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與病因 腦萎縮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組織減少而繼發性腦室和蛛網膜下腔擴大,腦組織減少可以發生在腦白質或腦灰質。 腦萎縮的病因復雜,包括代謝性、中毒性、遺傳性和獲得性等因素。 分類 按病變范圍可分為:
測量方法 A:前角間最大徑; B:前角間最小徑; C:三腦室最寬徑; D:側腦室脈絡叢間徑 E:側腦室頂間外徑; F:頭顱最大外徑 G:頭顱最大內徑 正常腦室的CT測量值 1:哈氏值——A+B (男3~6.9 女2.6~5.2) 2:腦室指數——D/A (男1.1~3.3 女1.1~2.9) 3:側腦室體部指數——F/E(男4.3~7.4 女3.9~7.7) 4:側腦室體部寬度指數——G/E(男3.1~6.7 女3.5~6.8) 5:前角指數——G/A(男2.8~8.2 女3.0~8.5) 6:第三腦室寬度——C(mm)(男1~6.7 女0~7) 大腦萎縮的CT分級 腦室擴大的判定 腦室大小指數= 額葉橫徑/ 額角橫徑 腦萎縮與腦積水的鑒別 1、 額角角度
左為腦萎縮——鈍角;右為腦積水——銳角 2、 額角比率——垂直于額角長軸測量額角的最寬部分 左為腦萎縮——小;右為腦積水——大 3、 腦溝和腦池
左為腦萎縮-腦溝、腦池增寬;右為腦積水-腦溝、腦池變淺,甚至消失 小腦萎縮 概念:原發性小腦萎縮是遺傳性共濟失調的一種類型。 臨床表現:小腦性共濟失調、錐體束征、錐體外系征,言語障礙;成年發病,緩慢進行。 影像學表現:小腦皮層萎縮,小腦蚓部和橄欖體萎縮。 (1)小腦上溝擴大超過1mm; (2)橋小腦角池擴大超過1.5mm; (3)第四腦室擴大超過4mm。 參考文獻 [1]趙相勝. 正常國人腦室系統容量的CT測量[D].暨南大學,2004. [2]李敏,胡振民. 成人側腦室容量和線性指標的CT測量[J]. 南通醫學院學報,1995,(01):108-110. [3]于慧玲,湯洪川,趙紅,陳巨坤. 健康老年人腦容量的CT線性測量參考值[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1994,(02):80-83. [2017-08-09]. [4]劉懷軍,馮平勇,楊樺,玉永生. 國人腦室及腦池等系統的CT測量[J]. 河北醫學院學報,1992,(01):37-40. [2017-08-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