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日本皇宮位于東京的中心地區(qū),它占地約17公頃,是日本天皇和家庭成員居住的宮殿。
整個皇宮被護城河環(huán)繞,皇宮分為皇居、外苑、東苑以及北之丸公園等幾個區(qū)域。
皇宮的大部分(括宮殿本身),隱蔽在厚厚的石墻、古老的樹木中,一般不對外開放。
只有在新年和天皇生日時,公眾可通過二重橋進入皇宮并接受天皇的問候。
東苑及北之丸公園則向公眾開放。旅客可以經(jīng)大手門、平川門和北羽橋門進入。

P2 皇宮離酒店不遠,我們徒步前往。

P3
日比谷公園
日比谷公園位于東京日本天皇居住地的南面,是日本第一座"西洋風格近代式公園",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這座開放式公園沒有門和界墻,與東京市中心融為一體。

P4
我們穿過日比谷公園,公園內(nèi)樹木青蔥,枝繁葉茂,日劇常在此處拍攝。

P5
日比谷公園是個在大都市中能怡心養(yǎng)性的花園綠地,早年也屬皇宮范圍,現(xiàn)在已成東京市民的休閑樂園。

P6
走出日比谷公園,過馬路就是皇居外苑公園,公園內(nèi)青松翠柏,綠地如茵,它位于高層樓街和皇居之間。

P7
據(jù)說外苑公園原來也在城壕之內(nèi),二戰(zhàn)期間皇居被炸,1968年重建時,開辟出來作為公園,為此,日本人民非常感謝天皇。

P8
皇宮南面為皇宮廣場。皇宮廣場鋪滿礫石。之所以鋪滿礫石,為了阻止刺客快速奔跑。廣場上還有大片草坪與樹木。

P9
二重橋是游皇宮的主要景點。來到這里,首先看到在皇宮正門前,有二座橋,一座石橋和一座鐵橋。到底哪個是二重橋呢?

P10
有人說:二重橋的來歷就是因為有這二座橋。 前面有二個橋洞的是石橋,靠后的是鐵橋。

P11 鐵橋
也有人說:里面的鐵橋早年曾因護城河水深,舊橋較低,所以在橋上再搭一座橋,為上下兩層,所以叫做二重橋。鐵橋是明治21年(1888年)替換上去的,所以現(xiàn)在橋身不是兩層的。

P12
到底哪個是二重橋并不重要,可二重橋本應該被公認為皇居最美之地,但我們看到的橋下的護城河上布滿了水草。

P13
皇宮隱蔽在厚厚的石墻、古老的樹木和護城河內(nèi),一般不對外開放。

P14
護城河邊上的護欄。我們從這里走去皇宮的大門。

P15 皇宮正門
現(xiàn)在這石橋就是通向皇宮的特別通道。每次天皇召見外國使臣時,皇室專用的馬車都是通過這個石橋進入宮殿的。

P16
皇宮警察駐守是必須的。通常一般人是不能通過二重橋的。但是預先辦理手續(xù)參觀皇居的話,就能通過二重橋了。另外,新年、天皇誕生日時皇居開放參觀慶賀時,正門開放,那時就可以走一下二重橋啦。

P17 在皇宮正門前小廣場拍鐵橋

P18
高大的城墻里,古木森森,有近30萬株來自日本各地的樹木。皇宮建筑就散落在樹叢中,房屋是日本風格的青瓦白墻。

P19
整個皇宮被護城河環(huán)繞。河邊的青松形狀特異,好像是一個個特大的盆景。

P20
皇城墻是用大塊石頭壘成的,據(jù)說這些石頭是從日本各地運來的。他們爬在城墻上做除草清污工作吧!

P21
天皇在憲法中被認定為國家的象征,名義上的元首。對外稱為國家元首。天皇只實行日本國憲法規(guī)定的行為,不直接參與國家政治。
皇位繼承為世襲制,皇位必須由有皇族血統(tǒng)的男子繼承。

P22 日本天皇每年要靠政府撥出2億日元來供養(yǎng)著。

P23
來到皇居東御苑,東御苑大門看起來已很陳舊、褪了色的原木大門,沒有那種巍峨宮殿的肅穆莊嚴之勢。皇居東御苑自1968年開始,每周定期對外開放,但是游客需要領牌才能進入,出來時交還。

P24
內(nèi)門和城堡都有高出地面一人到數(shù)十米不等的巨石基礎,石塊少有標準立方體,但塊與塊之間卻嚴絲合縫。

P25
東御苑是當年江戶城的核心區(qū)域,將軍的宮殿和城堡都在其中,這片草地就是當年江戶城本丸御殿(將軍宮殿)的遺跡。

P26
這二棵樹據(jù)說為一雌一雄,有人說是夫妻樹。

P27

P28

P29
點點小花也好看

P30
這是當年江戶城天守閣的遺跡。天守閣始建于1607年,高6層58米,1657年被燒毀后,再也沒有重建。只剩下一個大石頭臺子。

P31
站在天守閣的遺跡上回首眺望高大的寫字樓鱗次櫛比;玻璃墻五光十色。據(jù)說這些寫字樓的賣點之一就是能俯瞰皇宮。

P32 天守閣遺跡上一片毛濃濃的不知名的草,如鋪上的地毯,煞是好看。

P33 把它作背景綠草更鮮亮。
謝謝大家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