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辛 辛、溫,有小毒。 歸肺、腎、心經 煎服,1~3g;散劑每次服0.5~1g 蒼耳子 辛、苦、溫,有毒。 歸肺經 煎服,3~9g。或入丸散 貫眾 苦、微寒,有小毒。歸肝、脾經 煎服,4.5~9g。殺蟲及清熱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適量 重樓 苦、微寒,有小毒。歸肝經 煎服,3~9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涂患處 山豆根 苦、寒,有毒。歸肺、胃經 煎服3~6g。外用適量 鴉膽子 苦、寒,有小毒。歸大腸、肝經 內服,0.5~2g,以干龍眼肉包裹或裝入膠囊包裹吞服,亦可壓去油制成丸劑、片劑服,不宜入煎劑。外用適量。 甘遂 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適量,生用。內服醋制用,以減低毒性。 京大戟 苦、寒,有毒。歸肺、脾、腎經 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適量,生用。內服醋制用,以減低毒性。 芫花 苦、辛、溫,有毒。歸肺、脾、腎經 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0.6g。外用適量。內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商陸 苦、寒,有毒。歸肺、脾、腎、大腸經 煎服,5~10g。醋制以降低毒性。外用適量 牽牛子 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藥性減緩 巴豆 辛、熱,有大毒。歸胃、大腸經 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數制成巴豆霜用,以減低毒性。外用適量 川烏 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 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外用,適量 蘄蛇 甘、咸、溫,有毒。歸肝經 煎湯,3~9g;研末吞服,1次1~1.5g,1日2~32次。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 昆明山海棠 苦、辛、溫,有大毒。歸肝、脾、腎經 煎服,根6~15g,莖枝20~30g;宜先煎。或酒浸服。外用,適量 雷公藤 苦、辛、寒,有大毒。歸肝、腎經 煎湯,10~25g(帶根皮者減量),文火煎1~21小時;研粉,每日1.5~4.5g。外用,適量 香加皮 辛、苦、溫,有毒。歸肝、腎、心經 煎服3~6g。浸酒或入丸散,酌量 木通 苦、寒,有毒。歸心、小腸、膀胱經 煎服3~6g 附子 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 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時,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 吳茱萸 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 煎服,1.5~4.5g。外用適量 川楝子 苦、寒,有小毒。歸肝、胃、小腸、膀胱經 煎服4.5~9g。外用適量。炒用寒性減低 苦楝皮 苦、寒,有毒。歸肝、脾、胃經 煎服,4.5~9g。鮮品15~30g。外用適量 艾葉 辛、苦、溫,有小毒。歸肝、脾、腎經 煎服3~10g。外用適量。溫經止血宜炒炭用,余生用 桃仁 苦、甘、平,有小毒。歸心、肝、大腸經 煎服,5~10g,搗碎用;桃仁霜入湯劑宜包煎 土鱉蟲 咸、寒,有小毒。歸肝經 煎服,3~10g;研末服,1~1.5g,黃酒送服。外用適量 馬錢子 苦、寒,有大毒。歸肝、脾經 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調涂 水蛭 咸、苦、平,有小毒。歸肝經 煎服,1.5~3g;研末服,0.3~0.5g。以入丸、散或研末服為宜。或以鮮活者放置于瘀腫局部吸血消瘀 虻蟲 苦、微寒,有小毒。歸肝經 煎服,1~1.5g;研末服,0.3g0.3g 斑蝥 辛、熱,有大毒。歸肝、腎、胃經 內服多入丸散,0.03~0.06g。外用適量,研末敷貼,或酒、醋浸涂,或作發泡用。內服需以糯米同炒,或配青黛、丹參以緩其毒。 半夏 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煎服,3~10g,一般宜制過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外用適量 天南星 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 煎服3~10g,多制用。外用適量 禹附子 辛、甘、溫,有毒。歸胃、肝經 煎服3~5g;研末服0.5~1g,宜炮制后用。外用適量 皂莢 辛、咸、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研末服,1~1.5g;亦可入湯劑,1.5~5g。外用適量 黃藥子 苦、寒,有毒。歸肺、肝經 煎服,5~15g;研末服,1~2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敷,或磨汁涂 苦杏仁 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煎服3~10g,宜打碎入煎,或入丸、散 白果 甘、苦、澀、平,有毒。歸肺經 煎服5~10g,搗碎 洋金花 辛、溫,有毒。歸肺、肝經 內服:0.2~0.6g,宜入丸、散劑;作卷煙吸,一日量不超過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外敷 朱砂 甘、微寒,有毒。歸心經 0.3~1g,研末沖服,入丸散劑,或拌染他藥同煎。外用適量——(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中藥學第五版) 內服,只宜入丸、散服,每次0.1~0.5g;不宜入煎劑。外用適量。——(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中藥學第八版) 刺蒺藜 辛、苦、微溫,有小毒。歸肝經 煎服,6~9g;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 全蝎 辛、平,有毒。歸肝經 煎服,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適量 蜈蚣 辛、溫,有毒。歸肝經 煎服,3~5g。研末沖服,每次0.6~1g。外用適量 仙茅 辛、熱,有毒。歸腎、肝經 煎服,5~15g。或酒浸服,亦入丸、散 罌粟殼 酸、澀、平,有毒。歸肺、大腸、腎經 煎服,3~6g。 常山 苦、辛、寒,有毒。歸肺、心、肝經 煎服,4.5~9g;入丸、散酌減。 瓜蒂 苦、寒,有毒。歸胃經 煎服,2.5~5g;入丸、散服,每次0.3~1g;外用適量;研末吹鼻,待鼻中流出黃水即可停藥 膽礬 酸、澀、辛、寒,有毒。歸肝、膽經 溫水化服,0.3~0.6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以水溶化后外洗。 雄黃 辛、溫,有毒。歸肝、胃、大腸經 外用適量,研末敷,香油調搽或煙熏。內服0.05~0.1g,入丸、散用 硫黃 酸、溫,有毒 歸腎、大腸經 外用適量,研末敷或加油調敷患處。內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蛇床子 辛、苦、溫,有小毒。歸腎經 外用適量,多煎湯熏洗或研末調敷。內服3~9g 蟾酥 辛、溫,有毒。歸心經 內服0.015~0.03g,研細,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土荊皮 辛、溫,有毒。歸肺、脾經 外用適量,酒或醋浸涂擦,或研末調涂患處 紅粉(升藥) 辛、熱,有大毒。歸肺、脾經 外用適量。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內服。且不用純品,而多配煅石膏外用。用時,研極細粉末,干摻或調敷,或以藥捻沾藥粉使用 輕粉 辛、寒,有毒。歸大腸、小腸經 外用適量,研末調涂或干摻,或制膏外貼。內服每次0.1~0.2g,入丸、散服 砒石 辛、大熱,有大毒。歸肺、肝經 外用適量,研末撒敷,宜作復方散劑或入膏藥、藥捻用。內服一次0.002~0.004g,入丸、散 鉛丹 辛、微寒,有毒。歸心、肝經 外用適量,研末撒布或熬膏貼敷。內服每次0.3~0.6g,入丸散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