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必求于本”,要想知道中醫如何治病?就首先要明白中醫的病因。 為什么現代人不理解中醫?就是因為不理解中醫的病因學,或者說站在西醫的病因學上來看中醫。西醫來源于解剖觀察學,科學家們發現,疾病往往是和細胞病變相對應的,因此,心照不宣地認為細胞病變就是疾病。看看西醫診斷就知道了,觀察不到細胞病變,就以為是沒病!而中醫呢?則是建立在系統科學之上的,先人們認識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就得出了順應自然則生,違背自然則死,疾病就是人與自然矛盾激化的產物;人生來都有一種順應自然的功能,可人為什么難以順應自然呢?把人看成是一個整體,再理解一下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就得出了人之所以與自然矛盾激化,就是因為不平衡引起的整體管理失控。 一旦明白了中醫的病因,中醫治病的方法也就大白于天下了,那就是調節整體的平衡,恢復整體的管理,使病變細胞在整體力量的控制下改邪歸正,中醫所有治療方法都不過是恢復整體管理的一種手段,或者說,只要能夠恢復整體的管理,那都是中醫治病方法。 西方科學的成就主要來源于精密儀器,或許是成就太大了吧,這使科學家們對精密儀器產生了迷信,以為精密儀器能夠幫助我們認識自然界的一切。于是,觀察不到就不承認它的存在。就拿中醫和西醫的矛盾來說吧,精密儀器觀察不到人與自然的關系,就以為疾病和自然沒有關系,觀察不到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就以為疾病和整體沒有關系,而中醫恰恰是建立在對這兩種關系的正確認識之上的。 西醫治病,方法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用外力殺死病變細胞,如手術、射線、藥物。而中醫治病呢?則方法多樣,它不僅有扶正法,還有祛邪法,有精神調理法,還有針灸、按摩,食療,當然還有藥物。這些方法雖然表面上差異巨大,但它們其實都是圍繞著同一個目標,那就是恢復整體的管理。 總的來說,中醫治病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治心法。中醫學認為,在人體當中,五臟六腑是董事會,心是董事長,它們通過血液的不對稱供應控制著全身,也包括大腦中意識的產生。明白了心為人體之主,就理解了“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的真義了。人體的疾病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細胞的功能亢進,一類是細胞的功能低下,它們都是由血液的不對稱分配引起的,血液供應多了,細胞就功能亢進,血液供應少了,細胞就功能低下,調節心理,可以改變血液對各組織分配的次序,如果功能低下的組織得到了更多的血液,它就會功能增強,功能亢進的組織受到了血液在供應上的抑制,它就會停止亢進。因此,中醫學上把一切疾病都看成是一種心病,也把治心作為中醫最重要的治病手段。 第二,治血法。“意到氣到”,意則意識,氣則血液。每一個意識都對應著局部某一個組織優先獲得血液,要想改變血液對組織的分配次序,就要改變人的意識狀態。可什么決定著人的意識狀態呢?它其實就是單位時間內的血氧,它決定著哪一個信息能夠競爭出來主宰人的意識,因此,改變血氧,就可以改變人的意識狀態,進而影響血液對各組織的分配,以達到治病的效果。 第三,治穴位法。穴位是人體周邊的小心臟,也是人體的次級管理中心,它不僅管理著血液對各組織的分配,而且也管理著信息的篩選,發送。刺激穴位,就可以影響血液對下游組織的分配。治穴位法也有兩大類,一類是補法,即對功能低下的組織,增加血液對它的分配;一類是瀉法,即對功能亢進的組織,減少血液對它的分配。 第四,治經絡法。人體的能量循環通道是層次分布的,神經和血管是維束管道,它們負責信息和血液的快速傳送;而經絡是半通透網絡,它上接神經血管,下連局部的組織細胞,可以這樣說,它的通透情況直接關系著下游細胞的生死存亡。在這個層次上,中醫往往通過中藥的歸經來進行調理,對于功能亢進的組織細胞,就用中藥堵塞經絡,缺乏了營養,它還亢進嗎?對于功能低下的組織,就用中藥疏通經絡,得到了更多的營養,其功能必然增強。 第五,從細胞入手。細胞發生了病變,自然是比較嚴重的病了,中醫的優勢就在于在細胞病變之前的量變過程也視為病。這個量變過程也有兩個方向,一類是功能亢進,一類是功能低下,細胞病變是它們功能亢進或功能低下達到一定程度和必然結果。中醫治療這類病,就有一種直接作用法,即讓藥物和病變細胞直接作用,從而達到更快的治療效果。當然,它同樣有扶正和祛邪法。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和中醫相比,西醫就是一個渣!因為它的病因學就錯了,治療的方法當然也錯了,明明恢復整體管理是疾病治療大法,可西醫呢?卻往往以犧牲整體管理的代價來換取局部細胞的死亡,管理的管理更亂了,這不是越治越好了,而是越治越重了!癌癥越治死得越快就是最好的證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