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紅老師張雪峰做客《演說家》,一番“大學生要不要考研”的演講引發熱議。 面對魯豫的提問“你是真的相信考研能改變很多人的人生,還是因為做了考研老師,才不斷自我暗示考研能改變命運?”,張雪峰連連點頭,并重復幾遍:我是真的相信! 節目中,張雪峰舉了齊齊哈爾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大學的例子,指出:所有的500強企業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他們根本不會到二本學校去招聘。 赤裸的現實引發眾多高校畢業生的共鳴。
面對嘉賓的質疑“馬云并非名校,也非高學歷”,張雪峰回應道:馬云的母校是杭州師范大學,并非211和985,但那是20年前,那時候,別說大學生,大專生找工作也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今天愈來愈嚴峻的就業壓力,讓學校、學歷成為高校畢業生踏入社會的第一塊敲門磚。 某國企前兩天入職的應屆生,90%都是碩士學歷,其中70%以上都畢業于985、211高校。 一線城市招錄公務員,考試簡章中也明確提出:異地高校的應屆生只有碩士以上學歷才能報考。 所以,不少網友評論:無論能力如何,一張好的文憑就是敲門磚,雖然門后條條大路,但前提是你先敲開門。
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201萬,較2016年增長13.6%。 考研人數之所以明顯增多,既有無奈之舉,更有主動選擇。 1、提高學歷水平近日,安徽衛視《學霸是怎樣煉成的》的一段訪談被頻頻轉發。 節目中,某企業前人事經理小米坦言,因為招聘時收到的簡歷多、時間緊,所以大企業篩選簡歷會把985和非985的大學生簡歷分開放。離開招聘會后,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非985大學生的簡歷就丟到桌子上,被清理了。 此番言論引發普通高校應屆生的質疑:都是大學畢業生,都沒經驗,985也沒經驗,您為什么只用他們不用我們呢? 小米的回復是:很多985大學畢業生,不僅精通英語和計算機語言,而且在校期間已經參加了大型企業的實習。而普通大學畢業生只會用“學院學生會主席”這種虛職來標榜自己的能力。 小米犀利的回答刺傷了不少人,也被觀眾抓住了“把柄”:過于美化985高校。但不少網友還是贊同視頻中小米的觀點,認為這就是面試的“潛規則”,在應聘中確實存在這樣的“學歷鄙視鏈”。 表妹之前找工作,就充分體會了普通二本學校本科生的無奈,超過60%的公司都是先篩簡歷,尤其是大企業,不是985、211高校或者碩士學歷的直接pass,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都說大學是溫床、社會是決斗場。踏入社會的第一場決斗就讓她鎩羽而歸,無奈踏上以985、211高校為目標的考研之路。 2、增加人生選擇有人說,社會上也有一些杰出人士并非有名校光環。在《演說家》中,張雪峰強調:考研并非唯一的道路,但可以在更大的概率上給普通學校畢業的本科生多一些選擇。 畢竟,在這個競爭日益激勵的社會,丑小鴨變天鵝的故事只是個例,我們去探究大多數的天鵝是怎么出來的,對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才更有意義。 就像網友的評論,雖然學歷不能讓你一下子成為多金的老板亦或者風度翩翩的文人,但是學歷給了你更多選擇的機會。 你可以選擇去賣豬肉,也可以選擇做一個員工,再或者憑著超人的毅力和能力打拼事業成為老板。尤其是窮人家的孩子,可以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或者變成生產流水線上的螺絲釘。 學歷作為敲門磚,給了你勇氣去選擇你喜歡的事業,追逐自己的夢想。 3、提升人生起點《演說家》中,嘉賓馬丁質疑張雪峰,說工作才是提升能力最好的方式,并提到自己公司招錄的員工都不是研究生。 張雪峰用一句“所以你的公司不是500強”直接懟了回去,雖然場面有些尷尬,但卻得到觀眾的理解和支持。讀書確實是認識世界的快捷方式,學歷決定不了一個人的終點,但好的學歷可以讓人有一個不錯的起點,讓自己和下一代在接下來的人生路上都走得更順利一些。 上次和一個讀者聊天,他提到二十年前他從山東農村出來,考上了濟南的一所大學,后來又考到上海交通大學讀研究生,現在已在上海安家立業,今年,女兒也順利地考到了上海交大。 而當年老家的那些同學,大多都去打工了,少部分上了職業學院。他們的孩子還在山東這樣的考試大省苦苦打拼,最終只有極少數能考進上海的二本院校。
看了這期節目,有觀眾說:人的改變不是讀了個名校就能決定的,一個人最終能走多遠,靠的是自控力、習慣和持續性的努力。 作為一位從二本院校考入985高校的過來人,我的體會是:考研當然不是萬能的,它只是提醒我們——需要改變的時候,一定要去改變。 就像蔡康永在《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里的那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是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心動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還有的同學說,我沒有收入來源,家庭條件根本不允許我繼續讀書。據我所知,絕大多數的985、211 學校都設立不菲的獎學金。 雖然,我們的夢想也許是別人一出生就站的起點,這個沒有辦法改變,但是我們仍然要努力,因為努力能使我們站在令自己愉悅的位置上。 就像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所說,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雖然階層的差距靠一個人的努力無法改變,但明天,你的孩子會感謝今天拼命奮斗的你。 相關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