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穴的位置標準定位:氣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氣穴的準確位置圖 氣穴位于腹正中線臍下3寸,旁開0.5寸處《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另說在臍下2.5寸,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臍下3寸,旁開1寸《針灸大成》;臍下3寸,旁開1.5寸《針灸資生經》。 氣穴怎么找仰臥位,在橫骨上2寸,關元(任脈)旁開0.5寸處取穴。 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氣穴位于人體的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關元穴左右一指寬處)。 穴位解剖氣穴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分布同大赫。為肋下神經分布處。皮膚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經前支和第一腰神經的前皮支分布。腹腔內相應的器官為大網膜、小腸等。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緣→腹直肌。 布有肋下神經及髂腹下神經的分支,并有腹壁下動、靜脈的肌支通過。 氣穴的作用氣穴意義:腎經沖脈氣血在此變為和緩的熱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熱性水氣。 運行規律:循腎經上傳及散輸小腹各部。 氣穴的功效:補益沖任。氣穴有調經止瀉,調理沖任,益腎曖胞的作用。 主治病癥氣穴主治肝腎、胎產、少腹部等疾患,如子宮虛寒、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崩漏、帶下、不孕、墮胎腹痛、小便不利、泄痢不止、奔豚、脅痛、腰脊痛等。 現代又多用氣穴治療腎炎、膀胱麻痹、性機能障礙、子宮脫垂、腸絞痛等。 氣穴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不孕,帶下,腹瀉,小便不利等。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尿路感染,遺精,陽痿,陰莖痛,腎炎,膀胱麻痹; 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不孕癥; 其它:腹瀉,角膜炎。 穴位配伍氣穴配天樞穴、大腸俞穴主治消化不良; 氣穴配中極穴、陰陵泉穴、膀胱俞穴主治五淋、小便不利; 氣穴配氣海穴、三陰交穴、腎俞穴、血海穴治月經不調、血帶、宮冷不孕、先兆流產、陽痿、不育癥。 氣穴配關元穴、三陰交穴,有益腎氣,暖胞宮,調沖任的作用,主治閉經。 氣穴配天樞穴、上巨虛穴,有調胃腸,清利濕熱的作用,主治泄瀉,痢疾。 刺灸法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刺方法直刺0.8~1.2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放散至小腹。 艾灸方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氣穴解析氣穴為經穴名(Qìxué KI13)。出《針灸甲乙經》。別名胞門、子戶。屬足少陰腎經。氣穴是沖脈、足少陰腎經的交會穴。氣指腎氣,穴即孔穴,此穴在關元旁,為腎氣藏聚之處,故名氣穴。 氣穴。穴內物質為氣態物也。本穴物質為大赫穴傳來的高溫高壓水氣,至本穴后,快速強勁的高溫高壓水氣勢弱緩行并擴散為溫熱之性的氣態物,故而得名。 胞門。胞,胞宮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胞門名意指胞宮的外輸氣血由此外出沖脈。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溫熱之氣,此氣來源于胞宮,在本穴開始向沖脈以外傳輸,是沖脈氣血外出的主要門戶,故名胞宮。子戶名意與胞宮同。 沖脈足少陰之會。本穴物質既有腎經氣血又有沖脈氣血,故為沖脈足少陰之會。 附注:沖脈、足少陰會穴。 特異性:足少陰經與沖脈之交會穴。 文獻摘要《針灸甲乙經》:月水不通,奔豚,泄氣,上下引腰脊痛。沖脈、足少陰之會。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月事不調。 《循經考穴編》:婦人子宮久冷,不能成孕,赤白淋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