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磊哥說: 就在近日,蘇州多所名校校長更換,堪稱蘇州教育史上規模最大的領導人大換血!其中蘇州特級校長柳袁照從蘇州市第十中學卸任的消息,也引發一陣熱議。 這位詩人校長擔任校長十余年,無時無刻不在為教師發聲,曾痛斥“不尊重老師,哪里來的好教育”,也曾呼吁“學校要給教師‘玩’的空間”,因為在他看來,教師在學校工作的一切同樣也是為他們晚年幸福美好的生活奠基。
如何讓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如何讓教師這個群體獲得更高的幸福感?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柳袁照校長的經典理念吧! 1 社會層面 社會空前重視教育,卻不尊重教師。重教應該以尊師為基礎和前提。沒有對教師的尊重,不可能有對教育真正的重視,教育不會真正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 教育與教師是一種什么關系?無需多說。可是在現實中大家真的都明白嗎?沒有教師哪來教育?教師品質不高,哪來教育的高品質? 教師與學生是什么關系?也同樣無需多說,沒有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怎么能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學生? 學校與教師又是什么關系?更不需要多說,可是現實中大家都明白嗎?一個令人不解的怪現象是,社會重視教育,許多時候卻不尊重教師。 在現實生活中不乏一些不尊重教師的事件:
其實,對教師的整體尊重是體現于對教師的個體尊重之中的。同時,對教師的尊重還應該包括對其勞動付出、收入待遇的尊重。 政策的尊重是基礎,關鍵是如何讓這種尊重成為社會風氣,成為像氣息一樣的東西,也就是人們發自內心的尊重。
重教應該以尊師為基礎和前提。沒有對教師的尊重,不可能有對教育真正的重視,教育不會真正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 學校也一樣,沒有對教師的尊重,學校不可能健康、有活力。同樣,沒有對教師的尊重,怎能滿足社會越來越高的教育需求?
教師發展的課題,需要有新的定位。同時,良好的尊師文化與社會氛圍不可或缺。否則,無論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和素養,都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對教師無論怎樣給予理解和尊重都不為過,這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 2 學校層面 學校要給教師空間,讓教師學會玩。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不能只會上課。在發展學生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在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過程中更好地發展自己,這是新一代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 那么,怎樣的發展才是完全、完整、豐富的?在我看來,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決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學科上。
教師的學識涵養,教師的靈性悟性,教師的興趣愛好,對學生的影響是不經意的,是潛在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或許會大大超過所謂嚴謹的、嚴肅的學科專業影響。 每一個人都有完整的人生,我們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學校工作范圍內,只關注他們在學校生活的人生。 相反,學校生活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們的未來奠基,我們為何不能說,教職工在學校工作的一切同樣也是為他們晚年幸福美好的生活奠基? 當然,教職工的興趣愛好,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娛、娛樂生活上,其領域可以更寬,也可以很廣。 我們可以鼓勵老教師著書立說,總結自己的人生、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生涯。有些教師雖八十有余,但仍堅持每年著書立說,這是很好的。 保護、培養教師的興趣、愛好,不僅僅對教師個體有意義,其實對學校也有重大意義。
分享他們的作品,既是分享他們的思想情感,也是通過他們的勞作,使我們進一步認識校園發展的歷程,認識我們當下生活、工作的來龍去脈。 我們提倡教師發現、發展自己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在某種意義上是提倡教師學會“玩”。這里“玩”的內涵是豐富的,有可能是純粹的玩,也有可能是超出原有的內涵。這樣的“玩”,尤其重要。
今天的高中學校,學生都沒有時間“玩”了,我們卻讓教師“玩”,能行嗎,行得通嗎?我們能不能通過提倡教師的“玩”,帶動學生的“玩”? 要讓教師學會“玩”,這無論從哪一方面說,其積極性都不能低估。對他們自身的生理、心理健康大有好處,這不只是現在,更體現于將來。
對學校全面、健康地推進素質教育也有積極意義,體現于當下的學生發展,更體現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我們要創造條件讓教師們有更多的時間走出課堂,到操場上去、到舞蹈房去、到舞臺上去“玩”,以自己的“玩”帶動孩子們的“玩”,從而呈現學校真正的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美妙狀態。 3 校長層面 讓每一位教師成為校長,每一位校長成為老師。讓每一位教師都成為校長,校長首先要轉變角色。校長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人。 校長在學校的領導,是在與教師的共同發展中實現的。校長不可能樣樣超越老師,最重要的職責是把教師的心凝聚在一起,煥發出教師的創造性與主動性,在更多的時候,校長與教師是一種同伴的關系、互助的關系。 如何讓學校的全體成員,時時能夠不忘教育的本質,對準學校的發展目標,攜手并進,那才是校長領導一個學校的第一要義。
過去我們常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今天,在一定程度上,這句話已過時。高鐵時速300多公里,僅僅是靠火車頭帶動的嗎?不是。而是因為列車的每個節點上都有動能。
這個原理,用在學校管理中,也是適用的。我們提倡每一個老師都是“校長”,本意也正是在于此,要給教師空間,要給教師動能。唯有這樣,學校的前行才能風馳電掣。
所謂每個校長都是老師,就要求校長做到這3點。 1、校長要放下身段,放低重心 校長對學校的影響,與行政機關首腦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我很不贊成動輒就說“校長要引領老師”這句話。 多年前,我曾經在學校里提倡“推門聽課”,抓課堂建設,要求校領導、中層干部、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隨時“推門聽課”。 一次教師大會上,一位老師上臺發言,他說,“能不能改動一個字,把‘推門聽課’改成‘開門聽課’”?一字之差,境界完全不一樣了。 因此校長切不可自以為高人一等,閉門提出一套理念,也不顧與本校的歷史、文化等契合與否,就讓老師們“認同”。 校長在學校要放下身段,放低重心,要走進教師,與教師融為一體,因為教師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 2、校長要把教師發展放在首位 校長的發展要與教師的發展同步,脫離了教師的發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校長過度發展自己會不利于學校、師生的發展,特別是不利于教師的發展。 大樹下連草都不長,大樹獨占陽光雨露,其他樹木怎么辦? 我們學校鼓勵教師著書立說,近年來,僅語文學科就有十多個老師寫書,或當主編帶著課題編書,在出版社正式出版。 去年,我校老師研究諾貝爾文學獎歷年獲得者,選出了因為詩歌而獲獎的39位得主,研究他們,整合成教材與課外讀物《我坐在窗前》。我身為校長,也僅作為普通一員撰稿。 3、校長工作不能擺花架子 校長是教師,是要求校長能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上。當了校長就脫離課堂、脫離教學、脫離學生,僅強調“管理”,那是虛浮的表現。 校長要成為既是管理的行家又是學科的專家,要在課程開發與整合、新型課堂的建設等關鍵的領域沉下去,像老師一樣去面對、研究與解決許多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這樣“引領”教師發展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才能帶領學校團隊一起在大江大海中游泳。 僅僅站在岸上,按著攝影師的要求去“擺拍”,那是花架子,這樣一定是發展不好學校、管理不好師生的。 每一個校長都是老師,并不是要求校長完全像教師一樣工作。 這樣說只是強調校長心中要有教師,能常常站在教師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是強調校長心中要有學生,能像老師一樣心里裝著學生;是強調校長要能正確地認識自己,降低重心,使學校的一切的管理都要有利于師生的發展。 4 教師層面 教師首先是人,可是我們自己常常忘掉了自己。教師應需正確認識這個職業,有的時候,我們教師對于自身的發展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僅僅從教師的專業素養上來理解、考核教師是不夠的。 有的時候,我們教師對于自身的發展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 什么是“好老師”?我們要不斷的追問。我以為好老師,首先是一位稱職的教師。這是一個底線。 什么叫稱職?我理解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師專業發展、專業合格,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既是能把握住課堂,做到“有效教學”。 在底線的基礎上,有“家國情懷”、有“使命擔當”。 情懷是一個現代人最重要的素養之一,情懷是區別“人”與“非人”的重要標志。情趣、興致、胸懷、情致如何,關乎人品如何,敢于承擔責任,魄力等。 教師除了在正式的教育教學場合能夠影響學生,在許多非正式場合,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就給教師帶來更高的職業要求。假如我們僅僅從教師的專業素養上來理解、考核教師是不夠的。 “好教師”這個概念,在不同的人身上,一定會體現不同的個性,本質的屬性一定是通過富有個性的形式、方式表現出來的。 教師是“人”,但“人”的本質屬性在教師身上,一定是通過富有個性的這一“教師職業”而表達出來的。 最后送各位老師一首人稱柳詩人柳校長的詩歌: 建一座自己的園子在原上 塵世的園林太小巧 我要建一座自己的園子在原上 拆去圍墻 讓風吹進來 上午有雨 下午有雪 晚上賞月 在天地的轉角建一條回廊 種五百石榴樹 再種五百桂花樹 進口處即出口處 占木交柯 臨水建十萬湖石假山 山水是夢鄉 再放三萬六干鴛鴦 煙霞散去星光依舊 品 茗 怎么才能剪短 剪不斷的情愫 怎么才能忘記不能忘記的 那秀美的雙眸 |
|
來自: 飛得更高dlevb5 > 《教育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