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12 寄李億員外 唐·魚玄機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煙花三月,魚幼薇一襲紅衣, 在灼灼桃花的映照下, 嫁給了李億。 那年,她不過14歲, 在最美好的豆蔻年華, 嫁給了一個疼她愛她的男人, 魚幼薇的臉上應該 時常掛著微笑的吧? 易求無價寶, 難得有情郎。 寫這首詩時,魚玄機還不叫魚玄機,她還是一個沉浸在愛情中的尋常女子——魚幼薇。 魚幼薇11歲的時候,認識了43歲的溫庭筠,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而小小年紀的魚幼薇,不僅能作詩,還生得一副好模樣,這成功引起了溫庭筠的注意。他把她收為弟子,教她寫詩。在魚幼薇父母離世之后,溫庭筠對她百般照顧,二人不僅是師生關系,更像莫逆之交。后來,魚幼薇對這個很丑(溫庭筠在當時有“溫鐘馗”之稱)很溫柔的男人萌生了愛情,溫庭筠發覺后,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他不能接受這段感情,只得躲躲閃閃,想辦法抽身離開。聰明的魚幼薇也看出了師父的顧忌,慢慢放棄了自己的單相思。 不久,江陵名士李億在長安出現了。他先前讀過魚幼薇的詩歌,對她十分仰慕。碰巧的是,李億和溫庭筠曾經有過交往,所以李億與魚幼薇的相識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對溫庭筠而言,李億的出現無異于雪中送炭,為他解決了燃眉之急,他很樂意從中撮合。 李億和魚幼薇,一個是才子,一個是佳人,二人走到一起,那才是天作之合。煙花三月,魚幼薇一襲紅衣,在灼灼桃花的映照下,嫁給了李億。那年,她不過14歲,在最美好的豆蔻年華,嫁給了一個疼她愛她的男人,魚幼薇的臉上應該時常掛著微笑的吧?她怎么也想不到,有情人終成眷屬,卻不意味著能走到最后。李億已經有了原配夫人裴氏,魚幼薇不是不知道,她想當然地以為,那位夫人應該不會為難自己吧。 李億離京回鄉,魚幼薇沒有阻攔,而是很通情達理地送別夫君: 《江陵愁望寄子安》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李億離開的那段日子,魚幼薇就是在無邊的思念中度過的。她望穿雙眼,等來的卻是氣勢洶洶的裴氏和唯唯諾諾的李億。被裴氏一頓毒打,魚幼薇沒有低頭,如果這樣能與丈夫生活在一起,她心甘情愿。然而,事情已經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李億不得不寫了一紙休書,把魚幼薇掃地出門。她被送到咸宜觀出家為女冠,大好青春在青燈古卷中消失殆盡。她依然沒有絕望,把滿腔的委屈,傾灑在詩歌中: 《寄子安》 醉別千卮不浣愁,離腸百結解無由。 蕙蘭銷歇歸春圃,楊柳東西絆客舟。 聚散已悲云不定,恩情須學水長流。 有花時節知難遇,未肯厭厭醉玉樓。 多少次花開花落,多少回月圓月缺,她等來一行行雁字,卻始終不見李億的一封錦書。終于,她知曉李億早離開了江陵,到揚州做官逍遙去了。她的心在滴血,絕望中寫下了這首《贈鄰女/寄李億員外》。 如果從“贈鄰女”的角度來分析,詩中的鄰女是一個美麗、怨嗟的女子,她的愛情之路不是很順利,因此整日啼哭,懶于梳洗打扮。作者看到鄰女的遭遇,不禁發出“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的感慨,表達了對鄰女的深切同情。末兩句“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是說,以鄰女的姿色,追求像宋玉那樣才華橫溢的美男子都不在話下,何必為了一個王昌之類的人而怨恨嗟嘆呢?王昌其人,歷史原型未知,出現在古詩詞中一般認為是個美男,也是女孩子心中想嫁卻嫁不到的男子。說洛陽的一個女孩名叫莫愁,她嫁進了豪門望族,享盡富貴榮華,卻始終有個遺憾,那就是沒能嫁給東家王。東家王是何人,文學中默認把他當作王昌。 詩又題作“寄李億員外”,可見詩中的女子即作者本人,王昌即李億。愛情幻滅后,魚玄機有過痛苦——“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也有過清醒的認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她認為,無價寶雖然難求,但與從一而終的愛情比起來,就不值一提了。既然“有情郎”如此難求,何必還死死地抓住不放?自己才貌雙全,可“窺宋玉”,又何必“恨王昌”呢?末兩句其實是怨憤之辭,表現出對李億的憤恨與批判。全詩格調哀婉,含蘊深刻。 或許是為了報復,魚幼薇把自己變成一個艷麗的女道士——魚玄機。她什么都不顧了,與眾多男人廝混,甚至因為爭風吃醋而打死了貼身婢女。東窗事發,魚玄機被處于死刑,那年她不過才26歲。 注釋: 1.遮羅袖:一作“障羅袖”,用羅袖遮住臉。 2.懶起妝:懶于梳洗打扮。 3.潛:偷偷地,暗自。 4.斷腸:形容極度悲傷。 5.宋玉:戰國楚辭賦家,貌美。 6.王昌:此以王昌喻李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