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血瘀水腫——益腎化瘀利水湯(張學文方) 【組成】 茯苓15g,豬苓10g,澤瀉10g,白術12g,桂枝10g,丹參15g,川牛膝12g,桑寄生15g,山楂12g,益母草30g,白茅根30g,通草10g。 【功效主治】 益腎化瘀,利水消腫。用于腎虛血瘀水腫。如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盂腎炎之水腫,小便不利,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臉色發暗,脘腹悶脹,舌瘀暗,脈沉澀者。 【方解】 方中以五苓散為基礎,化氣健脾利水,加川牛膝、桑寄生益肝腎,丹參、山楂、益母草、活血化瘀利水,白茅根清熱利水而不傷陰。 【加減】 陰虛者加阿膠、女貞子,氣虛者加生黃芪,氣滯腹脹者加大腹皮、檳榔等。 【按語】 腎虛血瘀是許多疾病過程中的一個共同病機,它可以引發許多疾病。《血證論》曰:“水與血相互倚伏……互相維系。”血氣不利則為水,水阻則血不行,故水腫病證中,許多證候與血瘀密切相關。且腎虛蒸化無力,水濕易于停蓄,所以腎虛、血瘀、水停三者常同時存在,特別是在一些久治不愈的腎病患者中,尤為常見。所以,此方據此病理而擬定以補腎活血、利水消腫為法的益腎化瘀利水湯,用于腎虛血瘀水腫病人,經長期應用,觀察到其療效滿意。 【方源】 《疑難病證治》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58..水腫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