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小問題,但是有時候家長不懂孩子這些行為是為什么,其實是孩子在進行大腦發育,有些行為在家長看來是會覺得非常的煩人,甚至會惹的家長忍不住的發脾氣,但是,鑫鑫媽咪要奉勸大家一句,遇到問題千萬不要沖動,寶寶這些煩人的行為媽媽不要阻攔,這是寶寶變聰明的表現。 一、寶寶吃手指 總有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寶寶特別愛吃手,而且時不時的用自己的小手掐媽媽,別看寶寶人小,這掐人的力量可不小呢,寶寶出現這樣的行為,媽媽千萬不要氣惱,這是寶寶手部精細動作慢慢發育完成的標志,也是寶寶變聰明的表現。 隨著寶寶不斷的發育長大,手指是他探索世界的主要對象,一般情況下寶寶二三個月就會出現吃手指的行為,媽媽可不要隨意打斷,寶寶吸允手指是智力發展的一個信號,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吃手和吸允手指是非常不衛生的,其實孩子這樣的行為是在刺激大腦發育,也是安定自我情緒的必要性。媽媽們只需要保證寶寶手指的衛生就可以了。 如果寶寶三四歲還總是喜歡吃手的話,媽媽就需要干涉,這是一種不良的行為,需要及時改正。 二、寶寶認生 隨著寶寶的成長,幾乎每個寶寶在一段時期都會經歷這個所謂的“認生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喜歡陌生人抱,甚至陌生人對著他說話都不行,這并不是孩子沒有禮貌的表現,反而是孩子在慢慢變成熟、變聰明的一個表現。說明孩子已經可以區分出來哪個人是安全的哪個人是不安全的,這是好事。 其實認生是寶寶智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現,他已經開始有了明確的親疏關系,因此才會對陌生人很排斥和警惕,這都屬于階段性的行為,父母們可以適當的帶寶寶去串門、游樂場,讓他多適應陌生的環境。 三、寶寶愛撕紙 撕紙是每個寶寶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在這個時期要想讓家里的紙免遭禍害,媽媽一定要練就眼疾手快的本領,不然媽媽一個轉身背后就是白花花一片碎紙,雖然這個行為很惹人煩,但細究起來其實這撕紙是鍛煉寶寶大腦的好方式,因為這個過程需要大腦的指揮,還有兩只手的完美配合。所以寶媽千萬不要阻止寶寶! 據了解80%的寶寶在八九個月齡的時候會出現撕紙的行為,家里的衛生紙總是慘遭寶寶的虐待,很多父母通常都會覺得是寶寶調皮,其實這正是寶寶腦部發育的關鍵,寶寶撕紙的時候撕的越小就越能促進腦的思維能力,因為動作越精細大腦的活動區域也就越大,當細胞靈活度越大進而就會對寶寶的智力發育產生積極的影響。當寶寶出現撕紙等破壞性行為時,家長不要生氣指責,這樣會阻礙孩子精細動作的發育,還會讓寶寶產生心理恐懼,媽媽要學會幫助寶寶,這樣能讓寶寶的小腦瓜更聰明。 媽媽可以給寶寶準備干凈的紙巾,既鍛煉了腦力又不會危害健康的。 四、寶寶亂寫亂畫 有很多的家長也許都有這樣的經歷,家里的墻面被孩子亂涂亂畫的就像是一幅世界地圖似的,真的是讓人頭疼。 其實涂鴉是孩子的內心世界的一個真實的流露,也是寶寶自我表現的開始,通常我們的寶寶在一歲半左右開始對涂鴉產生興趣。他們為了表現自己,便拿筆狀物,東涂涂,西畫畫,凡是可以留下痕跡的地方,幾乎無一不留下他們的‘杰作’。他們面對著自己的杰作,樂不可支,還邀請小朋友和大人“欣賞”,等待著人家的贊揚。 如果寶寶的涂鴉越早,機會越多的話,那么孩子進入繪畫的也就會越早。雖然只是簡單且又胡亂的畫畫,但卻是孩子宣泄心情的一種方式,對于幼兒來說,也是一種有益的活動。 所以,如果你家的家規不是那么嚴格,就放任孩子在墻上胡亂涂鴉吧! 五、寶寶仍東西 很多寶寶喜歡將手能抓到的東西隨處扔出去,在大多數父母看來,孩子亂扔東西是一種淘氣的行為。其實,這是寶寶學習的一種方式,而這一簡單的行為卻包含了很多心理動機。 每個孩子都有這么一個階段,對手邊的東西不是拆,就是扔,這樣惡作劇的行為我們有些家長會覺得這是孩子太過于調皮了,其實寶寶扔東西是探索世界的表現,而且還可無形中提升精細動作能力的發育,讓小手變得更靈活。所以,寶寶亂扔東西,媽媽不要生氣,有時候還可以和寶寶玩些扔東西的小游戲。 由此,家家都會有個愛扔東西的“搗蛋鬼”,寶寶扔東西,不要粗暴地制止他,hold住你的火氣,給他正確的引導,有助他的健康成長哦。 六、寶寶自言自語 孩子出現了自言自語的行為,其實這是孩子進行獨立思考的標志,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這種沒有發出聲音的內部語言,所以只能這樣自言自語的思考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們是在和我們家長進行交流,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不同,我們家長在平時的時候不但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問題,這些小小的細節也是要注意,這樣才能讓孩子們更好的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