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 立春: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個節氣,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歷2月18-20日),太陽到達黃經330°。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对铝钇呤蚣狻罚骸岸鹿潱f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br> ![]()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此時太陽直射赤道,春暖花開,鶯飛草長,宜農作,田間管理;觀光出游等。春分時節,天空會打雷,下雨。 ![]() 清明:二十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更是干支歷辰月的起始;時間點在農歷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歷4月4-6日),太陽到達黃經15°時。又名“三月節”或“踏青節”。 ![]() 谷雨: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扒迕鲾嘌?,谷雨斷霜”,谷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類農作物的生長。 ![]() 立夏:夏季的開始。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 ![]()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種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75°時交芒種節氣。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在每年公歷6月20或21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是天氣開始炎熱的標志,但還沒到最熱。在中國古代,一些文人墨客常喜歡用古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以及感受,給人帶來一種不一樣的情懷。 ![]()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太陽位于黃經120°。大暑期間,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 立秋:秋季的開始。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扒铩弊钟珊膛c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歷8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后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白露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進入“白露”,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 秋分:晝夜平分。秋分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歷9月22~24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 寒露:露水已寒,將要結冰。寒露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每年公歷10月23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 ![]() 立冬:冬季的開始。立冬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歷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于黃經225°。此時,地球位于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后,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期間,中國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 小雪:開始下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11月22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此時稱為小雪節氣。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東北風開始成為??停瑲鉁叵陆担饾u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于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 ![]()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大雪”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对铝钇呤蚣狻氛f:“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贝笱┑囊馑际翘鞖飧?,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23日之間。冬至這天,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并且從這天起開始“進九”。 ![]()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小寒為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標志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對于神州大地而言,標志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了。 ![]() 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后為“大寒”。這時是我國大部地區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 二十四節氣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