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相信很多人對它還是比較了解的,因為作為一種具有很好的美容作用的中藥,它開始慢慢的受到人們的關注。白芨又叫白及,是白芨植物假鱗莖部位經過曬干而制成的。是一種非常珍貴的中藥,有著止血生肌的作用。
白芨的功效與作用
白芨的功效 別名:連及草、甘根、白給、箬蘭、朱蘭(《花鏡》),紫蘭、紫蕙、百笠。 性味:苦、甘、澀,微寒。 歸經:歸肺、肝、胃經。 功效: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主治:內外傷出血、用于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
白芨的作用 白芨具有較好的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功效。隨著現代藥理學的研究不斷深入,發現其對結核桿菌,腫瘤細胞等有明顯抑制作用。臨床發現,還對常見病有較好療效。用于內外出血諸證及癰腫、燙傷、手足皸裂、肛裂等。 其假鱗莖為名貴的止血,抗桿菌,真菌,治療咳嗽。對陰虛咳嗽、肺熱咳嗽、百日咳、肺結核咳嗽以及其它難治性咳嗽都有良好止咳作用,治療鼻竇炎。 白芨富含淀粉、葡萄糖、揮發油、粘液質等,外用涂擦,可消除臉上痤瘡般下的痕跡,讓肌膚光滑無痕。 球莖含白及膠質、淀粉、揮發油等;藥用,有收效、補肺止血、消腫等作用,外敷治創傷出血、癰腫、燙傷、疔瘡等;花美麗,栽培供觀賞。
白芨的附方
1、白芨治肺痿肺爛:豬肺一具,白及片一兩,將豬肺挑去血筋血膜,洗凈,同白及入瓦罐,加酒煮熱,食肺飲湯,或稍用鹽亦可。或將肺蘸白及末食更好。(《喉科心法》白及肺) 2、白芨治肺痿:白及、阿膠、款冬、紫苑等分。水煎服。(《醫學啟蒙》白及散) 3、白芨治肺熱吐血不止:白及研細末,每服二錢,白湯下。(《本草發明》) 4、白芨治咯血:白及一兩,枇杷葉(去毛,蜜炙)、藕節各五錢。上為細末,另以阿膠五錢,銼如豆大,蛤粉炒成珠,生地黃自然汁調之,火上燉化,入前藥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噙化。(《證治準繩》白及枇杷丸) 5、治發背搭手:白及五錢(炙,末),廣膠一兩(烊化)。和勻,敷患處,空一頭出氣,以白蜇皮貼之。(《衛生鴻寶》白及膏)
6、治瘰疬膿汁不干:白及、貝母、凈黃連各半兩,輕粉三十貼。前三味,銼焙為末,仍以輕粉乳缽內同杵勻,抄一錢至二錢,滴油調擦患處,用時先以槲皮散煮水候溫,洗凈拭干,方涂藥。(《活幼心書》白及散) 7、白芨治跌打骨折:酒調白芨末二錢服。(《永類鈴方》)⑩治刀斧損傷肌肉,出血不止:白及,研細末摻之。(《本草匯言》) 8、白芨治湯火傷灼:白及末,抽調敷。(《濟急仙方》) 9、白芨治手足皸裂:白及末,水凋塞之,勿犯水。(《濟急仙方》) 10、治心氣疼痛:白及、石榴皮各一錢。為末,煉蜜丸黃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湯 下。(《生生編》) 11、白芨鼻血不止。用口水調白及末涂鼻梁上低處(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錢,水沖服。 12、治產后傷脬,小便淋敷不止:白及、鳳凰慶,桑螺娟等分,入豬脬內,煮爛食之。(《梅氏驗方新編》)
治肺結核。歷代醫家用白芨治療肺癆的不乏其人,有的還稱譽白芨有“補肺”作用,但實際上,白芨在肺結核病的治療上主要仍在合并有咯血時用。現代應用白芨治療浸潤型肺結核或空洞型肺結核雖不少,但多配其他藥用,有的配雷米封(效果比單用白芨或單用雷米封好),有的配大蒜粥(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較多).按中醫傳統經驗,則多配其他滋陰益氣藥,如龜板、牡蠣、山甲、阿膠、黨參、黃芪等,這樣的配伍起到滋養、強壯、補充鈣質和抑菌的作用,對促進結核病變消散或纖維化、鈣化有一定作用,這也許就是所謂“補肺”的原理所在,但白芨究竟在其中能起到多大作用,這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注:白芨有抗結核菌的作用,配合雷米封治療肺結核效果較好。配烏賊骨可治療消化系統潰瘍出血。 營養健康 治療肺病 白芨的補肺功效最早可見于南宋文學家洪邁《夷堅志》中的記載。記載說,當時在臺州的一監獄中有囚犯肺部受傷,經常咯血。獄吏用白芨磨成粉后,用米湯喂食該囚犯,數周就痊愈了。白芨這一補肺、止血的方子后來收進了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