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琺藍”、“嵌琺瑯”,在銅質胎型上用柔軟扁銅絲掐成花紋,再把琺瑯質色釉填充于花紋內燒制而成。 清 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香爐,高35cm 景泰藍是我國國粹,瓷器的典范之作,與雕漆、玉器、象牙合稱北京工藝品“四大名旦”,因明代景泰年間制作達到巔峰,所用琺瑯釉又多以藍色為主,故稱“景泰藍”。 清 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香爐 高27.5cm “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民間有傳說,它是因元朝皇宮失火,奇珍異寶無意中經大火冶煉,因禍得福,鑄成一具色彩斑斕的寶瓶?;实鄞笙?,于是詔令京城名匠仿造。此時,“京城第一名匠”,女媧娘娘的后人“巧手李”,幾經苦思無果,于夢中見女媧娘娘身披霞衣、腳踏祥云而來,并云:“寶瓶如花放光彩,全憑巧手把花栽,不得白芨花不開,不經八卦蝶難來,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彼虼藚⑼笇毱棵孛?,并成功造出了第一件景泰藍“人間制品”。 清 銅胎掐絲琺瑯香爐,寬21cm,高11cm
景泰藍是約于13世紀末由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傳入之初,被稱作“大食窯器”、“鬼國窯器”和“佛郎嵌”。 清 銅胎掐絲琺瑯香爐,高40cm,直徑41.5cm
香爐中的景泰藍制品,最著名的有兩件。
故宮博物院藏 元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通高13.9cm,口徑16cm,足徑13.5cm |
|
來自: budaozheli > 《景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