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林資產創始人、董事長蔣錦志近來業績不錯,根據朝陽永續數據,他掌管的成立于2006年的景林穩健今年來收益41.79%,估計要讓許多私募羨慕著急了。
“聰明投資者”從不同渠道整理到蔣錦志的投資理念,濃縮成以下20大點:
1. 所有做投資的人都很清楚投資最重要的是要保本,首先不虧錢,然后再去掙錢。投資者經常讓我們推薦一個股票,要馬上就能漲的,我們不認同這個方法。
我們只判斷一只股票是便宜還是貴了,但是不能判斷這個股票在短期內是漲還是跌,因為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自然災害等不可控因素。
2. 但是保本也不是絕對的,就像巴菲特08年金融危機時買了高盛的股票,并公開號召他人全線投入,但此后股市還跌了20%多,當時很多人認為巴菲特錯了。但是到現在來看,巴菲特的收益率非常高。
因此不虧錢并不是要求不能暫時虧錢,市場價格在短期內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價值,但是長期看兩者會趨同,是虧或是賺一定意義上取決于能不能堅持。
3. 投資當中,性格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思考自身職業發展方向時,除了智商、情商外,性格也非常重要。
如果你做決定的時候總喜歡跟從別人的意見,那么你可能不太適合做投資,如果你能做到獨立判斷且堅持己見的,則更適合做投資。很多人做了十幾年,還是克服不了貪婪、恐懼等性格弱點。
投資人的大部分素質都可以后天塑造,唯獨性格來自天成,而一個人的成功,不過是時代環境,以及個人努力、天賦和情商合力所致。
4. 有兩種投資,第一種可能回報率為50%,第二種可能回報率為20%,很多人會毫不猶豫選擇第一種,但是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發生的概率。
散戶為什么經常會虧錢,一個方面是不能堅持,另一個方面是不考慮概率。因此我對研究員的態度是推薦最有把握、且確定性最高的幾個股票,而不是推薦一堆股票或是推薦潛在漲幅大但確定性不高的股票。
我們首先要追求確定性,在此基礎上再追求盈利最大化。
5. 投資是需要耐心和時間的。如果你想一夜暴富,你就會鋌而走險,那么盈利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相反如果能長期堅持,就算年回報率不高,最后也能取得非??捎^的收益。
舉個例子:巴菲特40歲的時候有5000萬美元的資產,低于當時很多的同齡人,但是現在卻成為屈指可數的大富豪,原因是其能長期維持20%的復合增長率。
因此,投資心態非常重要,不要期望一夜暴富,每年能穩定掙一點錢,不虧錢,將來就會有很好的收益。健康長壽和長期投資是財富積累的必要條件。
6. 我們的投資邏輯很簡單,就是要像投資非上市公司一樣去投資股票。投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最大差別就是流動性。我經常和很多人講,有些人買車和買房子會考察很多個方面,可是買上千萬的股票時考慮的因素反而比幾百萬的房子要少。
以實業心態作投資,以基本面為投資依據,這涉及大量的實地調查,我們更看重財務報表背后的東西,財務報表只反映過去;所以考察競爭對手和咨詢行業專家非常重要,從行業專家、公司的上下游才能更全面的把握一個公司;行業研究員和基金經理不僅要智商高,情商也很重要,要能和各方面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
7. 在投資上我們傾向于長期性的,但是也會做短期投資,比如我們發現我們看錯了,就會立即離開,這就是一筆短期的投資。
而且長期投資并不代表幾十年不動,長期和短期是相對的。長期投資是一個公司從價格很便宜到很貴的過程,很貴的時候我們就會走。
8. 資產配置是構建風險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的資產組合。在不同行業之間配置,以避免行業過分集中。必須考慮投資組合是不是面臨一些共同的風險,一旦這些風險來臨就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必須恰當的分散風險,但是也不能太分散,投資太分散了會導致你無法深入了解每一個公司。一般情況下,有20~30支股票就能分散掉90%的風險。
9. 對公司進行分析的時候,不僅要看公司本身,也要看宏觀政策等外部環境。因為宏觀環境首先會對整個行業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目標企業。
但是,對投資者而言,更重要的是行業和個股。有一些個股,宏觀越不好它可能會越好,比如心理咨詢。因此,在進行投資組合時,需要考慮這些因素。
10. 我們是非常偏好輕資產的模式,輕資產本身對資本的消耗非常小,這就是為什么大家喜歡投資消費品,比如茅臺,其產能擴張所需要的資本相對于其產出或利潤來說是非常小的;再比如騰訊、淘寶等很多互聯網的公司,一旦燒錢期過了也是非常好的投資對象。
11. 很多人喜歡消費品和品牌類的企業還有另一個因素,品牌能形成壁壘,提升產品的議價能力。
像茅臺和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成長和品牌建立是需要時間的,同樣品牌的衰退也需要時間,正常情況下不會一夜跨下來,而工業品公司如果出現了一個很強的競爭對手或產品被替代,很有可能一年內就消失。
12. 怎么樣給股票定價?我認為DCF貼現是最好的方法。當然貼現率方法有很多的局限性,所以才出現了市盈率,實際上,市盈率是DCF貼現的簡化方法。當然也還有其他方法如重置價值,市凈率等。
13. 對于投資價值而言,很多散戶就看股價高低,專業一點的投資者看盈利和市值,更專業的看EV,EV的角度比PE的角度更全面。我們在比較兩個公司時就經常會比較其EV,舉個例子,有兩個房子,價值都是100萬,一個房子有貸款,另一個沒有貸款,買家支付的價格是不一樣的。
這個道理也適用于股票的購買。另外,資產的重估價值也很有用,在地產和資源行業中尤為重要。不同的行業其估值方法是不同的,如果只看市盈率就會失去很多機會。
2007年,我們認為地產股的股價太貴了,因為我們覺得土地的重估價值沒有那么高,但是很多人用市盈率和增長率去比較覺得不貴。
(“聰明投資者”注:EV,Enterprise Value,表示企業價值,經常以公司市值替代;PE即市盈率,股價和每股收益的比率。)
14. 怎么樣看公司,歸納起來是:對成長類公司就看成長,對于資產類的公司就要看資產價值是不是在不停變大。
光便宜沒用,如果這個公司管理層很糟糕,今天資產價值值十塊,明天可能會變成8塊錢,后天又會變成4塊錢,所以公司資產價值的成長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投經常毀滅公司價值的團隊。
15. 也要看公司是否有壁壘,與其他公司相比是不是有競爭優勢,公司有沒有未來。另外,公司治理也非常重要,企業家也非常重要,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是非常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
16. 如果你在投資,你要搞清楚你的投資對象值多少錢,值不值得買,除此之外我個人認為其他方法都是投機型的。投資心態和投資理念非常重要,比如有的基金每年就追求10%的回報,但是它的風險很低。
另外資金性質對投資方法有影響,有很多基金經理也想成為巴菲特,但是現實中他會面臨短期贖回壓力,所以巴菲特的商業模式更好。所以有些錢你是不該要的,在募集資金的時候你就要考慮資金來源與性質是否和你的投資方法相匹配。
17. 市場上有兩類投資者,一類是掙差價的錢,本來這個公司值20倍,10倍投進去了,掙差價的錢。
還有更多是掙企業成長的錢,你要投一個優秀的企業,跟著優秀的企業去成長,投資的核心是企業的成長,你要有一個差價,可能安全系數會更高。
18. 我時常會做出一些不同于市場的決定,就像巴菲特所說的,“當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當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在逆向選擇的過程中,我未必賣在最高點,也未必買在最低點,有時不得不承受短期的痛苦。投資需要耐心、毅力和勇氣,不單單是擁有智慧就可以了。
19. 我覺得投資機構的核心競爭力,第一你要有很強的邏輯研判能力,就是判斷一個產業未來的趨勢。
第二個是判斷人,判斷人是需要有社會閱歷的,最重要的是判斷能力,其次就是其他的能力,比如說你去抓項目的能力,如果喪失了判斷能力,你抓得越多,反而可能死得越快。
20. 我想有兩點值得投資者深信:首先,只有經歷過市場完整漲跌周期的長期基金才值得優先投資;其次,對于很多高端投資者而言,財富的保護和增值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