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十二人的房間里除了我以外都是日本人,不知道是不是管理人員有意將亞裔同胞放在一個房間聯絡感情。不過一晚上是著實沒有睡好,更新完博客輕手輕腳摸回房間,在床上躺下不到十分鐘,就有人開始磨牙,有節奏的磨牙聲和風吹打窗子的聲音相呼應。睡到凌晨三點,對面下鋪突然把床頭燈打開,開始摸索起來。關了燈以后開始嚼東西吃,估計是軟糖之類的玩意,吃完這個又開始啃蘋果,啃完蘋果又吃橘子。大哥,你有完沒完,當時真想跳下床,給他丫的一腳,叫你吃!更加極品的是一個小日本在五點鐘居然把大燈給打開了,我陡然被驚醒,迷糊中我還以為是軍訓緊急集合。你們這幫小日本,還讓不讓人睡覺了!說實在的,在外旅行遇到形形色色的亞洲人,中國人在青年旅舍是非常有禮貌的,而韓國和日本的那些結隊而行的男孩兒們總是嘰嘰喳喳,引得其他人投去異樣的眼光。不過,這也不是全部,他們很多人已經忘記了父輩們的那些禮儀之道了。
這是我昨天晚上住的青年旅舍,位于奧林匹克體育場內。這里曾經在1952年舉行過奧運會,旅舍的房間都很大,而且設施非常完備。起床看窗外,風呼呼地刮著,雖然隔著雙層玻璃,都還能感受到外面的天寒地凍。而經過一夜的大雨,今天肯定是清冷的一天。

體育場的內部,已經十點半左右,天還不是很亮,但是從云層后面已經能看到陽光了。
赫爾辛基被稱作芬蘭的心臟,波羅的海的女兒。從1550年起在這個地方就開始有人居住了,18世紀的時候,瑞典人占領了這里,并在附近的蘇澳門涅米島建立起了一個堡壘。芬蘭這個名稱就是瑞典語“新發現的地方”,芬蘭人自稱為“蘇米”人,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一世為了和漢莎同盟的城市塔林爭奪貿易,于1550年在塔林對面的波羅的海海岸修建了這個城市,命名為赫爾辛基,開始了她的歷史。當初建城時,地區的不毛貧瘠、戰爭和疫癥的爆發都阻礙了赫爾辛基的發展。由于1561年古斯塔夫一世攻占了塔林,赫爾辛基就沒有發展的意義了。所以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赫爾辛基仍然維持在一個海邊小城鎮的規模,相比于其它在波羅的海沿岸繁榮的貿易中心來說,赫爾辛基的確是相形見絀。1710年,它慘遭一場瘟疫的災難。3年后,初具規模的赫爾辛基城被一場大火燒毀。斯韋堡海軍防御工事的建設提升了赫爾辛基的地位,1808-1809年,瑞俄之間的最后一次戰爭時,赫爾辛基又經歷了一場大火,1/4的城市被毀。直至1809年俄國于北方戰爭打敗瑞典,合并了芬蘭,成立了自治的芬蘭大公國之后,赫爾辛基才正式開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城市。
果然,太陽不一會兒就從云層后面鉆了出來。只是風刮的很大,雖然我最近狂長了十公斤,但在風中還是感覺自己搖搖欲墜的。北歐城市的有軌電車,天線布滿天空,但卻獨有一番風情。

國家劇院,不過規模倒不是很大。

熟悉的堂吉訶德話劇。

途經T??l?nlahti湖,很多人在湖邊小路上跑步,我居然還看到了一名亞裔女孩。看到湖中有天鵝,我還是小小的興奮了一番,自己收集天鵝照片的習慣還是沒有被丟掉。

在商業主街上偶遇的大大的M標志還是把我給嚇了一跳,芬蘭的物價非常高,昨天給我的印象是出租車和自動售貨機里面的東西。在大街上的出租車不是寶馬就是奔馳,好的suv也隨處可見。在這種城市,我根本不敢考慮進館子吃飯。雖然從昨晚的飛機餐到現在我幾乎都沒有吃東西,但卻也不是非常的餓。
這座路德派大教堂建于1852年,是赫爾辛基最著名的建筑,位于議會廣場之上。這座教堂出自德國建筑師恩格爾之手,希臘廊柱支撐的乳白色教堂主體和淡綠色青銅圓頂的鐘樓十分醒目,天空為背景,讓這座教堂看起來有一種位于天堂的感覺。

剛才赫爾辛基大教堂被人稱為白色大教堂,而這座東正教大教堂則被稱作紅色大教堂。這座東正教教堂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大的希臘東正教教堂,由俄羅斯建筑師Gornostayev設計,完成于1868年。教堂的紅磚尖塔極為醒目,設計巧妙,具有濃郁的莫斯科建筑風格。

如果不是旁邊的環境提醒我,我有種置身于莫斯科紅場的感覺。
從小山的另一邊下去,沒想到居然偶遇在冬日的海水中游泳的強悍女人!

她的膀子上還紋著一個s,我真覺得她是女超人。
零下的氣溫,還刮著強風,這些女人們依舊不為環境所動。
港口的巨大船錨
巨大的螺旋槳
以及掛在墻壁上的救生艇
愛之橋,上面掛滿了鎖。歐洲這樣的橋我看過很多,但是被命名為愛之橋的這還是第一座。

BRIDGE OF LOVE


赫爾辛基基本上沒有太多的景點,由于圣誕節的緣故,大部分也都沒有開門,譬如教堂之類的在規定彌撒期間才放教徒進來。下午六點半的飛機去莫斯科,看看表,才一點鐘,就打算去蘇澳門涅米島去看看。

不過也巧的很,冬季圣誕期間每一個小時一班輪渡,我到碼頭的時候,買完票上船,船就開了。

比起瑞士,在赫爾辛基的輪渡上倒是沒有什么太值得一拍的東西。

這里是赫爾辛基古代歷史的發祥地。島上的瑞典城堡建立于1748剪,最早是瑞典人用于抵御東部沙俄威脅的一座堡壘。而今這里也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大牌子在一下船的地方就能看到。

除了游客,島上沒有原住民。而在冬日,這里又顯得非常安靜。島上很多地方在冬天都不營業,但可愛的小裝飾卻引得人注目。


而在被沙俄占領之后,這座東正教堂于1854年被建立。芬蘭統治初期其外觀被改變,病改建為一座基督教信義會教堂,教堂的尖塔還用作引導空中和海上交通的燈塔。

通往古斯塔夫之劍島的小路。

要塞的沿海防線部分被稱作古斯塔夫之劍,它以瑞典的國王古斯塔夫而命名,而現在所看到的炮臺確實俄羅斯人在十九世紀末建造的。今天赫爾辛基的風刮的特別大,晚上微博有人告訴我說今天赫爾辛基迎來了三十年以來最大的風。在海風中,我已經有一種被吹起來的感覺。

赫爾辛基,在風中飛翔。如果稍有不慎,就會被刮到海里去。枉我最近胖了十公斤,還背了十公斤的器材,如果不是腳踩的穩,真的會被大風掀翻了。想起前一段時間看到微博說,英國刮大風,請體重輕的女孩上學的時候多帶幾本書增加重量,免得被風刮跑了找不回來。
一路人幫我照的照片。

國王之門,這是紀念瑞典國王1752年視察城堡建設而拋錨登岸后的紀念點。
在城堡的中庭,我用錢包和零錢袋把相機墊起來,然后連上快門線,非常不自然地照了這么一張。獨自出去旅行的人你就要選擇沒有留影,或者是路人拍的很爛的照片或者是三腳架定時自拍然后再一路狂奔到鏡頭前。
城堡的船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船塢之一,而這個船塢如今仍然在被使用這。
出了這扇門,也就回碼頭了。因為要趕航班的緣故,我得早些去機場。
大約四點多左右就天黑了,在青年旅社收拾好東西,上傳了兩張照片就去趕機場大巴。俄航的飛機我從來都沒有坐過,但是一向的臭名昭著。今天又晚點,不過因為大風的緣故,晚點也是可以理解的。
六點四十五分登機,在過道上我的包不小心打到了登機道的墻壁,當我走過去的一秒,只聽后面砰的一聲,我心想,不好,不會我這一碰,把鐵板給蹭掉下去了吧。趕緊回頭一看,發現一個工作人員從里面推門出來,虛驚一場。
俄航的空乘長的非常棒,這和歐洲的空乘不一樣。歐洲的空乘大部分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的女人,而且體態非常豐滿。位子也相對寬敞,吃的不錯。一個半小時的旅程,飛機抵達莫斯科Sheremetyevo機場。在過海關的時候,俄羅斯工作人員將我的護照翻來覆去看了約莫十分鐘,好像覺得我是要偷渡似的。出機場立刻被出租車司機給圍住,這讓我有點想到了國內的火車站,不過介于機場離莫斯科市中心三十多公里的距離,還是坐公共交通工具劃算了好多。在等車之前簡單吃了這兩天來的第一頓熱飯,肉丸子加米飯,不過到現在早已經消化殆盡。火車內部非常棒,據說莫斯科的地鐵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地鐵之一。鄰座好心的俄羅斯大叔告訴我在哪里下車,甚至還打電話問朋友怎么去我住的青年旅舍。但莫斯科的夜晚不是那么安全,我還是選擇打車。而好心的大叔幫我講好價,送我上車以后才走。莫斯科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和歐洲城市非常不一樣的,有點像新疆的喀什,火車站外跑的都是破爛的出租車,人也是雜七雜八,而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紅色的氣味。而當車行駛在街道上之時,我開始感覺到這座城市還是一座比較現代化的城市,同樣像中國的很多城市,有很多紙醉金迷的地方。
“到了!五百盧布”雖然被狠狠地坑了一筆,不過也得認栽。
青年旅舍的六人間里彌漫了一股香煙味,估計是上幾個住客在房間瘋狂吸煙的緣故吧。因為是淡季,我一個人獨霸了六張床。外面的雨在嘩啦啦地下著,而今夜,我也應該可以睡一個好覺。
記于莫斯科時間12月27號凌晨3點4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