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臺一直以來被定義為晾曬區, 城市居住面積寸土寸金, 買房資金再加上裝修費用 陽臺雖小卻也花了你不少錢! 一二線城市的花費可能在幾十萬左右, (簡直是天價呀) 三四線的花費大概在十幾萬~ 如果小美買了房子, 恨不得把每一平米都充分利用, 絕不會奢侈的只把陽臺作為晾曬區。 在著手寫這篇稿子之前,小美詢問過很多人,家里的表姐、公司的同事、身邊的朋友.....大家都覺的陽臺嘛,就要履行好本身的職能,借助陽光晾曬衣服就好了,沒有想過要賦予它別的責任,但也有的已經著手將陽臺多功能化。 ? 別人家的陽臺和你家的陽臺 差別可不是放上一個桌子和凳子 就能搞定的事。 所以今天小美就給大家來說一下, 陽臺究竟還能有哪些花樣? 戶型一 僅有一個陽臺 ?面對只有一個陽臺的戶型,應該如何解決晾曬區和其他功能區的兼顧呢?首先,要結合陽臺的面積和形狀進行分區,將晾曬區分隔開來,平行的區域內互不干擾,各盡其責。 01 緊鄰客廳 圖片為融匯城3室2廳1衛109平 ?此戶型陽臺緊挨客廳,客廳可以說是家中比重最大的休閑區,那么緊鄰的陽臺就可以打造成一角閱讀區和簡易工作區。 讀書區 ?選擇陽臺一角,放置到頂的金屬質感書架,放上自己心愛的書,中間在穿插著幾盆綠植,加一張簡單的座椅,簡單舒適的讀書區就完成了。 ?如果你喜歡復古風,可以用年代已久的木板將陽臺圍住,鋪上條紋地毯,用兩把躺椅和一個小小的茶幾,打造陽臺愜意生活。角落里豎著的滑板和綠植都是生活興趣的象征。 工作區 ?如果你需要一個工作室,不如搬到陽臺,長方形的桌子,搭配一把舒適椅子,在綠植的映襯下,整個空間簡直養眼!一個開放式的工作室會不會讓你頭腦思路清晰,寫出更棒的idea啊~ ?如果陽臺面積可以豎著放下一張桌子,利用角落打造一片屬于自己的小型工作室。三層隔板搭建書籍收納和展示空間,紅色梯形植物架,共計四層,窗簾在整個空間里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為私密空間增加了安全感。 就餐區 ?半角圓桌設計在陽臺上簡直是明智的選擇,兩張木質卻帶有黑色質感的椅子,搭建簡單的就餐區。不管是清晨還是慵懶的下午,在這里與自然近距離接觸,對于城市生活的快節奏,也是一種緩解。 ![]() ?光是一種奇妙的東西,透過玻璃灑在房間,每次帶來的都是希望。大壓力的生活下,你是不是也有奔潰到躲在被窩里哭鼻子的時候?如果有這樣一個永遠帶著希望的空間,你也是想多呆會吧。 ![]() ![]() 02 緊鄰臥室 ![]() 圖片為保利海德公館三室兩廳兩衛135平 ?此戶型的陽臺緊挨臥室,臥室是家中面積最大的休息區,臥室里肯定是自己最親密的人,因此,處在這種位置的陽臺可以打造成一個情感升溫,浪漫的觀星地,也可以是兩人獨處的私密空間。 吊椅休閑區 ![]() ?黑色鏤空式吊椅,鋪上軟軟的墊子。你是不是已經在幻想:你坐上吊椅上,他坐在墊子上,給你講那本書里的故事。 ![]() ?浪漫的一天從清晨開始,雙人搖椅會讓你們感情升溫,搖搖晃晃是否記起正值青春時,你們那段青澀的回憶。 卡座休閑區 ![]() ?同樣是陽臺卡座的設計,這個陽臺與綠植為伴,即便是自己一人在家里時,吃點飯后水果,追一集電視劇,在家里最高的地方,等待著那個還沒有回家的人。 ![]() 小臥室休閑區 ![]() ?以木板相隔,拒絕地面濕氣,厚厚的白色床墊,親膚柔軟。放上幾個靠墊,在綠植的背景下,更像是在自然中打造了一個臥室,在炎熱的夏天,待在空調房里,不如待在大自然的懷抱里。 ![]() ?如果家中的陽臺并沒有那么大,可以選擇陽臺的一角,用木板搭建一個小型的床,鋪上白色的墊子和靠墊,還真有幾分意思,季節寒冷時可以撤掉,靈活移動。 戶型二 有兩個陽臺 ![]() 圖片為海信3室2廳1衛108平 ?此戶型帶有兩個陽臺,從圖片上看,面積一大一小。這時候,你就可以充分利用了,做休閑區、晾衣服,養養花鳥魚。誰讓你有兩個陽臺呢,你最大! ![]() 選個角落養養綠植 ![]() 挖個游泳池都沒有人管你 ? 說道這里 很多閨蜜們會說,羨慕家中有兩個陽臺, 那只有一個陽臺的該怎么辦? 你上面介紹了那么多打造方法, 我們的濕衣服往哪里放呢? 小美倒是覺得隔斷是個好方法。 ![]() ?分區進行,兩不耽擱。晾衣服面積可以不用太大,借助墻壁分隔出三分之一的面積就足夠了。如果是封閉式的陽臺,安裝一個推拉門,方便安全,一樣養眼。如果是開放式的陽臺,安裝推拉門的成本太大,建議采用簾子或者屏風來進行分隔。 ![]() ?就如上圖所示,洗刷區、晾衣區合二為一,搭配上可升降的晾衣桿,陽臺的愜意完全不會被趕走。 ![]() ![]() ?小美覺得以上兩款晾衣架比較實用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工程耗費時間,而且把洗衣機放在了廚房或者浴室里,那么衣物烘干機是你最佳的選擇。 Ending 寸土寸金的城市生活,快節奏的生活壓力,家是我們唯一的依靠,希望在家里,你可以放下繁重的工作,與家人一起度過愜意的時光。別屈才,把你的陽臺好好利用起來。 -End- 編輯/陳思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