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學對聯時曾寫過一副對聯,自己覺得不錯,就把它把放在網上發帖的簽名檔。這樣,所有的帖子下面都自動附上這副對聯。據我所知,它曾打動過一些朋友。好多年過去了,它還一直是我的簽名聯: 往心里裝,沙如石重;向遠處看,地有天高。 這是一副格言聯。格言以言簡意賅的方式表達世界觀、人生觀,用以指導、規范思想行為。格言是相對穩定的關于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性情是相對穩定的心理結構,因而格言中所表達的世界觀、人生觀常常以性情為心理基礎。在表達世界觀、人生觀的語言或意象中也就體現了性情。或者說,表現性情的對聯常常透露出對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成為格言聯。 格言聯怎么打動人心呢?試引幾副網上聯友的作品與大家分享。 至高至上唯覺寡;無欲無求不是人。(作者:清時有味) 至高至上的地位,是無數人的追求,只有極少數人能得到。在那高位上,真是孤家寡人了。古代皇帝高高在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可是沒有平等的朋友,沒有可以交心的人,便是孤寡。無欲無求是對人的最高道德要求,被謳歌了無數遍。可是,歷史和現實中有無欲無求的人嗎?我所接觸過的人,包括間接通過文字介紹的歷史和現代人物,沒有一個能夠讓我覺得真是無欲無求的。無欲無求,是不可能的。有欲有求,才是人的本性。可是,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應當無欲無求。這個觀念已深深植入我們的腦海中,很少受到公開質疑。一句“無欲無求不是人”,無非歸還人性真實,卻是對幾千年道德觀念喊出震耳欲聾的挑戰。以近乎赤裸裸的直白方式,對抗幾千年道德觀念,歸還人的本性,因而具有藝術的激發力和震撼力。 莫折氣骨;稍斂鋒芒。(作者:飄萍浪子) 氣骨(即骨氣、性格、道德品質之意)是內在的心靈支柱,所以不可折斷。鋒芒是才氣對外的表露。鋒芒畢露,指人的思想、才氣全部顯露在外面,常常引起反彈,招致不必要的負面反應。所以說要稍為收斂。這副對聯以高昂起,以低折收。稍斂鋒芒,不傷氣骨。有如水載大艦,柔而不沉,撐持有力。 寒岳半傾成絕境;人心一鎖是孤城。(作者:阿錯) 雖然人與人的對話每天都在進行,但心與心的溝通則是很難的事。老于世故者“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自絕于人者則什么都不愿意對人說了。到了這地步,就是絕境孤城、孤立無援之地了。這副對聯指出把人心鎖住的令人心寒的后果。 格言聯常常融思想、情感、性情于一體。思想是作者對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情感是包含在人生觀、世界觀中的個人愛憎憂樂,性情則是發生思想和情感的心理底蘊,自然而然體現在對聯中。這三種心靈要素一起以意象或見解、觀點的形式表現出來。突出的見解、奇特的意象、獨特情感體驗,具有激發和打動人心的效果,這是格言聯的藝術本質。在本文結束前,再引我寫的三副格言聯: 先飲苦湯,后知真味;常持低調,漸至高格。 不信佛說,略知禪理;難通世故,只重人情。 察事漸深,用心轉淺;小節不耐,大體還識。 《對聯漫談》為美國《僑報》“文學時代”版連載系列文章。本文刊載于2013年2月22日《僑報》。
對聯漫談(8):殘星幾點雁橫塞 (無窮江月) 小時候養過蠶。家鄉的人都說蠶卵在冬天以來的第一聲雷以后立即孵化。你可能會說,春雷響時,整個季節都要換了,天氣要轉暖了,桑樹要長葉了,有沒有這聲雷沒什么關系吧?但有一年,這一聲雷來得比以往早,天氣并未立即轉暖,蠶吃的桑樹葉還沒有長成。結果,我養的蠶卵照樣立即孵化。所以我至今堅信家鄉祖輩傳下的說法:春雷具有催生力。催生力是什么東西呢?它看不見,摸不著,卻確實存在,它是一種空間。
承載心靈的對聯意象本身是具有美感的藝術形象。藝術形象占據著一定的藝術空間,在它周圍形成一種藝術氛圍,就如春雷的催生力,如把八大行星維系在一起的太陽引力,如物理實體發出的光、熱、聲、味。意象所產生的氛圍讓人覺得彌漫在藝術空間里。藝術氛圍,有廣度,有深度,有厚度,有連貫性,有彌漫性。 曙色清明,殘星幾點雁橫塞;晨曦初朗,斜月一彎烏叫關。 這聯題山西代縣雁門關,描寫邊塞曉景。清晨時,天上還殘留著幾顆星星、一彎斜月。大雁從上空飛過,烏鴉正在關前叫著。殘星、斜月、雁橫、烏叫等組成的意象,將邊塞的天上地下、連成一片,形成蒼涼、悲壯的氛圍。古來邊塞都處于荒涼之地,又都處于險要的地理位置,擔負著拒敵衛國的重任,因此邊塞顯得蒼涼而悲壯。從這副對聯的意象里所散發出的正是這種蒼涼而悲壯的氛圍。 一局繁星夜;千秋落子人。(作者:思念之城) 這是一副關于古棋院的對聯。在布滿星星的夜空下有人在下一盤棋。棋盤上的點點棋子,對應著天上繁星,莫非把天上星當成棋子來下?千年前是下棋人,千年后的今夜還是下棋人。這關于古棋院的意象,上凌星空,橫貫遠古,散發著深邃、幽古的氛圍。 以上兩聯中的意象氛圍,大背景較廣闊深遠,如天空、月光、遠古,其中再點綴雖小但很突出的物(物象),如殘星、飛雁、下棋人。大物象籠罩小物象,小物象撐開大物象。物象具有物理空間的特征,而物象的空間中又透露著主觀氣氛和情調。 斯人忘己嘲今古;大筆如刀裂潰瘍。(作者:懷抱昆侖) 這副對聯題魯迅,營造兩個形象來刻畫魯迅。刻劃其人,入木三分。刀裂潰瘍,取象尤其傳神。敢于發“狂人”之言、敢于塑阿Q之像的人,才敢于刀裂潰瘍。這個形象散發著逼人的寒光和刺耳的裂響。這光和聲,只能用心靈來感受,與物理空間無關。這個意象氛圍中,主觀氣氛濃厚。 獨坐三更和夜老;無言一字任風吹。(作者:白衣孤鴻) 這副對聯塑造出一個深夜獨坐的人物形象。夜已三更,夜色更深,他巍然不動,隨著夜色漸漸老去。有風吹過,他仍沉默,風雖有聲,他自無言。他也許沉迷于過去,也許沉醉于未來,也許思考著自然,也許糾纏著人事。但他無言,讓人自去回味。這個形象占據著他本人所在的物理空間以及周圍的夜色風吹,但最突出的是他本人散發的孤寂獨立的氣氛。以上兩聯的意象氛圍中,主觀氣氛濃厚。 藝術氛圍給人的感覺多種多樣。不是單純用感官能感覺到的,而是要用心靈去感受的。有人把這種藝術氛圍稱為意境。有的意境因為物理空間的分量比較明顯,讓人覺得雄渾、闊大、深邃、悠遠、幽靜、空曠;有的意境因為主觀氣氛和情調的分量比較明顯,讓人覺得纏綿、婉轉、凄涼、蕭瑟、溫馨、熱烈、辛辣;有的意境因為難以明確把握,所以讓人覺得彌漫、迷離、朦朧、飄渺。意境雖然飄渺,卻并不虛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