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神鯛大俠 于 2015-3-19 15:47 編輯 關于過濾點滴心得 這是一個老的不能再老的話題,也是一個所有魚友都無法避免的話題,不嫌啰嗦的朋友就慢慢看看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這里先做一個聲明:看本文章的時候不要走極端,不要用非此即彼的思維,不要以偏概全的想法,咱們一定要綜合著看,立體的看,整體的看。 另外這個文章不是標準答案,不是要把過濾方式分出來一個你高我低,而是分析看看哪種方式更適合目前你的缸,你的魚。 如果你看了本文章之后有一種想法:我的過濾不好,我要換過濾,進而造成了火氣上升,牙疼,易怒,家庭失和,妻離子散甚至有更大的問題本人一概不服任何責任!!再當然您有了另一種想法:我的過濾太牛逼了,進而和其他魚友炫耀,嘚瑟,最后招致白眼,嫉妒,甚至朋友失和,乃至反目,也絕對不要來找我,我只是今夜打打醬油,混混積分,不承擔任何責任!!! 好多朋友最關心的這個話題就是哪種過濾好,其實每一種過濾都有各自的好處,要是某一種過濾方式占盡了所有好處,那其他的過濾方式就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今天之所以有這么多的過濾方式,就是因為大家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才有了過濾家族的繁榮昌盛,繽紛多彩。那么各有各的好處,到底如何選擇呢?我的建議是,了解各種過濾的好處,根據自己的需要做出合理的選擇。 先說說我的選擇順序:過濾效果>美觀>低噪音>易于打理>節能環保。換句話說,做到了以上幾點,才能再考慮其他的,如果這幾點,尤其是前三點做不到,這個過濾幾乎就可以說是失敗了,誰家的媳婦會容忍水族箱不漂亮還有很大的噪音呢!之所以把美觀排在第一位,絕對是唯一就一個原因:因為我養的是:觀賞魚。一定要圍繞著有利于我的觀賞展開創作!我想大家是認同這一點的,如果一個水族箱不漂亮,那我很擔心這個水族箱的命運…… 常見的過濾方式 ![]() 上濾:塑料槽,玻璃槽,上部溢流都屬于上濾,幾乎所有玩家都是從這里起步 有點:簡單,易于打理,可以隱藏在缸蓋下面 缺點:過濾效果太差,當然也有不少玩家制造了超級無敵大的上部溢流,過濾效果超好,但是美觀度又成為了大問題 ![]() 滴流:也可以算做上部過濾的一種,其實也可以放在其他位置,顧此專門羅列出了來 優點:過濾效果超好,有害物質揮發充分,在同等濾材體積前提下,幾乎可以說是效率最好,效果最好的。強烈推薦!! 缺點:美觀問題,高高矗立在水族箱上面,還有不好解決的共振,以及下水的聲音,熱量容易流失。讓這個方式成為又愛又恨的方式 ![]() 潮汐式過濾: 過濾效果不弱于滴流,尤其是它具備滴流不具備的大容量的優勢 缺點:非常致命-每次下水最后一瞬間的噪音!所以就因為這個致命缺點,此神器幾乎在家庭里難以看到身影! ![]() 底濾:這個是過濾的王道,效果沒的說,但是龐大的底倉,可以裝下大量的濾材,會使各位的錢包大量出血 優點:效果沒的說,整潔,美觀 缺點:成本高,噪音大,熱量散失多,水泵流量揚程大,費電 ![]() 濾筒:我個人感覺這個是給水草玩家專門設計的,對于養魚來說有明顯的缺點,建議作為組合式過濾時,里面的純生化過濾器實使用,一種補充方式。為了解決頻繁清洗的苦惱,有幾個小建議給廣大魚友,首先作為生化過濾器,與上濾配合使用,揚長避短。進水的時候,進水口離開缸底盡量遠點,避免吸進去魚便等臟東西。其次加上前置或者進水口加上細生化棉套,防止臟東西進去,讓濾筒就干生化過濾這個細活!粗活留給其他過濾方式!避免每個月洗濾筒!其他關于養魚和濾筒使用的一些經驗和技巧我準備另行開貼和大家分享,大家到時多支持! 優點:美觀,無噪音 缺點:過濾效果一般,有害物質揮發不充分,打理起來比較費勁 ![]() 瀑布:一種小型缸外過濾器,適合60厘米以下的小缸作為主過濾器使用。 優點:美觀,精致,一定要選擇帶有除油膜功能的。 缺點,過濾效果一般 ![]() 各種內濾: 普通內濾:有三種主要作用:加氧,造流,生化過濾,以前兩種為主同樣注定了是一種補充過濾方式 優點:不占據太多空間,一物多用 缺點:過濾效果太差,加氧的時候噪音太大(包括伊罕的機械戰警系列和生物炮系列) 特殊內濾: 黑鉆內濾:效果在內濾里全是非常好的,有很多魚友作為唯一的一種過濾方式,一直在使用效果很不錯。 優點:安靜,整潔,尤其是加熱棒可以收納其中,整潔不說,熱效率極好,這個設計真心不錯。過濾效果不錯。另外這個過濾器還有強大的改造空間,這個話題咱們另外開帖子再聊。 缺點:占據缸內空間,過濾器和缸壁之間容易藏污納垢 ![]() 水妖精: 我最開始完全看不上水妖精,感覺那么小,能有什么用,直到養魚多年以后的一天……無意中把一個水妖精放到了一口水質還不錯的缸里,第二天一早,我驚訝的發展水質大幅度提高,才讓我有機會從頭認識水妖精。 優點:過濾效率超高,簡直不在滴流之下。 缺點:水泡的噪音,美觀度,適合小缸,需要氣泵配合。 ![]() 反氣舉:作為各種上濾包括滴流的一種補充過濾方式,過濾效果極其強大。我曾經用一口150/50/50的缸,飼養了80多條中型鸚鵡10厘米以上,過濾方式就是普通上濾+反氣舉。每周一次換水三桶!水清魚靚 優點:過濾效果極其強大,是成品水族箱改造的理想選擇 缺點:通氣之后有明顯的起泡噪音存在。所以晚間睡覺的時候可以關閉氣泵避免噪音。當然最好可以設定成自動定時開關以免第二天忘了開氣泵造成悲劇。占據缸內空間。 氣舉:超大號水妖精,不再累述。 測慮(背濾):兩種方式原理完全一樣,只不過測慮多用于中型缸,背濾多用于小缸。 優點:過濾效果良好,無噪音,熱量損失少,整潔,所有器材都可以隱藏其中。改造空間大。 缺點:嚴重的占據了缸內空間,泵倉水位受蒸發影響頻繁。 角濾:測慮簡化版,就一倉,但是作用也不可小視。我打理過2米魚缸一個,高擋紅龍一條,簡易角濾過濾,主人完全外行,飼養手法粗糙,紅龍狀態較好!但我仍然認為這個只是作為輔助過濾方法為好!! 優點:去除油膜,隱藏設備 缺點:占據缸內空間。 同程底濾:其實對于有底砂的缸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前置選擇。 1.不用洗底砂; 2.可以使缸內懸浮物盡快落地; 3.垃圾落地經過底砂進入濾管之前會被打散細化,更利于氨化作用的產生; 4.有同程底濾的底砂至少會有十公分,在底砂中,管道的空隙加入細菌屋,在水還沒有出缸就已經開始產生硝化作用,輔助提高硝化系統的效率。而且從同程底濾管出來的水也明顯比直接從缸內抽出的水干凈(過濾棉上體現得很明顯)。 其他方式大家多提意見,慢慢補充。 我也看到了很多DIY高手制作了很多突破想象極限的創意作品:比如高壓鍋濾筒,一人多高的大炮過濾桶,菜籃子滴流盒,樂扣樂扣保鮮盒濾筒,藍色整理箱滴流……都是很好的作品,咱們這里還是以常規設備為主,這些高精尖設備今天就不討論了!DIY達人們見諒啊! 再說說幾種器材 三合一泵頭:顧名思義三個作用和而為一,加氧,造流,過濾。但是那個加氧的功能本意是好的,也很有效,但是問題也很明顯:會打碎打碎魚便,使水體水質下降,所以我一般在使用過程中都要堵上缸內出水口,結果是只保留了一種作用:循環過濾。加氧和造流就被閹割了。而且這種泵還有一個缺點:流量寫著大,但是揚程太小,所以一般但是中小型的缸實用。 潛水泵:這個是應用最廣泛的器材。從3W到300W不等,甚至還有更大的!100L-10000L不等,幾乎可以滿足所有水族箱的需求。缺點就是在美麗的水族箱內有一個丑陋的家伙,無論你怎么遮擋掩飾,潛水泵和水管(尤其是彎彎曲曲的軟管)都隱隱約約可見,美觀度大打折扣!!!可能是我有輕度強迫癥的原因,見不得水管不是橫平豎直。 普通內濾:也可以作為潛水泵來使用,這個常用于蝦缸和魚苗缸內,目的是分散進水水流,降低水泵的吸力,避免把纖弱的小生命吸到泵上來。我相信有此遭遇的玩家應該不在少數。 上述幾種泵還有一個共同的缺點: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冬天無所謂,但是夏天的時候,就比較討厭。蹭來已經岌岌可危的水溫,因此又增加了一度……多可怕的事啊! 揚水馬達:簡直可以說滴流專用,幾乎沒有選擇,目前只有UP一種,聽惠鴻廠家工作人員跟我說,惠鴻近期也會出一種同樣的馬達,期盼著,等候著。要說缺點就一個:微微的馬達轉動聲仔細聽可以聽見,不過這只是吹毛求疵的一點小意見,幾乎和濾筒一樣!! 三種泵沒有本質區別,只是看咱們的實際用途,進而選擇。 說了這么多,書歸正傳,我家的魚缸到底用哪種過濾好。 客套的答案:根據你的需要來選擇 人話是:選擇組合式過濾 此話怎講,聽我一一到道來 首先咱們一定要說說過濾的目的,我們到底為什么要過濾?然后才是我們怎么過濾。其實這個話題能夠寫好幾本書,我這里就不啰嗦,用我一生養魚的經驗總結成一句話:降低有害物質濃度! 如何降低有害物質弄度呢,這就是我們所有器材,所有智慧的核心! 我們的過濾主要分成兩個大的環節,物理過濾,生化過濾。 物理過濾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也是最被多數魚友認可的。這里說一點:過濾棉兩層就夠。 生化過濾是最重要的。 我這里好有一比:物理過濾=粗活,生化過濾=細活。讓過濾棉把粗活先都干了,然后在開始干細活。所以我一般可以有幾種選擇。 先說明一下前提,因為主要玩的是非洲三湖慈鯛,所以這方案緊緊的圍繞在三湖慈鯛展開,和其他魚種沖突或者不一致請自行思考!再有本文章主要針對家庭水族箱,一般都在2米以內,超大的,或者商業化養殖本文章不針對,見諒! 案例分析: 新做120/60/60魚缸一個,過濾方式的選擇。 A:上部滴流+水妖精 B:上部滴流+反氣舉 C:上部滴流+過濾桶 D:底濾 E:角濾+上部滴流 F:角濾+上部溢流 G:上部溢流+反氣舉 H:上部溢流+過濾桶 I:測濾+上部溢流 J:測濾+上部滴流 K:測濾+上部滴流+反氣舉 L:底濾+滴流 新缸怎么做都可以,有充足的條件可以展開。 案例分析: 原有成品水族箱改造120/45/60 普通老式水族箱一個!如何改造我相信這個話題大家更感興趣! 一般的老式水族箱都是一個塑料槽的過濾器,鋪兩層過濾棉基本就滿了,出水管是一顆細的雨淋管,這種缸可以說是死亡之缸,很多魚友用這種缸總是養什么死什么,損失很大。主要原因就是這種缸的過濾太弱。嚴重打擊了光大觀賞魚愛好者的積極性與熱心!在這里我想大聲的說一聲:天殺的XX缸!!! 小折騰 A:普通上濾+反氣舉 B:普通上濾+過濾桶 C:普通上濾+黑鉆內濾 D:普通上濾+水妖精 E:普通上濾+普通內濾 大折騰 F:拆掉普通上濾,甚至缸蓋,換上上部滴流,再進行其他折騰!! 案例分析: 90/50/50(或者90/60/60就更完美了。)新作缸一口。與120/60/60相同的就不說了,這里介紹下其他方案:背濾 這個尺寸就不建議測慮了,因為還是盡量保留水體的觀賞面吧! 四倉過濾,在第二和第三倉濾材的最下面放置氣頭或者沙盤,可以起到反氣舉的效果,這樣的話過濾效果完全有保證,而且又格外的整潔,非常節能環保,熱量損失最小,并且幾乎沒有噪音。 案例分析: 30/45/50/60方缸或者小缸 A:背濾可以說是第一優先選擇,優點向上看。 B:瀑布爆氧充分,有害物質揮發效果好, C:小型壁掛過濾桶。我用過的有UP和DUCK都不錯原裝濾材足矣,不足同正式濾筒! D:60/45/45可以選擇小型滴流。尤其是60/45/45的超白缸,配合上60的滴流盒,絕對的盡顯專業風范,造型的不得了!缺點還是美觀與否! E:水妖精 F:內濾 G:小型三倉內濾 H:德士上濾 案例分析150/200左右的缸 底濾應該是最佳首選,對于過濾效果還有追求的朋友,盡可能大膽的增加其它過濾方式。但是一定不要搞得滿缸都是器材,最好所有器材都在底缸!進最大努力保持主缸美觀清爽! 一米五以上的缸在這里推薦一下測濾+滴流這種方式,強大的過濾組合,過濾效果超好,甚至在單純的底缸過濾效果之上,最重要的是,用只一個耗電量只是底濾缸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泵就可以完成兩套過濾的工作,非常節能環保,高效率! 案例分析: 200以上的缸:這個還是單獨研究吧,這個不能錯,這個錯了就是災難。我曾多次到達災難現場進行處理,慘不忍睹,血淚斑斑!!! 首先聲明,這個不是我寫的,從貼吧轉來的,聽說原作最初出現在微信中,具體作者已經不可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