界文化遺產, 而他的竣工日期被拖到了2026年。 我們常常感嘆, 這種為藝術永不妥協的人文情懷在世上瀕臨消逝, 然而,其實只要肯停下腳步細心品味, 初心的純粹并非遙不可及。 【HOT】旅英三十多年的藝術家奚建軍這次在藝瑯國際布置了三個國家館! |
|
來自: 柳星星h02xgxmd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