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演對文學劇本的選擇和處理 在導演面前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如何對待劇本的問題。文字劇本是一切創作活動的基礎,既不能“將就”,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能否成功地將其塑造成為具有視聽造型的作品,需票導演靈活地選擇和處理。 1.選擇劇本 導演在選劇本時,首先要看劇本的內容是否適合電視這一傳媒?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預期的屏幕效果如何?這是節目創作的前提。電視節目的制作是費時、費力的,需要較昂貴的開支,如果制作出來沒有意義或效果很差,勢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其次,要看劇本的主題立意是否深刻富有新意,內容是否具體充實。好的劇本自不必說,對于質量不高的劇本,我們也不能一律否定。因為,有些劇本雖然創作得不太好,但題材本身很有意義,導演可以將自己的創作意圖和設想告訴編劇,共同探討,進行修改。如果可能的話,也可由導演自己改編。 除此之外,導演在選擇劇本時,還要適當考慮自身的因素,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熟悉的、能激起創作熱情的劇本。這樣可以使導演保持較強烈的創作欲望,輕車熟路地駕馭作品。當然,工作需要時,導演接受了題材較陌生的劇本,也應全力以赴,虛心請教、深入研究,力求對劇本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 2.分析研究劇本 導演的創作構思來自于對劇本和有關資料的深入細致的研究和透徹的理解。 (1)充分了解編劇的創作意圖、目的、對象及節目的類型。捕捉劇本的新意和自己對劇本的最初感受,估計預期的效果。 (2)在熟悉劇本的基礎上,與編劇及主要創作人員共同研討劇本的主題是否正確,鮮明而富有意義。并找出存在的問題加以修改。 (3)分析劇本的內容應如何適合電視屏幕表現,情節是否真實可靠;內容是否充實、富有表現力;細節處理的如何,剪裁是否得當。 (4)研究劇本的結構形式及風格樣式??雌渌捎玫慕Y構形式能否成為表達主題思想的理想敘述方式。它所體現的風格樣式是否與內容相適宜。 (5)掌握人物或事物的個性特質,分析劇本是否對人物或事物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的表現。 (6)審定解說詞或對白??唇庹f詞或對白配置得是否貼切、融洽。若是拍攝紀實性較強的專題節目,這方面的工作可留待節目編輯完成后進行。如果是有人物對白或主要依靠解說來闡釋畫面內容、推動情節發展的,則需要事先研究、修訂好解說詞,以便掌握畫面的長度、整體節奏和視聽造型的綜合效果。 二、分鏡頭劇本的創作 編劇的創作過程是將自己對問題的認識與感受化為栩栩如生的形象,呈現在腦海中。然后再將這些形象用文字語言描繪出來,落實在文字劇本上。而導演則是在充分理解文字劇本的基礎上,依照編劇用文字描繪出來的情境,以豐富的想象力,全面運用蒙太奇思維構筑出具體可見的屏幕形象,對節目重新進行整體設計和構思,編寫出分鏡頭劇本。 分鏡頭劇本是一種把文學劇本中的文字形象創造性地轉化為聲畫結合的形象,將文學劇本的內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攝制的鏡頭的劇本。它是導演對節目構思和設計的藍圖,也是一切拍攝工作的依據。因此,在節目制作前期,編寫好分鏡頭劇本是非常重要的. 分鏡頭劇本是導演構思的具體體現。當導演對文學劇本的分析和構思趨于成熟,節目的雛形在導演的腦海中變得清晰可見的時候,就可以將這些形象分為一個個鏡頭,訴諸于文字,寫出分鏡頭劇本。蘇聯著名導演柯靜采夫曾談到:“構思的成熟開始于看的性質的轉變——看變成看見,審視變成認識。在意識中,事件、人物、物體已經不是只在平面上活動,而是轉動起來,成為立體的東西,時而遠去,于是展現出它們周圍的世界。時而逼近,從而顯露出清晰的微小細節?!边@段話形象他說明了導演的構思是分鏡頭劇本的基礎。 分鏡頭劇本的創作是將整個節目內容分解為若干個鏡頭,并將這些鏡頭依照一定的邏輯關系組成一個個段落。通過對每個鏡頭的精心設計和段落之間的銜接,表現出導演對節目內容的整體布局、敘述方法、刻畫人物和表現事物的手段,細節的處理及蒙太奇的表現技法。 三、導演闡述 攝制組成員通過分鏡頭劇本,了解節目創作內容,但對于滲透在分鏡頭劇本中的導演構思,還會產生各自不同的理解。導演闡述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攝制組的全體成員在開拍前明確導演的創作意圖,通過導演對劇本內容的闡釋,了解導演的具體設想、創作風格和對節目的總體把握。充分調動攝制組各部門的創作熱情,在統一的基調下,發揮各自的創作才能。 導演闡述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內容方面。說明節目的目的、對象、意義;明確節目的主題思想和拍攝宗旨;弄清主要情節內容。如,要塑造什么樣的人物?講敘什么問題?主要矛盾是什么?通過哪些方面來表現?等等;介紹與創作有關的背景資料(時代背景,拍攝場景,科學依據等)。 2.藝術處理方面。介紹未來節目的風格樣式;對節目總基調的把握;主要表現手段;特殊表現手段;總體節奏的處理。 3.結束語。簡要他說明拍攝方案;鼓動攝制組成員全力以赴,團結一致投入攝制工作。 四、表演者與外景的選擇 1.選擇表演者 在教育電視節目中,除了少數有故事情節的節目外,大都不需要專業演員來扮演。導演在挑選表演者時,遵循的原則是: ·要盡量從生活中和拍攝所涉及的專業范圍中去尋找真正符合身分的人物充當表演者。由于這些人物熟悉自己的生活和本專業的業務、技能,表演起來動作準確、得心應手,也顯得真實、自然。 ·要選擇與節目創作基調、角色的氣質相吻合的表演者。 ·如果拍攝的是紀實性較強的節目,最好由被攝對象本人來表演。 ·如果需要由專業演員表演的節目,一般不要請大家熟悉的項基本原則著名演員。否則,觀眾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到演員的身上,評頭論足,而干擾了對教育內容的注意。 慶州大學韓中電影藝術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