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交穴的作用 特異性: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的交會穴。 三陰交穴意義:足三陰經氣血在此交會。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富含水濕,性溫熱。 運行規律:穴內天部之氣的運行分為三支,干燥偏熱的氣態物在天之上部循脾經上炎,濕熱的風氣循肝經向上橫行,滯重的濕冷之氣循腎經下走筑賓穴。 三陰交穴的功效 將足三陰經氣血重組后再行分流。 三陰交穴有健脾理血,益腎平肝的作用。 足太陰脾經屬脾絡胃,上注于心,本穴為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故三陰交可治肝、脾、腎、心的病變:如消化系統疾病、婦科病、泌尿及生殖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皮膚病及神志病,臨床應用相當廣泛。 足太陰經循行過下肢,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腎主骨,故三陰交穴可治療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取三陰交穴既可活血祛風,又可健脾利濕,所以可用于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 三陰交所治癥,多關經血胎產及子宮精室各癥。凡屬肝脾腎三經癥之關于血分者,統能治之,如藥之當歸也,有健脾益氣、調補肝腎之功。取穴方法 三陰交穴位在哪里?患者取正坐或仰臥。三陰交穴位于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足內踝上緣四指寬,在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正坐或仰臥位,在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取穴。 正坐或仰臥位,脛骨內側面后緣,內踝尖直上4橫指(一夫法)處取穴。 穴位解剖 三陰交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趾長屈?。欤ⅲㄛ[)長屈肌(腱)。有大隱靜脈,脛后動、靜脈。分布著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后方有脛神經。皮膚由隱神經分布。皮下組織,內有隱神經和起于足背靜脈網內側的大隱靜脈,神經和靜脈并行。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以后,在小腿三頭?。欤┑那胺?,進入趾長屈?。欤┖停ㄛ[)長屈?。欤?。在趾長屈?。欤┖蠓?,有脛后動、靜脈和脛神經經過。以上諸肌腱由脛神經支配。 三陰交穴在脛骨后緣和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挥写箅[靜脈,脛后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后方有脛神經。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趾長屈肌→脛骨后肌→踇長屈肌。 皮膚→皮下組織→趾長屈肌→脛骨后肌→長屈肌。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隱神經和大隱靜脈分布;深層有脛神經和脛后動脈的分支分布。 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后方為脛神經;并有大隱靜脈,脛后動、靜脈通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