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過維也納的人,多會去美泉宮,我們也未能免俗。 人們說來歐洲旅游主要就是白相“宮保雞丁”,怎么說呢?這樣概括不是說木油一點道理,甚至可以說還是蠻形象的: “宮”自然指的是皇宮了,“保”說的是城堡毋庸置疑,“雞”則多指基督教堂,“丁”往往就是指市政廳。 也有人說不對,“雞”指的是另外一種傳統行業,而“丁”是“頂”的諧音,指的是基督教堂那些尖頂。怎么說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美泉宮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 它是一組巴洛克藝術風格的建筑群,位于維也納的西南部,離市區不是很遠,通地鐵、電車。 相傳,有一次,老早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狩獵至此,飲一泉水,心神清爽,稱此泉為“美麗泉”,美泉宮因此得名。 時光荏苒。到了18世紀,當神圣羅馬帝國的皇位到了約瑟夫一世的弟弟查理六世手里,他對美泉宮并不感興趣,便把它送給了女兒瑪麗亞·特蕾西婭。瑪麗亞·特蕾西婭一直非常喜歡美泉宮和皇家花園,她把美泉宮從狩獵寢宮改成了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皇宮。1740年查理六世突然去世,瑪麗亞·特蕾西婭經過一番努力,作為繼承人開始了執政生涯,這同時也標志著美泉宮進入了一個輝煌的時代,它就此成為皇家和政治生活的中心。 瑪麗亞·特蕾西亞在位期間,美泉宮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改建。1743年至1763年間工程由奧地利和意大利的早期古典主義建筑師尼古勞斯·馮·帕卡西負責(他同時也是維也納霍夫堡皇宮的改建者),當年的狩獵皇宮被改建和擴建成一座奢華的皇家寢宮,可以容納超過一千人居住,總面積2.6萬平方米,僅次于法國的凡爾賽宮。 老早書里知道,美泉宮內“有1400個房間,從中央大廳進去。有44間是洛可可式(18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纖巧華美的建筑風格),優雅別致,但大多數是巴洛克式(17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重視雕琢的建筑風格)。宮中專門有東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鑲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國式房間和用泥金和涂漆裝飾的日本式房間。房間內部的裝飾品也以東方風格統一協調,四壁和天花板上鑲嵌著陶瓷器。在琳瑯滿目的陶瓷器擺設中,有中國青瓷、明朝萬歷彩瓷大盤和措花花瓶等。”進去看看,確實如此,只是可惜里面不許拍照,沒法給親們呈現。 時光一晃又到了19世紀,1830年茜茜公主的丈夫奧匈帝國的第一位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出生在美泉宮。算來,他應該是瑪利亞.特雷西亞的重孫子的兒子。他的父親弗蘭茨·卡爾和母親蘇菲公主也都住在美泉宮,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童年和青年的夏季都在美泉宮度過。 1848年,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繼任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后,美泉宮又經歷了一次輝煌的時代,它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最喜歡和居住時間最長的住所,直到1916年在美泉宮走完了最后的人生旅程。 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軍轟炸中,美泉宮的主建筑和凱旋門被嚴重損毀,戰后奧地利被占領時期,美泉宮未被炸毀的部分曾是英國占領軍的總司令部,此后美泉宮被損毀的部分被逐漸修復。 據說,當年拿破侖橫行歐洲時也曾在美泉宮住過兩次,最后娶了朗茨·約瑟夫一世的姑姑瑪麗·路易莎了事兒。 對于瑪麗亞·特蕾西亞來說,美泉宮見證了這位政治女強人的非凡,但對于茜茜公主來說,這里并非她的福地。雖然在這里她成了伊麗莎白皇后,可在美泉宮她過著不幸的生活。 茜茜的童年無拘無束,大多數時間在農村度過,崇尚自然,酷愛騎馬,是個“野姑娘”。然而弗蘭茨.約瑟夫國王受過嚴格的宮廷教育,威嚴勤政; 他曾戲謔地稱自己為'奧匈帝國第一公務員'。兩人不同的氣質從最初的相互吸引,漸漸地發展到格格不入的程度想來也是必然的。 晚年的茜茜公主心灰意冷,尤其是兒子自殺后,她越來越討厭美泉宮,不喜歡宮里的一切,只要有可能,她盡量四處旅行,足跡甚至遍及亞洲和非洲,并且像她父一樣,做詩,騎馬,很少與丈夫見面。 對中國人來說,受電影《茜茜公主》影響很大,其實很大程度上誤讀了弗蘭茨.約瑟夫,也不了解真實的茜茜公主。如果有空去圖書館借來關于那段歷史的書籍讀讀,也許會增加許多新的認知。 1898年9月10日,茜茜在瑞士日內瓦湖畔,遇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的行刺,被歹徒用錐子刺殺身亡。 美泉宮確實很美,但熟悉它的歷史后,可能更讓人同情弗朗茨.約瑟夫。誰說在優越的環境里長大的人就會嬌生慣養?他和他老媽都是在皇宮里長大的,可他們都是個堅強、勤奮、刻苦、頑強的人。 弗蘭茨.約瑟夫處在世界大變局的時代,如果沒有他的努力,奧匈帝國可能早就垮臺了。 美泉宮——仿佛讓我看到一個孤獨的男人,靠一己之力拼命地,奮力支撐著一個帝國。 ![]() ![]() ![]() ![]() ![]() ![]() ![]() ![]() ![]() ![]() ![]() |
|
來自: wilianyang > 《中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