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老師們暫時離開學校、離開學生、離開日常繁重的教學工作,回歸家庭、回歸生活,也難得有空閑可以想一想平時沒有時間思考的問題,比如,學生們到底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呢? 中教君相信,每一位老師都在努力做到最好,希望能夠得到學生們的“芳心”,得到學生的喜愛,和自己的學生成為良師益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并不遂人心意,有時候不管老師自己怎么努力,可就是感覺學生和自己仿佛有段距離,也感覺很難和學生打成一片,心里難免有點小懊惱。 今天中教君就和您一起聊聊這個話題,通過幾組調查數據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看看學生們喜歡的老師們,都有啥特點?如何才能“修煉”成為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呢?~~(>_<> 數據揭秘:孩子心中的“理想型”老師是怎樣的? 中教君相信,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理想型”,或學識淵博或溫柔親切,往往這樣一個“理想型”老師,對學生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學生心中的“理想型”教師都有哪些共性呢?
2014年底,《知心姐姐》雜志“知心調查”組發布調查數據,從孩子們的真心話中感受到他們對于教育的期待。調查組歷時三個月,走訪北京、上海、廣州等地20多所中小學校,8347名中小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其中就有問到“孩子喜歡怎樣的老師”這個問題。 幽默快樂的老師最受歡迎 近半數孩子表示:自己最喜歡幽默快樂,親切平和,善解人意,臉上總是帶著微笑,關注每個學生,能夠和學生們像朋友一樣交流的老師。 過三成學生希望老師和自己做朋友 在問到“假如你是老師會怎樣”的時候,34.46%的孩子表示,自己會像朋友一樣對待學生,聽他們說心里話;25.7%的孩子希望成為講課生動有趣的老師,讓自己的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17.96%的孩子想做不偏心的老師,尊重每一個人,民主地管理班級。
看來呀,學生更喜歡能和自己聊得來、親切好接近的老師。教育不僅是教授知識,更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助交往。各位老師,想受孩子們歡迎嗎?不妨主動跟孩子們交交心吧,跟孩子們打成一片,像朋友一樣相處吧?!傲紟煛币部梢允恰耙嬗选甭飤
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上海思來氏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今年年初在調研了六、七、八、九年級的百余名學生之后,發現: 看這雷達圖——五邊形越飽滿,形狀越規則,代表各維度得分越平衡;五邊形各頂點離中心越遠,說明得分越高。
可以看出,成績前1/3的學生在各個維度上的需求滿足程度均高于中等成績和后1/3的學生。理想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對學生的師生關系需要給予適當的滿足,簡單來說就是“高教學支持、高課堂管理、適度的情感互動和權威性”。
有意思~各學科老師的理想人物 此外,思來氏評估機構還同時讓接受調查的學生們做了個選擇,選擇理想人物來擔任語文、數學、英語老師,又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雖然這些調查結果只是代表一部分學生的想法,但是也是從側面給了我們一些啟發。
在語文科目中,最受歡迎的是于丹、郭敬明、郭德綱。這三個人都比較風趣幽默,講得了大道理,又能接地氣??梢妼W生都還是希望語文老師在授課時可以更有趣些,歡聲笑語中暢談詩詞歌賦。
數學領域,華羅庚、柯南、都敏俊最受歡迎。這3人都非常聰明,邏輯思維強。而得分最高的柯南更是會注意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并加以利用。說明學生普遍希望自己的數學老師能夠具有縝密的思維,嚴謹的推理和別具匠心的創意。
英語方面,票數最多的是馬丁·路德金和J.K.羅琳,這兩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極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說明學生對自己的英語老師的期望是他們能讓自己產生興趣和意愿去學習英語,而不是機械式的背誦單詞和課文。
小編想象了一下,按照被調查同學的理想狀態,上課的情形就可能是這樣的—— 于丹老師侃侃而談地講了一堂《百家講壇》似的論語課后,華羅庚老師思維敏捷地講了講多元函數,正當孩子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之際,J.K.羅琳上課說了說哈利波特的最新進展,收獲了一眾小粉絲~ 光想想就很美好呢~但貌似有點魔幻(*^__^*)……
而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師形象越來越豐富,這從側面也可以看出學生對教師的喜好不僅僅局限于教書育人,開始有了個性上的偏好。如此看來,要做一個好老師,除了“高教學支持、高課堂管理、適度的情感互動和權威性”,保持自身特色和展現人格魅力也是有效的。
做到以下這八點,還怕學生不喜歡你嗎? 看來呀,單單上好課(當然,上好課太太重要了)并不能成為學生心中的理想老師,還要有人格魅力和獨特個性呢~相信每位老師都希望獲得學生的喜愛,做到以下8點,想讓學生不喜歡你,都難哦~
像父親一樣嚴而有度的老師,能夠管好一個班級。父親代表了教育中的“強硬派”、“鷹派”。父親暗示了教育中的紀律、規則、秩序甚至嚴厲的懲罰。沒有父親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這句話的另一個說法是:沒有紀律和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這種老師往往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又受到學生的尊敬和喜歡。這種教師認為,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階段,難免犯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錯誤,所以必須按照學生的言行規范來嚴格要求他們。另一方面,因為孩子們犯錯誤是難免的,所以對他們的要求應該有度,按照他們的成長規律,給予他們改正缺點錯誤的時間和機會,不能一味地批評和指責。
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教育電影中,校長是一個嚴而無度的人,因此學生會憎恨校長并且逃跑,很多老師能夠做到嚴格要求學生,但是把握不好限度,容易引起學生反感。像父親那樣嚴而有度,要求老師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那樣,讓孩子明白自己所做的都是為孩子好。
這種老師并非有多高的學歷,而是勤奮學習,嚴謹治學。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備有一桶水。這水不僅是知識方面所要準備的,也是人格和魅力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具體表現為教師的道德觀念、面貌和才智等。這種老師德才兼備,才要求學生品學兼優,這樣的老師是學生的表率、榜樣和楷模。
像母親一樣慈愛親切的老師代表教育中的愛心派,母親暗示了教育中的慈愛、溫柔、善良、安撫、勸說甚至苦口婆心。
這種老師多為中年女教師,他們有撫養孩子的經歷和體驗,知道撫養一個孩子的辛苦,所以對待學生表現出關愛和耐心,體現出一種母愛。學生愿意將自己的心里話和煩心事告訴媽媽老師,而且在老師那里總是得到滿意的回答和耐心的指點,所以他們對老師感到特別的親切,也特別聽老師的話。
寬容并非教師的專業特征,寬容、接納、諒解、同情等品質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對教師來說,寬容意味著容忍學生的錯誤,并對學生的錯誤持守望和等待的心態。如果孩子生活在教師的挑剔中,他長大之后,就學會了指責和抱怨。心胸開闊,善解人意的老師,對學生的缺點能夠采取寬容的態度,給學生很好的印象。
比如,一個學生上語文課畫畫,被語文老師發現后,老師指出他畫畫選擇錯了時間和地點是不對的,同時鼓勵他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口服心服,這個學生后來不但打好了知識基礎,而且發展了個人興趣和特長,很感激老師。
在《音樂之聲》這部教育電影中,軍人出身的爸爸以嚴厲的紀律把他的一群孩子訓練成為當面服從背后搞破壞的搗亂者。女家庭教師以她的寬容精神和審美氣質喚醒孩子們身上的智慧與天賦。
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對于老師也是這樣,愛笑的老師更受孩子們的歡迎。孩子們都喜歡溫柔愛笑的人,微笑是愛的語言,微笑能照亮所有能看得到他的人,就像烏云穿過太陽,能給人間溫暖。 小編就很喜歡初中的英語老師,她溫柔大方,嘴角常帶微笑,課間跟我們聊天,老師不時點頭、微笑、插語,其情融融。就是因為她親和的微笑,當年她被我們公認為最喜歡的老師呢~
老師不能一直板著臉,教師要有大將風度,及時化解學生心中的疙瘩,做一個善于觀察的好老師。 一次語文課,上課十分鐘后,一名學生才風風火火地從外面跑進來。老師以嚴肅的神情對那位遲到的學生說:“你知道我在等你嗎?”此話一出,立即引來全班同學的大笑,那位遲到的學生也有點不好意思,站在門口抓耳撓腮,等待老師的“命令”。這時老師又一改嚴肅,面帶微笑又有點無奈地對全班同學說:“唉,我總是‘心太軟’,這次原諒他了,希望不要再有下一次了,如有下次,一定讓他變成‘小白楊’,給我們站崗放哨。”這位老師巧妙地把歌名引用到教學中來,寓莊于諧,批評了學生但又不是說教,起到對學生善意批評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陶行知任育才學校校長時,有一天發現一名學生用泥塊砸自己的同學,遂當即制止,并責令他放學后到校長室等候。放學后,陶行知來到校長室,見這名學生已經等在門口,便掏出一塊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了這里,而我卻遲到了?!苯又痔统鲆粔K糖給他:“這也是獎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就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碧招兄痔统龅谌龎K糖果塞進他手里:“我調查過了,你砸同學,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這說明你有正義感?!边@名同學哭了,說:“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我的同學呀……”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你已經認錯了,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的糖獎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除了母愛之外,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試想,陶行知如果嚴厲地批評了這位學生,而不是用愛心感動他,會收獲孩子真心的認錯嗎?這種愛是無私的。師愛不同于母愛,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向教師敞開內心世界。
以身作則的老師是學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學生一下子難以做到的,從不強求學生。教學生做人,自己首先做好人??偸菍嵤虑笫?,循序漸進。計劃性很強,階段性很強,大計劃往往由小計劃組成而逐步實現。教育的針對性很強,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從不好高騖遠或簡單粗暴。
各位老師,你擁有這八個特點嗎?如果有,恭喜你已經收獲了孩子們的喜愛啦~沒全部擁有也沒關系啦,趁著暑假,好好充實自己吧,爭取開學做一個深受孩子喜歡的老師?。?/span>
實習編輯 | 張淏晴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來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