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營概況 截至2017年2月,滬深兩市上市企業共計3137家, 總市值達538.18千億元。我們篩選出主營業務涉水(包括供水、污水處理工程及設備的生產和銷售)的環保上市企業共計36家作為研究對象(見表1),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占滬深兩市上市企業總數的1.15%;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的總股本數為397.45億股,以2017年4月28日收盤價計算,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的市值達5264.17億元,占滬深兩市上市企業總市值的0.98%。 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2016年總資產總額達3317.30億元,同比增長20.73%;營業收入總額達842.70億元,同比增長22.3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總額達137.89億元,同比增長-0.21%。 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的平均總資產為92.15億元,最高為446.01億元;平均營業收入為23.41億元,最高為94.77 億元;平均凈利潤為3.83億元,最高為20.95億元。 按2016年總資產排序,排在前三名上市企業是城投控股、首創股份和碧水源。按2016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排序, 排在前三名上市企業是城投控股、碧水源和東方園林。 城投控股2016年營業收入94.77億元,凈利潤20.95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3.70%和-42.63%,位居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之首。碧水源2016年營業收入88.92億元,凈利潤18.46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70.54%和35.55%,位居第二。排在第三的是東方園林,2016年營業收入85.64億元,凈利潤12.96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9.16%和115.23%。營業收入最低的上市企業是創業環保,2016年營業收入僅為0.002億元。 (2)企業上市年數與經營業績分析 上市企業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和特點選擇上市的交易所和版塊。深市分主板、創業板和中小板,滬市只有主板。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中滬市主板有14家, 深市主板有5家,深市創業板有15家,深市中小板有2家, 見圖1。可以看出,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主板上市占據主體,占總數的53%,創業板占42%,中小板占5%。 2017年第一季度新上市涉水環保企業有3家,分別是博天環境、海峽環保和中持股份,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因中持股份2017年3月14日上市,未披露2016年年度報告,所以不加評價。 京藍科技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4.61億元,同比增長539.23%,營業收入在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中排第33名,實現凈利潤0.12億元,同比降低68.14%。本期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變動幅度較大主要是2016年成功完成對京藍沐禾節水裝備有限公司的并購,京藍沐禾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合并報表范圍發生變化。 津膜科技上市近五年,總資產、營業收入一直保持正增長;凈資產收益率逐年下降,從2012年的12.92%下降到2016年的3.63%;資產負債率逐年升高, 從2012年的17.72%上升到2016年的41.09%;每股收益逐年下降,從2012年的0.58元下降到2016年的0.17元。上市后的經營業績波動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項目擴展的不確定性,也有受經濟形勢的影響。 (3)現行股價與上市發行價的比較 上市公司在經營過程中,上市發行價有升有降,本次統計以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2017年4月28日的收盤價作為現行股價, 并與上市發行價作比較。這個比較可以說明股市投資的效果和投資者的決策能力,也間接表明了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好壞。現行股價與上市發行價的差價分段統計見圖2。 從圖2可以看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現行股價高于上市時的發行價,最高每股溢出33元,有8%的企業現行股價高于上市發行價30余元,說明成長勢頭較好,包括2015年上市的博世科、1996年上市的渤海股份和2017 年新上市的博天環境;有31%的上市企業現行股價跌破上市發行價,最高達48元,有11%的企業現行股價低于上市發行價近40余元。 一家上市企業的年度經營情況,需要客觀、全面地對各財務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并分別與歷年營業情況和同行業企業進行對比。 (1)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是期末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的百分比。資產負債率反映了在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來籌資的,也被稱為舉債經營比率,是評價企業負債水平的綜合指標。在國際上,通常認為企業適宜負債率是60%。一般來說,負債占總資產比率超過80%,被認為經營風險過高。如果資產負債率達到100%或超過100%,說明企業已經沒有凈資產或資不抵債。相反, 較低的負債率雖然降低了企業的風險,但也反映出企業對財務杠桿運用的不足。 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2016年資產負債率分段統計占比見圖3,可以看出,資產負債率在10%~50%的企業占多數,占比達到66%。若按資產負債率60%上下浮動10%為界,即資產負債率介于50%~70%,有31%的企業在此范圍內,負債水平正常。僅有博天環境的資產負債率達到74%,具有一定的經營風險,但尚可控。有66%的企業資產負債率低于50%,說明多數企業在市場拓展上比較拘謹,對財務杠桿應用不足,經營活力欠佳,可開發的舉債潛力較大。 (2)凈利潤率 凈利潤率是扣除所有成本、費用和企業所得稅后的利潤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水污染治理行業的綜合凈利潤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10%~12%,總體來說水平不高。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2016年的凈利潤率分段統計見圖4,可以看出,凈利潤率在10%以下(低于正常)、10%~20%(正常)和20%以上(高于正常)的企業分別占38%、31%和31%。說明大多數上市公司盈利狀況良好,而盈利表現欠佳、凈利潤率低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京藍科技和國中水務,凈利潤率均在5%以下。 從統計的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2016年的凈利潤率看出,近三成的企業凈利潤率在20%以上,最高的達到66%;中山公用、中原環保和江南水務2016年凈利潤率分別位居前三,中山公用以凈利潤率66%位居第一,屬于凈利潤大大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資源的不合理占有、資金的不平等使用和政府決策行為的不透明,以及缺乏公眾參與和第三方監督所致。從發展趨勢來看,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化,水污染治理行業亟需加強自律。 (3)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ROE)是企業稅后利潤除以凈資產得到的百分比率,反映了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體現了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用以衡量企業運用自有資本的經營效率。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從投資角度來看,ROE在15%以上的企業,可以說是非常好的投資標的了。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2016年凈資產收益率分段統計見圖5,可以看出,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2016年凈資產收益率在5%以下的企業占14%,如國中水務、京藍科技和錢江水利;凈資產收益率在5%~15%的企業占78%,如開能環保、江南水務和巴安水務;凈資產收益率在15%以上的企業僅占8%,如東方園林、博天環境和聚光科技。從整體看,36家涉水環保上市企業的投資回報普遍欠佳。 (4)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指稅后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用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盈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進而做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從圖6可看出,3 6家上市企業2016年每股收益最低的是0.01元/股,最高的是0.9元/股;每股收益在0.2元/股以下的企業占17%;每股收益在0.2~0.5元/股的企業占64%,每股收益在0.5元/股以上的企業占19%,按每股收益排序,排在前三名的企業是聚光科技、中金環境和瀚藍環境,排在最后三名的企業是國中水務、京藍科技和首創股份。 綜合分析,環保上市企業的業績增長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首當其沖的是國家政策釋放的紅利。2016年,國家出臺了很多與環保有關的政策。這些政策、法規、制度的出臺和實施成為環保產業市場發展、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 影響環保上市企業業績增長的兩個關鍵因素:一是技術開發能力,一家企業有沒有研發投入、有多少技術專利,意味著這家企業能否把握行業機會,為未來市場做準備;二是業務開拓能力,一家企業新增的處理量往往能看出這家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當然,作為一家上市企業,管理團隊是否優秀、資本是否青睞,同樣會影響經營業績的增長或下跌。 在企業沒有獲準入市交易前,由于缺乏金融杠桿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全憑企業實際擁有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公開競標,其經營所獲的凈利潤率只能局限在市場許可的范圍內,不可能創下超高的凈利潤率水平。這也間接說明,由于上市公司從股市融到資金以后,以投資為進入水務市場的“敲門磚”,與地方政府合作,達成交易,再經股市炒作的作用,才有可能實現豐厚利潤。 完 (來源:水污染治理委員會) |
|
來自: wangshi786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