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殺嚭的啟示 越王勾踐被吳王圍困會稽山時,準備舉眾投降,吳王也準備應允,然此時伍子胥極力反對,吳王遂不允勾踐投降。勾踐絕望之際,想殺死妻子兒女,焚燒寶器,親赴疆場拼一死戰(zhàn)。文種勸阻說:吳國的太宰嚭十分貪婪,我們可以用重財誘惑他。因此,勾踐便讓文種給太宰嚭獻上美女珠寶玉器。最終太宰嚭極力為勾踐說情,打動了吳王,盡管這次伍子胥又極力反對,但吳王還是答應了越國的請求,赦免了越王。 可以說勾踐能夠再次活命,與太宰嚭是有很大關(guān)系的,沒有太宰嚭的極力幫忙,越國也許就此滅亡,應當說太宰嚭對越王還是有一定的貢獻的。后來,文種以借糧為名去試探吳王對越國的態(tài)度。吳王準備借,相國伍子胥建議不借,最終還是借給了越國,伍子胥很不高興,憤怒地說道:君王不聽我的勸諫,再過三年吳國將成為一片廢墟。就在此時,太宰嚭趁機誹謗伍子胥,說他面善心狠,根本不會顧惜君王,并把此前不久攻打齊國的舊事拿出來,以證明伍子胥的計謀是錯誤的。而后,太宰嚭又與人密謀,在吳王面前多次誹謗伍子胥。終于使吳王對伍子胥產(chǎn)生了懷疑,越來越不信任他,于是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不久便得到伍子胥把兒子委托給鮑氏的消息,吳王勃然大怒,認為伍子胥在欺騙自己,犯的是欺君之罪,遂下令賜死伍子胥。 越王最害怕最擔心的其實就是伍子胥,這下伍子胥被除掉了,他心里非常高興。試想,如果沒有太宰嚭從中周旋,為其效力,越王能那么快就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越國能夠再次打敗吳國嗎?答案不言自明。打敗吳國的時候,越王不忍心殺死吳王,準備安置吳王到甬東,但吳王后來自殺了。盡管勾踐對吳王不忍加害,卻毫不猶豫地殺死了太宰嚭。 到這時,可能有人會說,這勾踐也太毒了吧,人家都救了你和你的國家,你卻對別人不講一點仁慈,狠下殺心。其實,這不難理解,勾踐是很看不起那種出賣主人、出賣國家的人的。所以雖然太宰嚭一直在幫他,但是他卻打心眼里瞧不起太宰嚭。因此,太宰嚭有了這樣的人生結(jié)局也就不足為怪了。 延伸到我們今天,同樣是如此,出賣靈魂的人總是不會有很好的結(jié)果的。做人還得誠實、本分,不可貪圖虛榮,更不可為了一己私利而出賣靈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