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張作霖中華民國十六年伍拾圓龍鳳金幣 西泠拍賣2017年春季拍賣會 編號:LOT 5411 成交價(含傭金):RMB 9,085,000 拍品描述: 說明:本品張作霖中華民國十六年伍拾圓龍鳳金幣以黃金胚餅打制,直徑2.8厘米,正面有張作霖戎裝像,背面見龍鳳圖案,背部刻有“伍拾圓”及“中華民國十六年”字樣。人物塑造傳神,立體感強,正面人像右方有三粒幣模不規則所形成之“痱子”,可用于判辨真偽。金幣表面光亮、反差明顯,圖案深打,雕工精美,邊緣線狀紋路清晰,堪稱中國近代幣的杰作。 張作霖中華民國十六年金幣系1927年天津造幣廠試制,目前存世僅有兩枚,是中華民國政府當時所發行的硬幣中價值最高,也是現今世界上最為罕見的一枚民國時期金幣,堪稱“民國幣王——金大帥”。 此枚金幣歷經戰亂能流傳下來實數不易,此前一直由張作霖及張學良家族直系親屬親自保存。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帶到英國,于1940年代末或1950年代初攜至美國。 從品相上看,堪稱完美,是存世兩枚中唯一被美國PCGS錢幣鑒定評級公司評定為金盾64+,為當今存世品相最佳之張作霖五十元金幣。 直徑:28.5mm 數量:1 2 清·江蘇(上海)“咸豐元年 江海關 朱源裕 匠孫吉”五十兩銀錠 西泠拍賣2017年春季拍賣會 編號:LOT 5453 成交價(含傭金):RMB 1,380,000 拍品描述: 說明:本品包漿自然,流通痕跡明顯,底部帶驗銀槽。江海關為上海海關前身,歷史悠久,而江海關銀錠與東海關、江漢關相比較,數量稀若星鳳,目前除中國人民銀行錢幣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有館藏之外,私人鮮有收藏記錄,通體褐色包漿,保存完好,極為珍罕。 重量:1862.4g 數量:1 3 清·咸豐重寶寶福一百內計重五兩宮廷骨雕進呈樣錢 西泠拍賣2017年春季拍賣會 編號:LOT 5572 成交價(含傭金):RMB 920,000 拍品描述: 說明:本品傳承有序,經清代書畫家、藏書家、泉學家路慎莊贈與清代第一古泉學家鮑康收藏,臺灣著名清錢收藏家陳鴻禧遞藏,《清錢珍稀四百種》書中原物。 出版:《清錢珍稀四百種》P144,陳鴻禧著 1991年出版 直徑:71mm 厚:8mm 重:54.7g 數量:1 03 清·咸豐通寶寶福一百樣錢(大耳福) 西泠拍賣2017年春季拍賣會 編號:LOT 5571 成交價(含傭金):RMB 920,000 拍品描述: 說明:本品為咸豐錢中尺寸最大、最重者。滿文“福”字體體型超大,形狀如耳,非常有特色,極為稀有,為當時試鑄之樣錢。 直徑:76mm 厚:6mm 重:190g 數量:1 05 清·福建“閩海關 十二年三月 陳長泰”十兩銀錠 西泠拍賣2017年春季拍賣會 編號:LOT 5454 成交價(含傭金):RMB 690,000 拍品描述: 說明:目前發現的福建十兩銀錠,鑄造非常粗糙,錠面羅紋深粗,形狀似饅頭,故有饅頭錠的叫法。通常錠面有二、三個戳記,內容是紀年、地名、銀匠名。閩海關十兩銀錠也是如此,錠面上端砸“閩海關”字樣,兩側分別是紀年和銀匠名。如“閩海關十二年三月陳長泰”。這種在錠面上砸有海關名、時間和銀匠名的做法恰是各地官鑄銀錠的特色。從目前發現的幾枚閩海關銀錠觀察,紀年有元年、六年、七年、十年、十二年等幾種,但是沒有寫明年號,無法從簡單的紀年上去判斷其準確的年代。但是,我們知道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在很早就開始使用外國銀元,《皇朝文獻通考》(錢幣考四·乾隆十年)中記載:“至于福建、廣東近海之地,又多行使洋錢。其銀皆范為錢式,來自西南二洋,約有數等;大者曰馬錢,為海馬形。次曰花邊錢。又次曰十字錢。……閩、粵之人稱為番錢或稱為花邊錢,凡荷蘭、佛朗機諸國商船所載每以數千萬元計。”由此可見,福建在乾隆年間就廣泛使用被福建、廣東的商人稱為花邊錢、十字錢的西班牙等國銀元。可以想象,使用時需要稱量和驗色的銀兩已經沒有辦法適應當時繁榮的國內外商業貿易,只能讓位于整齊劃一的外國銀元。此時,傳統銀兩制度在福建已走向沒路,銀錠鑄造也日漸減少,加之,閩海關關稅銀兩大部分當做外債和戰爭賠款直接流向國外等原因,就可以解釋存世的福建銀錠的年代基本都在道咸之前和存世極少的現象。另外,閩海關銀錠上的銀匠名有陳長泰、張慎泰、蔡萬順等,這說明閩海關是委托這幾家銀爐鑄造的。本品閩海關銀錠,原始狀態,品相為所見最佳者。 重量:375.8g 數量:1 06 民國元年(1912年)李鴻章像大清銀行兌換券加蓋改作中國銀行兌換券拾圓上海 西泠拍賣2017年春季拍賣會 編號:LOT 5522 成交價(含傭金):RMB 310,500 拍品描述: 說明:民國元年李鴻章像大清銀行兌換券加蓋改作中國銀行兌換券拾圓一枚,上海地名,正、反面均加蓋藍色“同胞,勿忘五月九日 永遠抵制日貨 諸君愛用國貨”標語戳,極為稀少,六成新 中國銀行于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先生批準成立,同年2月5日正式開業。其在1905年清政府建立之戶部銀行(1908年改為大清銀行)的基礎上改組而成,行使中央銀行職責,負責整頓幣制、整理國庫、發行貨幣。因此,中國銀行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民國成立之初,大清銀行停業,新鈔造印不及,中國銀行暫以回收之李鴻章像大清銀行兌換券加蓋改作中國銀行兌換券發行使用,以應市面流通之需。不久便以新鈔取代,回收徹底,故流傳極少,尤以上海地名拾圓券為甚。 2009年11月10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辦的“中國歷代紙幣展”中,評選出該次展覽最具歷史價值的十張紙幣。其中“民國元年(1912年)李鴻章像大清銀行兌換券加蓋改作中國銀行兌換券拾圓上海”位列第八,足見其珍罕。 數量:1 06 清?山東光緒年月東海關匠魯協中五十兩銀錠 西泠拍賣2017年春季拍賣會 編號:LOT 5462 成交價(含傭金):RMB 310,500 拍品描述: 說明:東海關是咸豐八年(1858年)《天津條約》簽定后成立的,咸豐十年底(1860年),咸豐皇帝下旨,煙臺口岸開埠通商,咸豐十一年七月(1861年),咸豐皇帝批準,建立道臺兼東海關監督衙門,至同治元年二月(1862年),東海關監督衙門轄5府16州縣23口,同治二年三月(1863年),當時攫奪中國海關最高權力的代理總稅務司赫德,任命英國人漢南為東海關首任稅務司,設稅務司于煙臺,以“匡輔”東海關監督,海關名義上是中國的,實際由洋稅務司專斷,存世的東海關的銀錠都是五十兩的馬蹄錠,錠面有一橫二豎三個戳記,銘文通常是“東海關”、紀年和銀匠名,一般都是一個叫魯協中的匠人,可見是海關將收繳上來的銀兩命此人鑄造成五十兩大錠以上繳國庫。 重:1723.4g 數量:1 09 1951年第一版人民幣壹仟元馬飲水 西泠拍賣2017年春季拍賣會 編號:LOT 5536 成交價(含傭金):RMB 276,000 拍品描述: 說明:本品背維文,在新疆地區發行,人民幣六珍之一。 數量:1 10 清·咸豐重寶寶蘇當五十勾咸大曲蘇樣錢 西泠拍賣2017年春季拍賣會 編號:LOT 5568 成交價(含傭金):RMB 207,000 拍品描述: 說明:清末以來,由于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戰爭等影響,清政府出現大規模財政危機,軍餉嚴重不足,銅材奇缺,無奈之下,咸豐三年底清廷戶部下令各省鑄造計值大錢。面值由當十直至當千不等。作為江南第一大錢局的寶蘇局于咸豐四年初開鑄當五十、當百面值大錢,至咸豐五年停鑄,鑄行時間短短一年多,卻鑄造了可觀數量的大錢。 寶蘇局當五十是在蘇北淮安清江浦分局(北局)大量鑄造。蘇州(南局)僅鑄造了數種當五十面值的呈樣錢和試樣錢。縱觀寶蘇局各計值大錢的樣錢,當五十這個面值的樣錢品種最多,變化最大,鑄造最精。留存下的呈樣及試樣錢是寶蘇局錢幣研究的珍貴資料,同時也是寶蘇局錢幣收藏的精華所在。 勾咸大曲蘇試樣,“大曲蘇”是其最為顯著特征,所謂“大曲蘇”是特指滿文“蘇”字一筆而成豎筆處彎曲如駝背,所以又有“一筆蘇”、“駝背蘇”等稱呼。“大曲蘇”當五十樣錢存世極罕卻有著豐富版式,“十大樣錢”中占據四席。此版當五十為蘇州(南局)試鑄,同系列的當十“大曲蘇”有行用版式流通。勾咸大曲蘇試樣文字筆法蒼勁,鑄工銅質精良,歷來為寶蘇錢幣愛好者所追崇。 直徑:49m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