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些為了保衛國家而犧牲的抗戰英烈,因為歷史的原因,他們的墓地未能得到應有的保護和祭奠,而大部分陣亡士兵,至今還沒有找到親人。 7月中旬,致力于“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生命提供人性關懷”的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在云南省施甸縣太平鎮尋找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時,發掘出多個二戰時的美軍汽油桶,而汽油桶里裝的,是在滇西大反攻時陣亡于此的中國遠征軍將士遺骸。 兩個汽油桶對接在一起,就是一口棺材 位于怒江東岸的施甸縣,在抗戰時期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10多萬名中國遠征軍在這里駐軍,據怒江天險,與日軍對峙兩年之久,最終于1944年5月1日發起滇西大反攻,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戰,以傷亡約6萬人的代價,奪回被日本占領的龍陵、騰沖、芒市、畹町等地,取得滇西戰場的全面勝利。 在戰爭剛開始時,傷員需要運回怒江東岸施甸縣的后方醫院救治。在怒江的每個渡口,都設有軍民合作站,當地的民夫成為運送傷員的主力,出生于1927年的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在抗戰期間就曾參加擔架隊,運送傷員。 這個汽油桶已經裸露在外,有半截已經沒有了,發掘人員在里面發現了幾顆牙齒 因為日軍占據怒江西岸長達兩年,修筑了強大的工事,且據高臨下,給中國遠征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據一些幸存的民工講,因為路途艱險,很多傷員不等運送回后方醫院,就死在了路上,他們只能就地草草掩埋。而即使到了后方醫院的傷員,也因為缺醫少藥,且條件有限,難以得到有效醫治,大部分傷員被安置到當地村民家里,聽天由命。 據當地年長的村民講,在每個野戰醫院旁邊,都有集中安葬因傷犧牲的遠征軍官兵墓地,低階的士兵,連棺材也沒有,最多裹一塊白布直接入土。而在路途犧牲的,連白布也沒有,甚至有的來不及掩埋,就扔到山洼里,被野狼或野狗吃掉。 在怒江之巔的村子里,村民種地或修建房屋時,經常會發現白骨。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遺骸收斂 施甸縣太平鎮,位于著名的惠通橋東側,中國遠征軍在這里修建了加油站。據當地年長的老人講,因為沒有棺木,一些陣亡的官兵,就被裝在汽油桶里下葬。 在滇西反攻時,美軍提供了大量軍事援助,除參與作戰外,還提供了武器、汽油、戰地醫院等戰略物資和服務。 這些為了保衛國家而犧牲的抗戰英烈,因為歷史的原因,他們的墓地未能得到應有的保護和祭奠,而大部分陣亡士兵,至今還沒有找到親人。這些現狀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痛心和愧疚,他們積極行動起來,幫助英烈尋親,修繕英烈墓地。 根據牙齒鑒定,大部分官兵犧牲時僅僅18歲至21歲 2017年7月7日,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聯合云南省滇西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發起“滇西遠征軍陣亡將士墓地普查及遺骸尋找”活動,西北大學考古專家陳靚副教授帶隊參與遺骸的發掘,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將對遺骸進行DNA鑒定,為這些英烈留下生命信息,方便尋親家屬進行比對。 陳靚副教授對已經發現的遺骸進行分析之后說,根據發現的牙齒判斷,大部分官兵犧牲時的年齡在18歲至21歲。因為戰爭,他們的生命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紀戛然而止。 目前尋找到的遺骸,暫厝于施甸縣的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司令部舊址,將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盡快建設紀念陵園,讓他們得到體面安葬。 抗戰英烈遺骸被暫厝于第11集團軍司令部舊址。 成立于2011年的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是一家民間和平機構,主要項目有“抗戰老兵關懷計劃”“陣亡將士遺骸尋找與歸葬”“尋找戰爭失蹤者”“緬甸內戰人道援助”等。讓我們一起,支持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讓每一位英魂回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