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風網訊 醫道文化是中國的國粹,光彩奪目,堪稱東方瑰寶。而“醫道同源”、“十道九醫”自古有之,“醫圣”李時珍更是把醫道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不但在醫藥實踐中采用很多道方、道藥,晚年還以道家方法修煉養生之術,為我們今天開發和研究醫道文化資源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蘄春縣將道教文化和李時珍醫藥文化旅游觀光結合成一體,并集古今結合,內外吸引,文化經濟互補、考究旅游互融、休閑觀光互樂,人與自然和諧為一體,逐步形成全國獨具文化特色的“中國李時珍醫道文化旅游區”。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領略這醫道文化圣地的風景。 第一站李時珍國際醫藥港 蘄春是中國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故里,中醫中藥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宋元明清時期就是長江中下游中藥材集散地,陸游筆下的蘄州藥市是“四十里長街,藥鋪繁錯,商賈云集,蜀舟泊岸者眾”;蘄春北依大別山,南臨長江,多種地形兼備,中藥材資源尤為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92種中藥材中,蘄春就有近700種。 蘄蛇、蘄龜、蘄竹、蘄艾是聞名全國的蘄春“四寶”,還有蘄紫蘇、蘄丹參、蘄百合、蘄梔子等一批道地的“蘄藥”進入藥典并在全國久負盛名. 醫藥港由八大功能園區構成:醫藥和健康產品貿易零售區、批發交易區、產品展示區、倉儲和物流園、會展交流和培訓基地、研發和技術推廣基地、管理和商務服務區、配套服務區。 第二站 李時珍紀念館 李時珍是中國明代著名的醫學家、藥物學家,為紀念對人類作出偉大貢獻的這位科學巨人,在蘄州鎮李時珍墓地所在地竹林湖村建立了李時珍紀念館。其父李言聞世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并富有實踐精神,肯于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李時珍紀念館由本草碑廊、紀念展覽、藥物館、百草藥園、墓園五大部分組成。 李時珍花了30年完成《本草綱目》。《本草綱目》現已流傳到全世界,被翻譯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等多種文字,在世界醫藥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達爾文也深受該書的影響,將其稱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 蘄州城東南面有個雨湖,風景秀麗。距離雨湖不遠就是長江,盡管這里看不到“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勝景,卻依然能感受到浩渺煙波。李時珍就長眠于雨湖畔的蟹子地,與他的誕生地瓦硝壩隔湖相望。李時珍紀念館坐落在雨湖之畔、麒麟山腳,漫步其中,可以想見當年李時珍在鳳凰、麒麟二山上,食百草,嘗百毒,解民間疑難雜癥,在草庵日夜著書立說的情景。 李時珍生平表 出紀念展廳,過月洞門,來到藥物館。藥物館為仿明建筑,陳列有動物、植物、礦物標本300多種。百草藥園一覽無遺,群芳斗艷、春意盎然的百草藥園中,100多種本草生態標本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紀念館內陳列著有關李時珍的歷史文物、古籍繕本、字畫、近現代名人書畫、雕塑等。其中有《本草綱目》的各種版本. 大量文物、翔實的圖片資料,充分展示了偉大醫學家李時珍畢生所作的卓越貢獻和深遠影響。 第三站普陽觀 普陽觀位于蘄春縣城關西北部漕河鎮何大垸村伏虎山,又名普濟觀、藥王廟、何菴。普陽觀的愛國主義教育、醫道文化等方面獨具特色,源溯于隋唐時期的藥王孫思邈,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南宋景炎年間,因何姓漁人奇緣巧獲藥王神像,建菴堂供奉,祛病消災,應念如神。后有何氏節婦烈女入住菴堂,侍奉藥王,香火愈加旺盛,遠近聞名。 宮觀建筑隨形就勢,古樸典雅,其前殿、后廡、門廊、過道形成一個前后五重、層層遞進的建筑群體。穿過氣勢恢弘的大型石牌坊山門,就到了第一重靈官殿,殿前雕工精美的玉石華表,配以高大厚實的方形石柱、鉚銅木殿門,透出威武莊嚴的氣勢。 三清殿后即放生池(風水池),池內放養靈龜無數。 朝雨桂香鳥鳴,晚霞昏燈蛙吟。道觀里有自然給予的許多東西:清天、淡云、陽光、彩霞、花香、鳥鳴、清新的空氣,清新的泥土,新鮮的食物,一切。心在這里不是浮躁的,是沉靜的。環境,她就是一劑良藥。 |
|
來自: 昵稱2782206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