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孩子是否有教養,看他平日里的用餐禮儀、做客禮儀便一目了然。 前陣子,受邀去參加同學孩子1周歲的生日會,遇到了一個極品孩子。 生日會是在同學家里舉辦,為了這頓飯她忙活了半天,端上來的菜,自然讓人饞涎欲滴,饑腸轆轆。 同學親戚的孩子,看著桌上琳瑯滿目的美食,停止了敲桌子拍碗筷的聲音,激動的喊著“媽媽媽媽,我要吃那個肉”。 孩子媽媽不顧在座的客人是否動筷,連忙站起來幫他夾了幾塊,一邊挑著肉上的蔥蒜,一邊跟我們解釋說“他就是這樣,看見好吃的就跟餓狼一樣,你們見笑了。” 鄰坐的媽媽賠笑著回應:“孩子能吃是好事。” 孩子大口的扒拉著碗里的肉,眼睛不停的瞄著客廳里正在放的小豬佩奇,孩子媽媽見孩子有去看電視的意向,便幫他填滿了一碗菜和湯,嘀咕著讓他去客廳吃。 那孩子席地而坐,一會看看電視一會扒拉幾口湯菜,一會翻翻同學家孩子的玩具,孩子媽媽見他沒吵鬧便安心的在吃飯聊天。 飯后,我們準備去沙發閑坐,才發現,茶幾和地板上被湯汁撒了一地,孩子媽媽一臉淡定的走過來圓場:“孩子太小,不懂事,我來拖一下就好了。” 整個生日會,孩子媽媽不停的在為孩子擦屁股,打圓場,三句話不離孩子太小。 可是,孩子再小,總要長大的。 那頓飯,同學親戚吃的很盡興,對旁人異樣的眼光也毫無察覺。 沒有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真沒禮貌。 但是所有人都會討厭你家孩子。 01 想起一個小故事,母蟹對小蟹說:“孩子,你怎么老是橫著爬,為什么不能直著走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媽媽,我是照著您的樣子走的呀。” 是的,孩子,也是那個踩著我們腳印行走的人。 那小男孩有這般不禮貌的舉動,跟同學親戚自身用餐的習慣也有關系吧。 和她用餐后,我發現,只要是她愛吃的菜,她通常會夾很多,雖然嘴上不停的夸贊同學手藝精湛,但也掩飾不了她那副占有的身態。 整個桌上,只有她的桌前是亂糟糟的,湯汁骨頭紙巾。 這跟那小男孩在客廳之作,真是如出一轍啊。 所謂家庭教育,育兒也育己。 孩子出生如白紙,這紙上繪出的所有之作,出自你手。你偏愛藍色,那么作品自然會呈現一種美麗、冷靜與理智的視覺感知;你偏愛紅色,自然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張力、一種火辣的感視覺沖擊。 評價一副作品的好壞,不在于紙的劣質,在于作畫之人的功力。 02 有人曾說過,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便是人的教養。人們的教養往往體現于細節之中,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點點滴滴的日常行為,均能映照出品格修為。 良好的教養,會像花朵般飄出芳香,給人以莫名的吸引力。 同樣的做客日常,燕子家孩子卻落落大方,紳士有度,令我印象頗深。 聚餐飯局,閨蜜們都帶了自家孩子赴會,聚會的地點定在一家農家餐館。 從餐館的一樓到二樓是一層層的木質階梯,而且過道非常窄,只能容下一人一梯,看樓梯窄小,大家都自覺的排了一排長隊。 我看燕子家7歲的兒子站在樓梯口不動,問了他為什么不上去,他淡淡的說“女士優先。”這是我第一次享受被孩子優先,感覺很棒。 餐桌上,我觀察到他不會越過自己面前的菜碟去夾菜,菜轉到TA面前了,他就夾一點,沒有輪到就安靜的等著。大人們說話,也不隨意打斷,特別有一幕讓我對他是更刮目相看。 當時燕子正跟我們聊著天,這時候他吃的也差不多了,可能想自己出去走走,見我們聊的起勁,又不想打斷我們,就做了一個示意的手勢告訴媽媽,我吃飽了下樓看看。 在這個孩子身上,我看到了紳士、禮貌和素養。 我想,所謂教養,就是讓人相處起來很舒服吧。 03 教養,決定一個人飛的遠不遠。 番茄姐姐班上有個小男孩,有些殘疾,頭腦也并不靈敏,所以他的成績總是班里的最后幾名。 可是,他卻是班上最受歡迎的人。 出去郊游,同學都會搶著幫他推輪椅,照顧他,生日,也會收到班上同學的禮物。 為什么呢? 因為,他待人真誠有禮貌,也從不貪心別人的愛。 他雖有殘疾,卻從未覺得別人應該特殊待他,讓他享受更多愛。 參加集體活動時,他常常一跛一跛的追趕著,還一邊跟快遲到的同學說,沒事,我自己慢慢過來就行。 只要書包里有好吃的,他常常會分享給大家。 因為有教養,同學們從不低看他是一個有缺陷的人,反而大家都很喜歡跟他一起有說有笑。 有次在學校遇見他在跟老師聊天,后來,聽老師說:這樣一個有素養的孩子,根本不用擔心生計,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幫助他。 他或許不會有世俗人口中定義的優秀,也不一定能夠成為職場精英。但是他身有教養,將來的人際關系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一個人的人際關系決定了一個人飛得高不高,一個人的教養決定了一個人飛得遠不遠。 最高境界的炫富,不是比家境顯赫,比名貴學校,而是你雖有金山銀山,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因為,我有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
|
來自: 文瑞大書館 > 《學習。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