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氣血虛痹證見關節肌肉酸痛無力,活動后加劇,或肢體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縮,關節變形;少氣乏力,自汗,心悸,頭暈目眩等。肝腎陽虛痹證見關節冷痛、腫脹,晝輕夜重,屈伸不利,腰膝酸軟無力,足跟疼痛,畏寒喜暖,手足不溫,面色白光白,自汗,口淡不渴等。 用法 方解 典型病例 王某某,女,42歲,從事縫紉工作20余年,于2013年8月15日初診。患者自訴近1年經常出現雙膝關節以下不適感,似痛非痛,似脹非脹,似麻非麻,難以名狀,每于夜間難以忍受,常被迫起床揉、錘、捏、拍小腿,或下地走動方能緩解。此癥狀于月經過后或受涼加重。脈弦細,舌質淡紅,苔薄白。曾多次查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等,未有異常;查下肢動靜脈彩超未見異常。診斷為不寧腿綜合征。辨證為由于長期蹬踏縫紉傷及下肢筋脈,故見上癥。月經過后失血致血不養筋,受涼后寒凝筋脈,故上癥加重。治則:益氣補血,舒筋通絡。處方予芪歸桂芍湯:黃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當歸15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茯苓15克,炒白術15克,牛膝15克,木瓜15克。水煎2次合兌,分2次服,藥渣再加水1500毫升,煎煮15分鐘,足浴半小時,連用10劑。復診述愈。此后每遇復發,即自取上方應用,均有良效。隨診4年,現已很少發作。 不寧腿綜合征又稱不安腿綜合征,為臨床常見病。主要癥狀為腿部強烈的不適感,以小腿為甚,有酸、脹、麻、灼、緊、痛感,或發涼,或有蟻行感,癥狀難以形容。也有累及大腿和足部。辨證為氣血虛痹證。由于分診護士和患者對此病認識不足,患者經常在骨科、風濕科,心理科等多個科室輾轉就診,易被誤診為心理病、腰椎病、下肢循環障礙、風濕病、缺鈣等,導致誤診誤治。該病例應用自擬芪歸桂芍湯治療,取得良效。(王玲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