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教育部官方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學綜合排名 1995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對已試辦的普通高等學校33所研究生院進行評估,并委托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以下簡稱評估所)承擔具體實施工作。這是我國首次對研究生院進行綜合水平的評估。自該次之后,教育部便以單項學科評估取代了綜合評估,每五年進行一次,因此該榜便成為唯一一次具有官方背景的綜合十強名單。(可百度檢索“1995年10月11日首次評估”,“歷史上的今天”會給出詳細背景資料和十強名單) 1. 評估對象 評估對象為33所普通高等學校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醫(yī)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農業(yè)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和上海醫(yī)科大學研究生院(以上為1984年試辦的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廈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山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院(以上為1986年試辦的研究生院)。 2. 評估內容及指標體系 這次評估是對上述研究生院整體的.綜合水平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研究生培養(yǎng)及質量”、“學科建設及成果”和“研究生院機構建設”三個方面,其指標體系有3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等。指標體系是經(jīng)過了多次討論研究并通過試評后確定的,基本上體現(xiàn)了導向性、整體性、客觀性、可測性、可比性和簡易性的原則。 3. 評估結果 綜合水平評估排名前10名是: 清華大學 (1)博士學位論文水平評估排名: 學校自行選優(yōu)論文評估排名前10名是: 上海醫(yī)大,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中國地大, 北京師大,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國防科大, 同濟大學,北京醫(yī)大。 隨機抽取論文水平評估排名前10名是: 吉林大學,中國科大, 復旦大學,天津大學, 哈工業(yè)大,華中理工, 清華大學,北京理工, 北京醫(yī)大,廈門大學。 (2)學術論文水平評估排名 在中文重要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情況評估排名前10名是: 北京大學,南京大學, 北京醫(yī)大,清華大學, 廈門大學,浙江大學, 華中理工,復旦大學, 吉林大學,南開大學。 被SCI、EI、ISTP收錄論文評估排名前10名是: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中國科大, 復旦大學,浙江大學, 西安交大,上海交大, 華中理工,哈工業(yè)大。 (3)課程建設評估排名前10名是: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 上海交大,復旦大學, 中國地大,南開大學, 哈工業(yè)大,吉林大學, 南京大學,中國人大。 (4)1991—1993年獲重大科研獎勵情況評估排名前10名是: 清華大學,華中理工, 北京大學,北京科大, 西北工大,協(xié)和醫(yī)大, 東北大學,浙江大學, 國防科大,北京農大。 (5)導師隊伍情況評估排名前10名是: 浙江大學,清華大學, 中國人大,北京理工, 上海交大,西安交大, 北京大學,天津大學, 同濟大學,南京大學。 (6)聲譽調查評估排名前10名是: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復旦大學,南京大學, 中國科大,浙江大學, 上海交大,中國人大, 南開大學,西安交大。 (7)管理水平評估排名前10名是: 清華大學,西安交大, 南京大學,北京大學, 浙江大學,北京醫(yī)大, 復旦大學,北京理工, 華中理工,上海交大。 二、第三方機構歷史榜單 1996年--2011年中國前十高校排名變化,橫跨大規(guī)模并校前和并校后兩大時期。(中國大學評價、網(wǎng)大、中國大學排行榜等) 1996(大評): 1、清華大學,2、南京大學, 3、北京大學,4、浙江大學, 5、西安交大,6、復旦大學, 7、華中理工,8、哈工業(yè)大, 9、東南大學,10、中國科大。 1997年: 1、清華大學,2、南京大學, 3、北京大學,4、浙江大學, 5、復旦大學,6、東南大學, 7、華中理工,8、西安交大, 9、中國科大,10、哈工業(yè)大。 1998年比較特殊,分成了兩榜綜合榜和工科榜 理工科 1、清華大學,2、浙江大學, 3、東南大學,4 、華中理工, 5、西安交大。 綜合類: 1、南京大學,2、北京大學, 3、復旦大學,4 、山東大學, 5、吉林大學。 1999年: 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 3、南京大學,4、浙江大學, 5、中國科大,6、復旦大學, 7、上海交大,8、天津大學, 9、西安交大,10、北京航大。 2000年 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 3、南京大學,4、復旦大學, 5、中國科大,6、浙江大學, 7、南開大學,8、上海交大, 9、天津大學,10、哈工業(yè)大。 2001(大評) 1、清華大學,2、浙江大學, 3、北京大學,4、南京大學, 5、華中理工,6、上海交大, 7、復旦大學,8、西安交大, 9、哈工業(yè)大,10、東南大學。 2002年(美國science): 1、 北京大學,2、清華大學, 3、南京大學,4、浙江大學, 5、西安交大,6、中國科大, 7、復旦大學,8、華中科大, 9、哈工業(yè)大,10、武漢大學。 2003年 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 3、浙江大學,4、復旦大學, 5、華中科大,6、南京大學, 7、武漢大學,8、吉林大學, 9、上海交大,10、中山大學。 2004(大評): 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 3、浙江大學,4、復旦大學, 5、華中科大,6、南京大學, 7、武漢大學,8、吉林大學, 9、上海交大,10、四川大學。 2005(大評): 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 3、浙江大學,4、復旦大學, 5、南京大學,6、華中科大, 7、上海交大,8、武漢大學, 9、吉林大學,10、中山大學。 2006年 1、 清華大學,2 、北京大學, 3 、南京大學,4 、復旦大學, 5 、浙江大學,6、中國科大, 7 、上海交大,8 、南開大學, 9 、北京師大,10 、中國人大。 2007年 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 3、浙江大學,4、上海交大, 5、南京大學,6、復旦大學, 7、華中科大,8、武漢大學, 9、吉林大學,10、西安交大。 2008年 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 3、浙江大學,4、上海交大, 5、南京大學,6、復旦大學, 7、中國科大,8、華中科大, 9、武漢大學,10、西安交大。 2009年 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 3、浙江大學,4、上海交大, 5、南京大學,6、復旦大學, 7、中國科大,8、中山大學, 9、華中科大,10、武漢大學。 2010年 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 3、浙江大學,4、上海交大, 5、復旦大學,6、南京大學, 7、武漢大學,8、華中科大, 9、中山大學,10、四川大學。 2011年 1、北京大學,2、清華大學, 3、浙江大學,4、復旦大學, 5、南京大學,6、上海交大, 7、武漢大學,8、中國人大, 9、華中科大,10、中山大學。 從2012年開始大學評價體系開始多元化,且這一年也是教育部進行了迄今最后一次學科評估的年份,故只羅列至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