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讀2017-06-28 所謂藏書就是收藏、整理、保管圖書。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設立國家藏書機構和圖書管理員的國家之一。在河南小屯殷墟中發現的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小屯遺址也就是最早的藏書樓了。按照藏書性質不同,可分為:官藏、私藏、書院藏書和寺廟藏書。私家藏書的出現要晚于官藏,藏書的最初目的是出于對知識的渴求。在唐中早期出現了雕版印刷技藝,至宋代雕版大興,出現了出版印刷的黃金時代,宋刻尤其是浙刻本,雕版之精、字體之美、印刷之良至今都是藏書家趨之若鶩的甄品,而藏書也因此大盛。明清兩代是私家藏書的鼎盛時代,藏書數量在幾萬卷的藏書家數以千計,私家藏書樓也大量涌現。 大凡知道藏書史的人,都知道這有名的嘉業堂,它被著名藏書家韋力稱為保存最好的私家藏書樓。江南一地,以前藏書樓眾多,寧波天一閣,蘇州春在堂,常熟絳云樓、脈望館、汲古閣、溫州玉海樓,都是著名的藏書樓。南潯鎮也一度集中了數座藏書樓,如張氏的適園、劉氏的眠琴山館、蔣氏的密韻樓,可見斯文之盛,而嘉業樓是其中翹楚。 此藏書樓建于1920左右,占地20畝,總體為園林式的布局,書樓呈正方形,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兩層建筑。 朝南正中設有瓦檐磨磚貼面門樓,入內是一個占地2畝的四方天井,天井高大敞亮,使書樓光線充足,并可晾曬書籍,考慮很是周到。圍有回廊的兩層樓房,上下共有庫房52間,存書三十萬余冊,藏有不少珍貴的明代抄本,稿本和清代禁書。 后排正廳內懸有清末代皇帝溥儀題的“欽若嘉業”九龍金匾,書樓由此而得名。 書樓前排東座為“宋四史齋”,珍藏宋刻《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等。 樓上正廳為“希孤陋”,匾額為鄭孝胥所題。 整座書樓的落地長窗和圍欄,均用“嘉業藏書樓”和“希古”的篆文圖案。 欄桿用鑄鐵裝飾,在當時已是豪華裝飾。 藏書樓的正對面是一處風景絕佳的拍攝點,因與小蓮莊隔河相望,從這里亦能看到十畝荷塘,園內假山林立,花木扶疏,幽靜清雅。 這座藏書樓的樓主是劉承干,劉墉是他的祖父,經營湖絲成南潯巨富“四相”之首。劉承干繼承祖業,也是富豪。劉承干本人中過秀才,愛書如命,立志收盡天下好書。辛亥革命后,許多的前朝官宦家世敗落,大批的古籍流入市場,這時候劉承干趁機收購了大批好書。 劉承干不僅搜集古籍,還自己雕版印書,做事十分認真,只要是嘉業堂的刊印古籍,都要經過學者仔細的校勘,他親自作題跋,印刷精良,因此嘉業堂還因雕版印書蜚聲海內外。 據說劉承干為人豁達,刻了書便四處送人,當時日本學者來索書的有很多,所以嘉業堂在日本學者中很有名。1933年后,劉氏家道中落,嘉業堂一些珍貴的古籍逐漸失散,好在解放戰爭中,藏書樓受到了保護,沒有被破壞。 為了能讓更多的游客了解雕版印刷術,現在嘉業藏書樓內設有專門的雕版印刷體驗區。 最初,在唐朝時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并在唐中后期開始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也是唯一沒有區域限制影響遍布全國的文化形態,作為一種民族遺產,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貼士 |
|
來自: 星河歲月 > 《讀書藏書,書人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