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回復“晚安”,送你一個小驚喜 來源丨養育男孩(ID:breedboy) 01 這世間,有很多父母覺得: 自己強勢一點,就能逼著孩子自信勇敢起來。 所以,常常會看到恨鐵不成鋼的父母指著孩子的腦袋大罵著。 殊不知,結果讓孩子變得更加懦弱可欺。 那天,我帶兒子在廣場玩,他一到那邊就是四處跑,看能不能找一個小伙伴玩。 但是常常很難融入,因為早到的小伙伴都已經玩在了一起。 他就在邊上看著,有時幸運地碰到一個新到的孩子,也許就能一起玩耍了。 那天,有兩個男孩在滑滑梯玩著拼插的汽車。 一個5歲左右的男孩就走了過去,問: “能不能跟你們一起玩?” 其中穿藍色衣服的男孩霸道地說: “不行,這是我的” “我想跟你們一起玩。” “不行,你走開” 這個孩子就走了,剛好他媽媽看到他垂頭喪氣的樣子,然后就開始罵了。 “又怎么了?” “他們不跟我玩?!?/span> 孩子小聲地說著。 “為什么你總是跟我說別人不跟你玩,為什么你就找不到朋友?” 說得急時還用手指指著孩子的頭,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 “你以為外邊的人會像你奶奶那樣,把你當作寶貝一樣捧著嗎?” “你為什么不去跟他們說說,你想跟他們一起玩。你為什么不說? 然后她還低下頭,在孩子的耳邊說了教他去找小伙伴的話。 孩子全程沒有吱聲,就是低著頭聽媽媽教訓。 最后,急得冒火的媽媽給了他一個選擇題: “是選擇去玩,還是現在就回家?” 孩子猶豫了一會兒,又跑向了孩子群。 這次他就在一旁看著那兩個孩子玩,也挺好的。 我能感覺到媽媽愛子心切,但是她的焦急和不聞不問,讓孩子平白挨了一頓罵。 我實在忍不住,跟她說了一句: “其實,您孩子剛剛跟那幾個孩子說了‘我想跟你們玩’,但是那兩個孩子沒有同意?!?/span> 她聽到后很驚訝,覺得錯怪了孩子。 因為她罵孩子就是覺得孩子膽子小,不敢說,想逼他勇敢。 媽媽的主觀判斷,往往影響著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 很多時候,就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如此,就必如此,而沒有細致入微的觀察和站在孩子角度考慮。 在那挨批評的瞬間,受了委屈地孩子往往不知怎么辯白,反而讓媽媽更覺得他膽小不爭氣吧。 而媽媽這樣強勢的愛,只會讓孩子真的滑向自卑膽小。 02 孩子的自信,來源內心的安全感和自我認同感。 而在最初的成長時期,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搭建自信的基礎。 但現實是: 很多父母喜歡主觀臆測孩子的行為,有時不相信孩子,而只相信自己的觀念。 曾看到一個故事: 一個作家爸爸在家寫稿時,他4歲的兒子吵著要他陪。 爸爸很煩,就將一本雜志的封底撕碎,對他兒子說: “你先將這上面的世界地圖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span> 過了不到5分鐘,兒子又來拖他的手說: “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 他很生氣: “你想要我跟你玩可以啊,但如果你說謊話就要挨打的,怎么可能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圖!” 兒子非常委屈: “可是我真的拼好了呀!你來看看就知道了。” 他一看,果然如此,心里打起了鼓: “不會吧?家里出現了神童?” 他非常好奇地問: “你是怎么做到的?” 兒子說: “世界地圖的背面是一個人的頭像,我反過來拼,只要這個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span> 父母有時是沒有顧及孩子,而只是順著自己的意愿行事。 葉圣陶先生曾在文章里面寫的一段話,他模仿他的女兒口氣來說: 不管是什么食品,你們高興的時候,即便是粘韌難以消化,也同喂貓狗一般給我們吃了。 我們所需要的營養料,你們反而不給,你們覺得沒有意思。 不管是什么衣物,你們以為 可以裝飾你們的小玩偶的時候,便是笨重累贅的,也給我們穿了戴了。 我們所需要的是輕暖舒適的服飾,你們不給,你們不喜歡。 你們喜歡賭博,就給我們一副紙牌,叫我們照樣下去,這就是你們所給予的玩具。 很多時候,我們藉由“管教孩子”為名。 把自己不喜歡或是看不慣的東西,發泄在孩子身上。 美其名為“對他好”,卻傷害了孩子。 這樣的教養下,孩子往往變得暴躁多疑,缺乏安全感,有時否認自我。 哪里有讓自信生根的土壤呢? 03 不管孩子是挨了批評,還是被人否認,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身邊給孩子信任和支持。 而不是用那強勢的語氣和態度,指責孩子的不足,逼迫孩子去自信勇敢。 曾看過一個感動的故事: 有位媽媽每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總會跟她抱怨: “你的孩子有多動癥,在板凳上3分鐘都坐不了?!?/span>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老師說了什么。 她鼻子一酸,差一點落淚。 “老師表揚了你,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鐘,現在能夠坐3分鐘了。 別的家長特別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span> 那天晚上,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 第二次家長會,老師說: “全班50名同學,這次你兒子數學排49名。我懷疑他有智力問題,最好帶他到醫院看一下。” 回家的路上,她哭了。 回到家里,看到誠惶誠恐的兒子時,她振作精神: “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你并不是一個笨孩子。 只要你能夠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 說這些話時,她發現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亮了。 第二天上學,兒子比平時起得都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老師告訴她: “按你兒子的成績,考重點中學有點危險?!?/span> 她還是告訴兒子: “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中學?!?/span> 后來,兒子考上了重點大學。 當把錄取通知書交到媽媽手里時,眼里的淚水早已忍不住往下掉。 這個媽媽的行為是值得敬佩的,因為她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 而且給了孩子信任和鼓勵,不是用手指指著孩子的腦袋大罵說孩子不爭氣。 孩子從一分鐘到三分鐘、名次暫時落后的鼓勵,告訴孩子要努力。 我們大部分的孩子,天賦都差不多。 但有的孩子為什么能成才,大抵跟父母的信任和鼓勵是分不開的。 04 請常常聽聽孩子的心聲,讓我們的愛恰如其分! 也許你會說: 孩子犯錯了,也要鼓勵,不要管教嗎? 當然,我們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導。 讓他明白界限,讓孩子的行為能更好地融入群體和社會。 但重點在于,管教時的態度、方法。 你是帶著憤怒的情緒,還是帶著平和的愛? 我們常常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聽聽孩子想說的話: “你們似乎都很愛我,你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認為的愛和期待交付我,但實際上,我們是兩個世界獨立的個體?!?/span>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們要時刻記得這句話。 孩子不需要你強勢的愛,只需要你恰如其分的愛。 —end— 我與10萬+只差一次你的轉發 作者:魚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家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系建造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