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天才少兒讀物 00:00 09:26 ▲點上方綠標即可免費收聽 近來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推崇 繼詩詞潮之后又掀起了一股成語風 成語應用廣泛但大多望文生義 曲解亂用現象比比皆是 殊不知短短幾個漢字 往往凝結了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一個道理 熟讀成語 不僅能夠擴大視野、增長知識、豐富詞匯 還能全面提高我們的文字表達和溝通能力哦 聽一個故事 學一個成語 小朋友們 讓我們穿越過去一起探索成語的奧秘吧 盲人摸象 注音 máng rén mō xiàng 基本釋義 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出 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洪進禪師》:“有僧問:‘眾盲摸象;各說異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 《大般涅槃經》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例 句 ~的故事告訴我們,看問題不能憑自己主觀的片面了解就作判斷,應了解事物的全貌。 近義詞 六神無主 盲人說象 坐井觀天 盲人捫燭 管中窺豹 忐忑不安 管窺蠡測 反義詞 洞察一切 悠然自得 仰視觀察 歷史典故 古時印度有一個小國,國王名叫鏡面王,他非常智慧。 他信奉佛教,每天都拜佛誦經,十分虔誠。可是,國內當時流行著很多邪教巫道,多數臣民被這些旁門左道所迷惑,人心混亂,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國家的治理。國王常常為此感到苦悶,他想:“我總得想出一個辦法來教育他們,使他們舍邪歸正才好!” 有一天,國王召集他的臣子說:“你們每人去找一些天生眼睛就瞎了的人帶到宮里來吧!”于是這些臣子們便奉命分頭在國內到處找尋,隔了不多幾天,臣子們都帶著尋找到的盲人回來了。鏡面王很高興地說:“好極了,你們再去牽一頭象,送到那些盲人那里去吧!”許多臣民聽見了這個消息都十分奇怪,不知道國王今天將要做些什么事,因此,大家都爭先恐后地趕來參觀。 鏡面王在心里暗暗地歡喜:“真好,今天該是教育他們的機會了。”鏡面王叫那些盲人去摸大象:有摸著象腿的,有摸著象尾的,有摸著象頭的……。 鏡面王便問他們:“你們看見了大象沒有?”盲人們爭著說:“我們都看見了!”國王又問:“那么你們所看見的大象是什么樣的呢?” 摸著大象腿的盲人說:“王啊!大象就好像柱子一樣。” 摸著大象尾巴的說:“不,它像掃帚!” 摸著大象肚子的說:“大象明明像鼓呀!” 摸著大象背的說:“你們都錯了!它像一個高高的茶幾才對!” 摸著大象耳朵的盲人說:“大象像簸箕一樣。” 摸著大象頭的盲人說:“誰說像簸箕?大象明明像一只笆斗呀!” 摸著象牙的盲人說:“王啊!大象實在和犄角一樣,尖尖的。” …… 盲人們各執一詞,在國王面前爭論不休。 這些盲人生來從沒有看見過大象是什么樣的動物,他們只是根據所摸到的去想象大象的樣子。 鏡面王見狀哈哈大笑:“哈哈哈哈,盲人呀,盲人!你們都別爭了,你們每個人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你們沒有看見過大象的全身,自以為摸到的就是大象的全貌,就好比沒有聽見過佛法的人,自以為獲得了真理一樣。” 接著國王又問來參觀的百姓們:“臣民們啊!如果只去相信那些瑣屑淺薄的邪論,而不去研究切實的、整體的佛法真理,和那些盲人摸象,有什么兩樣呢?” 百姓們們聽后,紛紛有所領悟,點頭表示贊同。從此,全國的百姓便舍邪歸正,都虔誠地信奉佛教了! 盲人摸象這個成語就是從這里來的。 悠閑地住在這里很少有鄰居來,雜草叢生的小路通向荒蕪小園。鳥兒自由地棲息在池邊的樹上,皎潔的月光下僧人正敲著山門。走過橋去看見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腳在飄動山石也好像在移動。我暫時離開這里但是還會回來,按約定的日期與朋友一起隱居。 賈公祠 ? 節目簡介 ? 圖、文、聲并茂 從東坡飲酒到李白望月 從稼軒論劍到杜甫憂國 穿越古今,平仄轉合 讓您的孩子在中華詩詞文化的浸潤下 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詩情畫意 腹有詩書氣自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在古代才子詞人眼中 世間萬物皆可入詩 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光 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南美景 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牧歌 到“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金戈鐵馬 一花一草,一景一情 為人之道,處世之理 早已在古詩詞中被講述得分明 現在 讓我們給孩子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穿越到千年之前 馳騁在詩人為我們營造的美妙意境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