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圖書館的新理念與新實踐率先出現于21 世紀初歐美的一些大學圖書館和博物館。2010 年以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影響,中國圖書館界在實踐的基礎上也開始從智能圖書館轉向智慧圖書館的研究,智慧圖書館持續成為圖書館業界關注和研究的熱點之一。 在智慧圖書館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有一些與智慧圖書館關系緊密的需要辨析的相關概念,需要加以分析研究并搞清楚其中的相互聯系與區別。筆者將這些相關概念歸納為五大關系: 1、智慧圖書館與新一輪科技革命 2、智慧圖書館與智能圖書館 3、智慧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復合圖書館) 4、智慧圖書館與融合圖書館 5、智慧圖書館與中國特色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理清以上這些關系,將有利于智慧圖書館的新理念的研究和新實踐的探索能夠得到更健康、更科學和更理性的發展。 無論是維也納指數中智慧城市的六大特征,還是IBM 所提出的智慧地球所展示的智慧方法的三大特征和智慧城市的六大特點,對于智慧圖書館而言,都有重要的啟示。 當圖書館界在研究智慧圖書館新模式的重要意義的時候,正是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新理念給予了圖書館業界創新的重要啟示。 如果說,智慧城市:帶來更高的生活質量、更具競爭力的商務環境和更大的投資吸引力”; 那么,智慧圖書館:可以帶來更具效率和效能的服務管理質量、更具魅力的公共文化數據互聯環境和更大范圍和更加多樣的信息共享空間。 智慧圖書館的產生與發展是基于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影響和驅動,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圖書館所處的重要轉型期和深刻變革期,而未來智慧圖書館的發展也將在多點突破、交叉匯聚的新一輪科技革命中不斷創新和升級。 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并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新技術層出不窮,日新月異。 其中的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已經并將繼續對智慧圖書館的創新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引擎和活力,智慧圖書館的創新發展將始終在路上。 智慧圖書館與智能圖書館 在中國圖書館學界,討論智慧圖書館首先是從智能圖書館發端的。從2000 年開始,就有學者開始發表以“智能圖書館”為主題詞和研究內容的論文,如《智能圖書館》《智能圖書館設計思想及結構初探》。 這些關于智能圖書館的初期研究成果體現了我國圖書館學界對信息技術的敏感性和前瞻性,但尚局限在建筑和技術領域,還缺乏對于智慧圖書館的靈魂與精髓層面的深入研究和闡釋。 智慧圖書館的對應英文是Smart Library, 智能圖書館的對應英文是Intelligent Library,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智能圖書館更多地停留在技術層面,與數字圖書館較為接近。但智慧圖書館從其產生與發展的短暫歷史分析,這一圖書館的創新理念與實踐,已經遠遠超越了技術層面,其觸角已經延伸至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方方面面,已經對圖書館建筑物理空間、網絡服務空間、社會協同空間實施了全覆蓋;智慧圖書館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更加著力于服務管理、智慧工匠、智能惠民、環境友好。 智慧圖書館是:
需要說明的是,智能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隨著2016 年智能時代的開啟,智能革命已經并將繼續成為21 世紀前數十年的最重要的發展引擎,而智能圖書館也將成為智慧圖書館最具震撼力、影響力和發展力的核心要素,對于這一點,我們要有足夠的認知。 智慧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 與傳統圖書館相比較,數字圖書館(復合圖書館)具有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傳遞網絡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識化、信息實體復合化等特點。 復合圖書館的最顯著特點就是數字資源和印刷型資源復合共存與集成訪問利用。有學者指出,復合圖書館旨在將各種各樣的技術引入圖書館并探索在電子和印刷的雙重環境下將系統和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 復合圖書館是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之間的連續體,在這個連續體中,既提供對電子資源也提供對印刷型信息資源的利用。可見,無論是數字圖書館還是復合圖書館,其重點核心就是文獻資源的數字化與集成服務。 從性質而言,智慧圖書館是圖書館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通體轉型升級,涉及圖書館管理、服務、資源的所有方面,是圖書館創新發展的全局性的解決方案;而數字圖書館和復合圖書館側重于圖書館文獻儲存與服務的發展變化,是圖書館創新發展中的局部性解決方案。 從形態而言,智慧圖書館是水乳交融式的發展,智慧圖書館把圖書館過去、現在、未來的發展脈絡,人員、技術、文獻的服務資源,館員、讀者、志愿者的服務主體與客體,物理、網絡、社會的全域發展空間,綠色、惠民、協同的發展理念,將以上所有要素有機地聯系并融合起來,已經和將要形成書書感知、人人互聯、人機智能的新形態;而數字圖書館和復合圖書館更多的是物理性的疊加復合,區隔性和主題性的集成,單次、單向、單維地訪問存取,信息孤島和數字煙囪尚普遍存在。 智慧圖書館與融合圖書館 融合圖書館的研究起始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的圖書館空間、服務和人員的重塑。融合互動是融合圖書館的靈魂,筆者將融合圖書館的性質分析歸納為五大特點,即融合化、互動化、可視化、泛在化、智能化。 我們現在正處于從智慧圖書館的初始階段邁向智慧圖書館的高級階段的發展期和機遇期,需要圖書館界在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基礎上,繼續在數字化、網絡化、泛在化方面持續發力,同時著力于智能化和可視化的不足并從半智能聯網階段邁向未來的全智能互聯階段,使融合圖書館的各項特點優勢得以全面呈現。 需要指出的是,融合圖書館的發展既要實現資源、通道、平臺等的顯性融合,同時也要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在業界內外形成共識的隱性融合,只有實現以上顯性與隱性的雙重融合,智慧圖書館才能逐級升華,邁向更高階段的融合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智慧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 從新理念看:智慧圖書館體現了圖書館的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和機制創新。
從新思想看:
以上這些新思想中都飽含著創新的基因,體現出變革的特征,折射出重構與重塑的智慧。 從新戰略看:
來源:圖書館雜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