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蘑菇心理 第263天 】 “人不是海島,不完全是自己,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部分。” 與什么樣的人相處,一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因為周圍各種性格和特質的人交織在一起,會形成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情境。在社會心理學看來,這些人為因素的情境在影響人們的行為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我們也知道,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身邊總是有一些我們不喜歡,甚至討厭的人出現,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心情。這些人經常被稱為負能量的人,那么,該如何與這樣的人相處呢?或者,是不是就像有些人倡導的:遠離負能量的人?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么樣的人是負能量的人 愛抱怨和指責的人 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在心理上會首先對問題進行歸因:這是誰的問題,誰應該對此進行負責?等等。喜歡抱怨和指責他人的人,會習慣性的將導致問題的原因歸結到他人的身上,認為都是別人的錯。 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既然問題不是我導致的,我就不必承擔相應的責任,更不用為此而改變自己。改變自己是很難的,所以抱怨和指責他人,讓他人去改變就會輕松很多。 客觀的說,我們每個人都有會抱怨的時候,也都有指責他人的時候,不是體現在語言和表情上,就是回蕩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但是,如果這樣的外在表達是習慣性的,就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壓力和不滿。 情緒是會傳染的,而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脆弱和敏感的一面,這時如果周圍有人不斷的散布一些負面的情緒,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悲觀的、令人厭惡的情緒中時,我們自己的情緒也會變的煩躁和不安起來。 過于自戀的人 如果說喜歡抱怨的人,是沉浸在自己被傷害的情緒中,認為別人都是錯的話,那么過于自戀的人,則是沉浸在對自我的過度迷戀,認為別人都是無能的感受當中。 他們的自尊其實很脆弱,因此,一方面他們對別人的批評會感到憤怒,另一方面在面對比自己更成功的人時,會感到強烈的嫉妒。當然,在人際交往的時候,對周圍人影響最大的地方在于,他們不能理解別人的感受和情感,缺乏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同理心,同時會通過打擊或者蔑視別人來表現自己的優越感。在他們看來,周圍的人即使再努力,也不過是“無謂的掙扎”罷了,不值得一提。 總是消極的看待問題,總是說不的人 不管是在看待問題,還是具體的行為做事上,我們都會面臨這樣一種選擇,是去大膽的探索,還是謹慎的防御。這里需要澄清的一點是,不管是探索還是防御都是一些中性的概念,沒有好壞之分。探索既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魯莽的;防御既可能是消極的,也可能是慎重或者穩妥的。這些都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下做辨別和分析。 當然,如果一個人只會從防御的角度來看問題,做事情,對遇到的所有事情都持有悲觀的態度,認為自己做不到,或者風險太大不敢嘗試,將自己的視角固化到防御的一面,不能夠靈活的處理,就會成為一個問題。 當我們身邊有一個總是說不的人的時候,會不經意間將那種無能為力的感受傳染給我們,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自我懷疑的方向上來,從而也有可能讓我們變的消極起來。 當然,負能量類型的人還有很多,比如脾氣暴躁的人,偏執多疑的人等等。假如這樣的人是我們的朋友、同事、甚至家人,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要提醒自己,抱怨也好,自戀也好,這些不好的特質都是一個人身上的一個側面,而不代表ta的全部。只不過,有時候他們身上的這些缺點讓我們在感受上過于強烈,以至于不能也不愿再去關注他們身上積極的一面,于是容易形成一些刻板印象。 所以,雖然剛才我們為了便于理解,用各種類型負能量的人來描述和討論,但這樣的定義既不客觀也很危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看到人身上的復雜和多面性。
其次,要尊重自己的感受。 與什么樣的相處,允許什么樣的人走進我們的生活,有時候我們是沒有選擇權的。比如家人、比如同學,這些不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當然,有些時候我們是可以選擇的,比如與什么樣的人成為朋友等。 當可以選擇的時候,尊重自己的感受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們應該而且也有必要營造一個適合自己的朋友圈,然后通過這個圈子的影響和熏陶,讓自己變的更好更積極。假如某個人你怎么都喜歡不起來,可以遠離。也許這種不喜歡確實是出于某種偏見,或者其他說不清的原因,但沒有關系,我們都有基于自己偏好選擇與什么樣的人相處的權利。 意愿就是意愿,有時候是不能拿對錯來衡量的。
最后,隨著經歷的增多閱歷的增長,有一天我們會發現,與別人對我們的影響相比,我們自己是什么樣的,以及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要重要的多很多。 面對同樣一個喜歡抱怨和指責他人的人,有的人會感到煩不勝煩,而有的人則是一笑了之。之所以有這種不同的反應,是因為他們對事情的看法是不同的,因而被觸發的情緒和情感也就呈現出很大的不同。 所以,當你身邊有一些讓你不舒服的人是,可以試著不急于去評價對方,而覺察一下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在我們內心的深處是什么樣的信念和認知導致我們產生了這樣的感受? 這樣做并不是說要把不好感受的原因歸結于自己,而是把它當成一個了解和提升自己的一個窗口和途徑。這樣的話,即便對方是一個負能量的人,我們也能從中獲得成長,這才是更有價值的事情。 最后,實用菌想說,我們身邊的人確實會影響我們,但生活的主動權和決定權最終還是在自己手里。重要的不是別人是什么樣的人,而是想清楚,自己是什么樣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