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邪穴位位置 八邪穴在手背側,微握拳,第1~5指間的縫紋端,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左右共八穴。 八邪穴位于手背各指縫上,當赤白肉際處,左右共八穴。《奇效良方》:從橈側向尺側方向依次稱大都、上都、中都、下都。 ![]() 八邪穴位的準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 患者微微握拳,八邪穴的位置在手指背側,第一~五各兩指間,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左右共8個穴位。 生理解剖 八邪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和骨間肌。分布有橈神經淺支和尺神經指背支。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拇收肌(八邪1)和骨間肌(八邪2、3、4) 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橈神經淺支的手背支、尺神經手背支和手背靜脈網分布,深層有尺神經肌支和掌背動脈分布。 八邪穴的功效 八邪穴的作用可以祛風通絡,清熱解毒。 主治病癥 八邪穴主治手背腫痛、手指麻木、煩熱、目痛、毒蛇咬傷、手背腫痛。 八邪穴主治手指關節麻木疼痛、手背腫痛、頭項強痛、咽痛、齒痛、目痛,瘧疾、煩熱、毒蛇咬傷等 八邪穴主治煩熱、目痛、頭痛、項強、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毒蛇咬傷、手臂紅 手病:手背腫痛,手指麻木,鵝掌風,類風濕關節炎。 頭面五官病:頭風,咽痛,齒痛,目痛。 其他病:煩熱,瘧疾,毒蛇咬傷。 穴位配伍 八邪穴配后溪穴、三間穴,主治手指麻木; 八邪穴配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陽池穴,主治上肢多發神經炎。 八邪穴配曲池穴、內關穴、陽池穴、合谷穴、外勞宮穴、足三里穴、中脘穴、懸鐘穴、陷谷穴,治多發性神經炎。 八邪穴配外關穴、陽池穴,治鵝掌風。 八邪穴配后溪穴、三間穴,治手指麻痛。 八邪穴配外關穴,治手指麻木。 八邪穴配陽池穴,治鵝掌風。 刺灸法 ![]() 針刺八邪穴的位置與方法圖 向上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 斜刺0.5~0.8寸,局部脹痛,有麻電感向指端放散,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 一般向上斜刺0.5~1.0寸,或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 針刺八關(八邪)穴出血的方法名為八關大刺。《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大煩熱,晝夜不息,刺十指間出血,謂之八關大刺。” 針刺八邪穴治腦血管痙攣性疼痛 王某,女,32歲,農民,1996年8月12日初診。主訴:頭昏、頭疼如裂,失眠,健忘,飲食不佳,惡心欲嘔。曾服多種中西藥收效甚微,遂來針灸。刻診:頭疼、失眠,飲食苦澀,口干苦,惡心欲嘔,苔黃膩邊尖赤紅,脈浮澀遲。治以疏風清熱、活血化瘀、解痙止痛,取穴:八邪穴。 操作方法:囑患者平躺,常規消毒。取28號0.05毫針,用指切進針法進針八邪穴,施瀉法,得氣后囑患者作深呼吸。針灸半小時左右患者自覺疼痛緩解。上法加減調治一周,病告痊愈,隨訪至今未發。 針刺八邪穴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姜某,女,46歲,工人,已婚,1997年6月27日初診。主訴:面部、腿上出現多處不規則紫斑,右手肘踝關節腫脹疼痛,關節活動受限,曾服多種西藥、輸液,收效甚微,遂來我處針灸。刻診:面色暗淡,紫斑呈蝴蝶樣,手背、肘、踝關節紅腫熱痛,遇溫則舒,遇寒則劇,舌赤膩,脈沉數。證屬寒濕凝聚痰瘀阻滯,正氣不足,血行無力而瘀阻,治宜化痰祛瘀,舒筋通絡,取八邪穴。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取28號0.05寸毫針,直刺八邪穴,得氣后再次采用強刺激瀉法,針灸30分鐘后取針,隔槐艾灸15分鐘。禁冷水,上方加減調治半月病告痊愈,隨追訪半年未發。 針刺八邪穴治癲病 胡某,女,3歲,1997年3月8日初診。代訴:小孩在托兒所上學時突然抽搐,出現上瞼上牽,眼球上竄,面色蒼白,口吐白沫。在此之前已出現過四次,每次都是上醫院輸液,服中西藥,體溫下降。此次一直抽搐40分鐘左右,遂帶來針灸。刻診: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眼球上竄,喉部痙攣,抽搐吐涎,指紋青紫,體溫38.6。證屬內有郁熱,外挾風邪,心家有熱而簀驚,肝家生風而發熱。治宜清心熄風,開竅定癲,取八邪穴。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取28號0.05寸毫針點刺放血,5分鐘后,小兒面色漸轉紅潤,意識正常,體溫經過1小時觀察恢復正常。囑家屬禁小兒吃生冷食物、瓜果,不要讓她啼哭。上述癥狀調冶半年,隨追訪至今未發。 體會:肝為風木之臟,主筋、主藏血。血熱燔灼肝經,筋脈失養而動風,邪熱內盛,熱極生風,上擾清空則頭暈脹痛,橫竄經脈則手足躁擾甚則瘛。取八邪穴而用瀉法,可瀉其邪而扶其正,故取得佳效。 按摩八邪穴治中風后手功能障礙 中風后遺癥的治療很棘手,尤其是手的功能障礙,恢復更是緩慢。很多患者,中風很長時間了,手還是半蜷著,伸不開。筆者運用按摩患手的八邪穴、配合口服補陽還五湯治療效果極佳。 具體方法:每天堅持按摩患手的八邪穴(五指伸開,兩指間的赤白肉處即是,左右兩手共八個穴)3-5次,每次至少15分鐘,力度適中。再配合服補陽還五湯3-5周。補陽還五湯:黃芪60克,當歸尾、赤芍、桃仁各9克,川芎、地龍各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分服。 出處:《素問·刺瘧論》:“諸瘧而脈不見,刺十指間出血”。《針灸大成》:八邪。 別名:八關。《針灸大成》又依次分別稱為:第1、2指縫處稱大都;第2、3指縫處稱上都;第3、4指縫處稱中都;第4、5指縫稱為下都。 八邪穴的意義 八邪為經外奇穴名(bāxié EX-UE9)。出《黃帝內經素問·刺瘧篇》。《醫經小學》列作奇穴。在手背側,微握拳,第1~5指間,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左右共八穴。別名八關(《景岳全書》),從橈側向尺側方向依次稱大都、上都、中都、下都(《奇效良方》)。八邪穴有祛風通絡,清熱解毒的作用。主治手背腫痛,手指麻木,煩熱,目痛,毒蛇咬傷,手背腫痛,手指關節麻木疼痛,頭項強痛,咽痛,齒痛,瘧疾,手臂紅腫,鵝掌風,類風濕關節炎等。 八邪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刺瘧》:諸瘧而脈不見,刺十指間出血,血去必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