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硬件十萬個為什么

     Edwa_shen 2017-08-27
    本帖最后由 z00143104 于 2016-7-8 23:47 
    熱插拔
    1、熱拔插系統必須使用電源緩啟動設計
    熱拔插系統在單板插入瞬間,單板上的電容開始充電。因為電容兩端的電壓不能突變,會導致整個系統的電壓瞬間跌落。同時因為電源阻抗很低,充電電流會非常大,快速的充電會對系統中的電容產生沖擊,易導致鉭電容失效。如果系統中采用保險絲進行過流保護, 瞬態電流有可能導致保險絲熔斷, 而選擇大電流的保險絲會使得在系統電流異常時可能不熔斷,起不到保護作用。所以,在熱拔插系統中電源必須采用緩啟動設計,限制啟動電流,避免瞬態電流過大對系統工作和器件可靠性產生影響。
    LDO
    1、在壓差較大或者電流較大的降壓電源設計中,建議采用開關電源,避免使用 LDO
    采用線性電源(包括 LDO)可以得到較低的噪聲,而且因為使用簡單,成本低,所以在單板上應用較多。FPGA 內核電源、某些電路板上射頻時鐘部分的電源等都使用線性電源從更高電壓的電源上調整得到。線性電源的基本原理如圖所示。輸出電壓經過采樣后和參考電源(由晶體管帶隙參考源或者
    齊納二極管提供)進行減法運算,差值經過放大后控制推動管上的電壓降
    V dropout =V output -V input , 使得當 V input 變化或者負載電流變化導致
    V output 變化時,通過 V dropout 的變化保證 V output 的穩定。

    由圖中可見,負載電流全部流過調整管,而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之間的差異全部都加在調整管上。調整管上耗散的功率為 V dropout *I。當電壓差較大時,或者負載電流較大時,穩壓器將承受較大的功率耗散。
    LDO必須計算熱耗并滿足降額規范
    另外,輸入的電源提供的功率為 V input *I,即采用線性電源時電源功率的計算不能使用負載電壓和電流的乘積計算,必須采用線性電源輸入電壓和負載電流的乘積計算采用線性電源時電源功率的計算不能使用負載電壓和電流的乘積計算,必須采用線性電源輸入電壓和負載電流的乘積計算。必須經過計算和熱仿真確保系統的正常工作。
    例如采用 1 只 TO-263 封裝的 LDO 將電壓從 3.3V 降到 1.2V,負載電流為 1.5A,負載上耗散的功率為 1.8W。此時 LDO 上承擔了 2.1V 壓降,耗散的功率 3.15W,3.3V 電源提供的功率為 4.95W!
    封裝的熱阻約為 40℃/W,則如果不采取任何散熱措施,則溫升能夠達到約 120℃。對 LDO 必須通過熱仿真確定合適的散熱措施,并且在 3.3V 電源在預算中必須能夠提供 1.5A 的電流(或者 5W 以上的功率) ,保證系統的工作正常。 (對于線性電源的原理參見參考文檔《電源是怎樣煉成的》PPT教程 。 )
    采用開關電源能夠達到很高的效率,對大電流及大壓差的場合,推薦采用開關電源進行轉換。如果電路對紋波要求較高, 可以采用開關電源和線性電源串聯使用的方法, 采用線性電源對開關電源的噪聲進行抑制。

    2、LDO  輸出端濾波電容選取時注意參照手冊要求的最小電容、電容的 ESR/ESL 等要求確保電路穩定。推薦采用多個等值電容并聯的方式,增加可靠性以及提高性能

    LDO 輸出電容為負載的變化提供瞬態電流,同時因為輸出電容處于電壓反饋調節回路之中,在部分 LDO 中,對該電容容量有要求以確保調節環路穩定。該電容容量不滿足要求,LDO 可能發生振蕩導致輸出電壓存在較大紋波。
    多個電容并聯,以及對大容量電解電容并聯小容量的陶瓷電容,有利于減少 ESR 和 ESL,提高電路的高頻性能,但是對于某些線性穩壓電源,輸出端電容的 ESR 太低,也可能會誘發環路穩定裕量下降甚至環路不穩定。

    濾波電容
    1、  電源濾波可采用 RC 、LC 、π 型濾波。電源濾波建議優選磁珠,然后才是電感。同時電阻、電感和磁珠必須考慮其電阻產生的壓降
          對電源要求較高的場合以及需要將噪聲隔離在局部區域的場合, 可以采用無源濾波電路。 在采用無源濾波電路時,推薦采用磁珠進行濾波。
    磁珠和電感的主要區別是,電感的Q值較高,而磁珠在高頻情況下呈阻性,不易發生諧振等現象。
    電感加工精度較高,而磁珠加工精度相對較低,成本也較便宜。在選擇濾波器件時,優選磁珠。選擇電阻和電容構成無諧振的一階 RC 低通濾波器,但是該電路只能應用于電流很小的情況。負載電流將在電阻上形成壓降,導致負載電壓跌落。無論是采用何種濾波器,都需要考慮負載電流在電感、磁珠或者電阻上的壓降,確認濾波后的電壓能夠滿足后級電路工作的要求。例如在某單板鎖相環路設計中采用了一階 RC 濾波器,濾波電阻選擇12 歐姆。鎖相環中 VCXO 的工作電流約為 30mA,在濾波電阻上產生 300mV 的壓降,額定電壓 3.3V的 VCXO 實際工作電壓只有不到 3V,易發生停振等現象。在某光口子卡上,發生過某型號光模塊當光纖插上時 SD(光檢測)信號上升緩慢,不能正確反映實際情況的問題。經過檢查發現濾波電感的直流電阻約為 3 歐姆, 光模塊工作電流約為 100mA, 電感上的壓降導致光模塊的工作電壓只有約 2.9V 左右,
    在該型號光模塊上會出現 SD 上升緩慢的故障。
    另外,對于濾波電路,應保證電感、磁珠或者電阻后的電容網絡能夠保證關心的所有頻率下,都能夠保證低阻抗。必要時應采用多種容量的電容并聯,并局部鋪銅的方式達到目標阻抗。 (參見時鐘驅動芯片濾波電路設計部分) 。在某單板上,采用了磁珠和 0.1u 電容為時鐘驅動芯片提供濾波。經過測試,時鐘驅動芯片管腳上的紋波高達 1V 以上。采用多電容并聯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為時鐘芯片提供去耦。
            
    2、  大容量電容應并聯小容量陶瓷貼片電容使用
    大容量電容一般為電解電容,其體積較大,引腳較長,經常為卷繞式結構(鉭電容為燒結的碳粉和二氧化錳) 。這些電容的等效串聯電感較大,導致這些電容的高頻特性較差,諧振頻率大約在幾百 KHz到幾 MHz 之間(參見 Sanyo 公司 OSCON 器件手冊和 AVX 公司鉭電容器件手冊) 。小容量的陶瓷貼片電容具有低的 ESL 和良好的頻率特性,其諧振點一般能夠到達數十至數百 MHz(參見參考文獻《High-speed Digital Design》以及 AVX 等公司陶瓷電容器件手冊) ,可以用于給高頻信號提供低阻抗的回流路徑,濾除信號上的高頻干擾成分。因此,在應用大容量電容(電解電容)時,應在電容上并聯小容量瓷片電容使用。

    3、輸入電容
    計算輸入電容的紋波電流,這個推導的過程,利用到積分公式。通過分析和推導,可以對電路的工作原理有比較透徹的理解。
    如果考慮輸出紋波電流。那么電容上的紋波電流的波形為:





    由于在上管打開的階段,輸入電流的大小即可近似的看成輸出電流的大小。所以只需要將輸出電流的波形疊加在輸入電容的波形上面,可以得到上圖中的波形。
    那么按照有效電流定義,我們可以通過對電流平方在時間上的計算
    為了簡便計算,我們將能量拆成紋波部分,和直流部分。
    原先的直流部分,我們直接用乘法進行計算。
    直流部分,我們按照近似計算的方法可以得到。
    交流部分的功耗,我們按照公式計算可以得到:

    所以總的電容上的有效電流為:
    如果選用220uF的電容,每個能承受的有效電流為3.8A。。如果我們計算出來輸入電容的有效電流值為7A,則需要選用220uF電容2個。高分子電解電容能夠承受的有效電流值是有限的。在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電容的承受能力。



    升壓電路
    1、  升壓電源(BOOST)使用必須增加一個保險管以防止負載短路時,電源直通而導致整個單板工作掉電。保險的大小由模塊的最大輸出電流或者負載最大電流而定
    升壓電源(Boost)的基本拓撲如下圖所示:

    當 Q1 導通時兩端電阻很小, 電源電壓加在 L兩端,電能轉化為磁場存儲在 L 中,此時 D1 截止,避免 C0 上的電壓向 Q1 流動。當 Q1 關斷時,L 中的電流不能突變,電源和 L 一起通過 D1 向C0 充電并向負載供電,得到一個高于輸入電壓的輸出電壓。
    由圖中拓撲可以看出,我們不能通過控制 Q1 的通斷來切斷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通路或者控制輸出電流。當輸出電源短路時,輸入電源(一般是單板主電源)通過 L 和 D1 直接短路到地。導致的結果將是L 或者 D1 燒毀且失效模式為開路。在 L 或者 D1 燒毀之前,單板電源處于短路狀態,如果 L 和 D1 電流降額較大,可能導致單板電源保護而不能上電。為了避免上述問題, 建議為升壓電源添加一個保險管防止負載短路, 保險的大小依照模塊的最大輸出電流或者負載的最大電流而定。

    防反接
    1、電源要有防反接處理,輸入電流超過 3A于 ,輸入電源反接只允許損壞保險絲;低于或等于 3A,輸入電源反接不允許損壞任何器件
    電源要有防反接處理,輸入電流超過 3A,輸入電源反接只允許損壞保險絲;低于或等于 3A,輸入電源反接不允許損壞任何器件。回路電流較大時,直流電源反接處理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處理。原理圖如下所示:

    直流電源正常接入時, 光耦D1由于輸入二極管反偏置, 所以輸出C-E不能導通, 這時并聯的NMOS管將由于 G-S 電壓的穩壓至 12V,使 D-S 導通。這樣電源回路將能順利形成。電容 C1 是起到緩啟動作用的,這樣可以起到防浪涌的目地。電阻 R6、二極管 VD3 構成電容 C1 的放電回路。當電源反接的時候,由于光耦輸入二極管正偏置,輸出 C-E 導通,使并聯的 NMOS 管截止。這樣回路就切斷了,起到了防反接保護的作用。由于并聯 NMOS 管的 R DS 比較小,損耗小,比較適合于低壓大電流的場合。回路電流較小時,可以直接在輸入回路中串聯二極管。反接時,由于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電源被阻斷。

    電感
    1、禁用磁飽和電路;禁止選用采用磁飽和電路的電源模塊
    禁用磁飽和電路,因為:
    1、磁飽和電路因為所用磁環的原因對溫度比較敏感,易在高溫工作時不穩定。
    2、動態負載能力差,在磁飽和路負載最小時工作最惡劣,易形成輸出不穩定。

    上電時序
    1.  對于多工作電源的器件,必須滿足其電源上掉電順序要求
    對于有核電壓、IO 電壓等多種電源的器件,必須滿足其上電和掉電順序的要求。這些條件不滿足,很有可能導致器件不能夠正常工作,甚至觸發閂鎖導致器件燒毀。例如 TMS320C6414T 型 DSP,2005年 5 月之后的 Errata 中說明,當 DVDD 較 CVDD 早上電時,可能出現 PCI/HPI 數據錯的問題。對于
    QDR、DDR 內存,其上電順序也有要求,否則可能導致閂鎖,造成器件燒毀的后果。當有多個電源時, 如必要可采用專用的上電順序控制器件確保上電順序。 設計中應保證在器件未加載燒結文件時,電源處于關斷狀態設計中應保證在器件未加載燒結文件時,電源處于關斷狀態。也可以通過在不同的電源之間連接肖特基二極管確保上電掉電過程中不會違反上掉電順序要求。


    因為電源模塊、 電源上的電容都會對電源上電順序產生影響, 可能出現上電過程中違反電壓要求的情況,如上右圖所示,所以必須進行測試驗證。

    2、  多個芯片配合工作,必須在最慢上電器件初始化完成后開始操作
    當多個芯片配合工作時, 必須在最慢的期間完成初始化后才能開始操作, 否則可能造成不可預料的結果。
    例如 LVT16244 驅動器具有上電 3 態功能,即使 OE 端被下拉到地,也需要等到電源電壓上升到一定閾值才會脫離高阻態, 而此前 EPLD 等器件可能已經開始工作, 這樣就可能導致 EPLD 讀到錯誤的狀態。參見前面的說明。對于某些 ROM 等器件,在上電后一段時間才能開始工作,如果在此之前就開始讀取,也可能導致數據錯誤。
    PCB設計
    1、  電源模快/ 芯片感應端在布局時應采用開爾文方式
    很多電源模塊和電源芯片在設計時,采用了獨立的 Sense 管腳,作為對輸出電壓的反饋輸入。這個Sense 信號應該從取用電源的位置引給電源模塊,而不應該在電源模塊輸出端直接引給電源模塊,這樣可以通過電源模塊內部的反饋補償掉從電源模塊輸出傳輸到實際使用電源處路徑帶來的衰減。 如下圖中
    白色走線所示。

    對于電源監控電路等,也應該遵守相同的原理,即從實際需要監控點將電源引給監控電路,而不是從監控電路最近處引給監控電路,以確保精確性。

    2、Buck電源PCB設計要點
    1、輸入電容,輸出電容盡量共地;
    2、輸出電流過孔數量保證通流能力足夠,電流為設定的過流值;
    3、如果輸出電流大于20A,最好區分控制電路AGND和功率地GND,兩者單點接地,如果不做區分,保證AGND接地良好;
    4、輸入電容靠近上管的D極放置;
    5、Phase管腳因為其強電流,高電壓的特性,輻射大,需做以下處理
    a:Phase相連接的上管的S極,下管的D極和電感一端打平面處理,且不打過孔,即盡量保證3者和電源芯片在同一個平面上,且最好放置在top面;
    b:Phase平面保證足夠的通流能力的前提下,盡量減小面積;
    c:關鍵信號遠離該Phase平面;
    d:小電流的Phase網絡直接拉線處理,禁止拉平面;
    6、輸入電容的GND,電源輸入因為噪聲大,敏感信號需遠離該平面,遵循3W原則,禁止高速信號在上述地平面打的過孔中間走線,尤其關注背板的高速信號;
    7、GATE,BOOT電容走線盡量粗,一般為15mil~40mil;
    8、電壓采樣因為電流小,容易受干擾,如果為近端反饋盡量靠近電源芯片,如果為遠端反饋,需走差分線,且遠離干擾源;
    9、DCR電流采樣網絡,需要差分走線,整個采樣網絡盡量緊湊,且需靠近電源芯片放置,溫度補償電阻靠近電感放置;
    10、環路補償電路盡量面積小,減小環路,靠近電源芯片放置;
    11、電感下禁止打孔,一方面防止有些電感為金屬表層,出現短路;一方面因為電感的輻射大,如果下面打孔,噪聲會耦合;
    12、MOS管下需打過孔進行散熱,過孔數量按照輸出最大電流計算,非過流值;
    13、電源芯片底部打過孔到背面進行散熱處理,覆銅越大散熱越好,最好部分亮銅處理;


    電源緩啟動
            在電信工業和微波電路設計領域,普遍使用MOS管控制沖擊電流的方達到電流緩啟動的目的。MOS管有導通阻抗Rds_on低和驅動簡單的特點,在周圍加上少量元器件就可以構成緩慢啟動電路。雖然電路比較簡單,但只有吃透MOS管的相關開關特性后才能對這個電路有深入的理解。
    本文首先從MOSFET的開通過程進行敘述:
            盡管MOSFET在開關電源、電機控制等一些電子系統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許多電子工程師并沒有十分清楚的理解MOSFET開關過程,以及MOSFET在開關過程中所處的狀態一般來說,電子工程師通常基于柵極電荷理解MOSFET的開通的過程,如圖1所示此圖在MOSFET數據表中可以查到

    圖1 AOT460柵極電荷特性


            MOSFET的D和S極加電壓為VDD,當驅動開通脈沖加到MOSFET的G和S極時,輸入電容Ciss充電,G和S極電壓Vgs線性上升并到達門檻電壓VGS(th),Vgs上升到VGS(th)之前漏極電流Id≈0A,沒有漏極電流流過,Vds的電壓保持VDD不變。
            當Vgs到達VGS(th)時,漏極開始流過電流Id,然后Vgs繼續上升,Id也逐漸上升,Vds仍然保持VDD當Vgs到達米勒平臺電壓VGS(pl)時,Id也上升到負載電流最大值ID,Vds的電壓開始從VDD下降。
    米勒平臺期間,Id電流維持ID,Vds電壓不斷降低。
    米勒平臺結束時刻,Id電流仍然維持ID,Vds電壓降低到一個較低的值米勒平臺結束后,Id電流仍然維持ID,Vds電壓繼續降低,但此時降低的斜率很小,因此降低的幅度也很小,最后穩定在Vds=Id×Rds(on)因此通常可以認為米勒平臺結束后MOSFET基本上已經導通。
            對于上述的過程,理解難點在于為什么在米勒平臺區,Vgs的電壓恒定?驅動電路仍然對柵極提供驅動電流,仍然對柵極電容充電,為什么柵極的電壓不上升?而且柵極電荷特性對于形象的理解MOSFET的開通過程并不直觀因此,下面將基于漏極導通特性理解MOSFET開通過程。
            MOSFET的漏極導通特性與開關過程。
            MOSFET的漏極導通特性如圖2所示MOSFET與三極管一樣,當MOSFET應用于放大電路時,通常要使用此曲線研究其放大特性只是三極管使用的基極電流、集電極電流和放大倍數,而MOSFET使用柵極電壓、漏極電流和跨導。

    圖2 AOT460的漏極導通特性


    三極管有三個工作區:截止區、放大區和飽和區,MOSFET對應是關斷區、恒流區和可變電阻區注意:MOSFET恒流區有時也稱飽和區或放大區當驅動開通脈沖加到MOSFET的G和S極時,Vgs的電壓逐漸升高時,MOSFET的開通軌跡A-B-C-D如圖3中的路線所示

    圖3 AOT460的開通軌跡

    開通前,MOSFET起始工作點位于圖3的右下角A點,AOT460的VDD電壓為48V,Vgs的電壓逐漸升高,Id電流為0,Vgs的電壓達到VGS(th),Id電流從0開始逐漸增大
    A-B就是Vgs的電壓從VGS(th)增加到VGS(pl)的過程從A到B點的過程中,可以非常直觀的發現,此過程工作于MOSFET的恒流區,也就是Vgs電壓和Id電流自動找平衡的過程,即Vgs電壓的變化伴隨著Id電流相應的變化,其變化關系就是MOSFET的跨導:Gfs=Id/Vgs,跨導可以在MOSFET數據表中查到
    當Id電流達到負載的最大允許電流ID時,此時對應的柵級電壓Vgs(pl)=Id/gFS由于此時Id電流恒定,因此柵極Vgs電壓也恒定不變,見圖3中的B-C,此時MOSFET處于相對穩定的恒流區,工作于放大器的狀態
    開通前,Vgd的電壓為Vgs-Vds,為負壓,進入米勒平臺,Vgd的負電壓絕對值不斷下降,過0后轉為正電壓驅動電路的電流絕大部分流過CGD,以掃除米勒電容的電荷,因此柵極的電壓基本維持不變Vds電壓降低到很低的值后,米勒電容的電荷基本上被掃除,即圖3中的C點,于是,柵極的電壓在驅動電流的充電下又開始升高,如圖3中的C-D,使MOSFET進一步完全導通
    C-D為可變電阻區,相應的Vgs電壓對應著一定的Vds電壓Vgs電壓達到最大值,Vds電壓達到最小值,由于Id電流為ID恒定,因此Vds的電壓即為ID和MOSFET的導通電阻的乘積
    基于MOSFET的漏極導通特性曲線可以直觀的理解MOSFET開通時,跨越關斷區、恒流區和可變電阻區的過程米勒平臺即為恒流區,MOSFET工作于放大狀態,Id電流為Vgs電壓和跨導乘積
    電路原理詳細說明:
    MOS管是電壓控制器件,其極間電容等效電路如圖4所示。

    圖4. 帶外接電容C2的N型MOS管極間電容等效電路

    MOS管的極間電容柵漏電容Cgd、柵源電容Cgs、漏源電容Cds可以由以下公式確定:

    公式中MOS管的反饋電容Crss,輸入電容Ciss和輸出電容Coss的數值在MOS管的手冊上可以查到。
      電容充放電快慢決定MOS管開通和關斷的快慢,Vgs首先給Cgs 充電,隨著Vgs的上升,使得MOS管從截止區進入可變電阻區。進入可變電阻區后,Ids電流增大,但是Vds電壓不變。隨著Vgs的持續增大,MOS管進入米勒平臺區,在米勒平臺區,Vgs維持不變,電荷都給Cgd 充電,Ids不變,Vds持續降低。在米勒平臺后期,MOS管Vds非常小,MOS進入了飽和導通期。為確保MOS管狀態間轉換是線性的和可預知的,外接電容C2并聯在Cgd上,如果外接電容C2比MOS管內部柵漏電容Cgd大很多,就會減小MOS管內部非線性柵漏電容Cgd在狀態間轉換時的作用,另外可以達到增大米勒平臺時間,減緩電壓下降的速度的目的。外接電容C2被用來作為積分器對MOS管的開關特性進行精確控制。控制了漏極電壓線性度就能精確控制沖擊電流。
      電路描述:
      圖5所示為基于MOS管的自啟動有源沖擊電流限制法電路。MOS管 Q1放在DC/DC電源模塊的負電壓輸入端,在上電瞬間,DC/DC電源模塊的第1腳電平和第4腳一樣,然后控制電路按一定的速率將它降到負電壓,電壓下降的速度由時間常數C2*R2決定,這個斜率決定了最大沖擊電流。
    C2可以按以下公式選定:

    R2由允許沖擊電流決定:

      其中Vmax為最大輸入電壓,Cload為C3和DC/DC電源模塊內部電容的總和,Iinrush為允許沖擊電流的幅度。

    圖5 有源沖擊電流限制法電路

    D1是一個穩壓二極管,用來限制MOS管 Q1的柵源電壓。元器件R1,C1和D2用來保證MOS管Q1在剛上電時保持關斷狀態。具體情況是:
      上電后,MOS管的柵極電壓要慢慢上升,當柵源電壓Vgs高到一定程度后,二極管D2導通,這樣所有的電荷都給電容C1以時間常數R1×C1充電,柵源電壓Vgs以相同的速度上升,直到MOS管Q1導通產生沖擊電流。
      以下是計算C1和R1的公式:

      其中Vth為MOS管Q1的最小門檻電壓,VD2為二極管D2的正向導通壓降,Vplt為產生Iinrush沖擊電流時的柵源電壓。Vplt可以在MOS管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資料里找到。
    MOS管選擇
      以下參數對于有源沖擊電流限制電路的MOS管選擇非常重要:
    l 漏極擊穿電壓 Vds
      必須選擇Vds比最大輸入電壓Vmax和最大輸入瞬態電壓還要高的MOS管,對于通訊系統中用的MOS管,一般選擇Vds≥100V。
    l 柵源電壓Vgs
      穩壓管D1是用來保護MOS管Q1的柵極以防止其過壓擊穿,顯然MOS管Q1的柵源電壓Vgs必須高于穩壓管D1的最大反向擊穿電壓。一般MOS管的柵源電壓Vgs為20V,推薦12V的穩壓二極管。
    l 導通電阻Rds_on.
    MOS管必須能夠耗散導通電阻Rds_on所引起的熱量,熱耗計算公式為:

     其中Idc為DC/DC電源的最大輸入電流,Idc由以下公式確定:

    其中Pout為DC/DC電源的最大輸出功率,Vmin為最小輸入電壓,η為DC/DC電源在輸入電壓為Vmin輸出功率為Pout時的效率。η可以在DC/DC電源供應商所提供的數據手冊里查到。MOS管的Rds_on必須很小,它所引起的壓降和輸入電壓相比才可以忽略。

    圖6. 有源沖擊電流限制電路在75V輸入,DC/DC輸出空載時的波形

      設計舉例
      已知: Vmax=72V
    Iinrush=3A
    選擇MOS管Q1為IRF540S
    選擇二極管D2為BAS21
      按公式(4)計算:C2>>1700pF。選擇 C2=0.01μF;
      按公式(5)計算:R2=252.5kW。選擇 R2=240kW,選擇R3=270W<<R2;
      按公式(7)計算:C1=0.75μF。選擇 C1=1μF;
      按公式(8)計算:R1=499.5W。選擇 R1=1kW
      圖6所示為圖5 電路的實測波形,其中DC/DC電源輸出為空載。


    在描述米勒平臺(miller plateau)之前,首先來看看“罪魁禍首”米勒效應(miller effect) 。
    假設一個增益為-Av的理想反向電壓放大器如圖 1 所示,在放大器的輸出和輸入端之間連接一個阻值為 Z 的阻抗。定義輸入電流為 Ii(假設放大器的輸入電流為 0) ,輸入阻抗為 Zin,那么有如下的等式關系,
    由此可見,反向電壓放大器增加了電路的輸入電容,并且放大系數為(1 Av) 。這個效應最早是由 John Milton Miller 發現的并發表在他 1920 的著作中,所以稱之為米勒效應。
    再聯系到我們的 MOSFET,加入寄生電容的原理圖可以由下左圖來表示。假設想象圖 2
    (1)的的 MOSFET 是一個共源電路(common source) :Drain 為輸出端,Source 接地,Gate
    為輸入端。根據 MOSFET 的小信號模型,MOSFET 形成了一個反向電壓放大器,其等效電
    路可以由圖 2(2)來表示。
    MOSFET 形成的電壓放大器的增益需要根據其輸出和輸入電阻來判斷,不同的 MOSFET 會
    有不同的結構,所以增益很難量化,某些情況下其放大系數可以達到數百倍。CGD則形成了
    一條反饋回路(連接輸出端口 Drain 和輸入端口 Gate) ,于是在 MOSFET 中的米勒效應就形
    成了。
    接下來就是萬眾矚目的米勒平臺了,MOSFET 開啟時的電壓和電流曲線如圖 3 所示。
    ?
    ?
    在 0-t1的時間內上升到 MOSFET 的閾值電壓。 漏極電流 IDS從 t1結束時到 t3開始時從 0 上升
    到穩定負載電流,VGS繼續上升到米勒平臺電壓 VGP。在 t3時間內,VGS一直處于平臺電壓,
    VDS開始下降至正向導通電壓 VF。在 t3 時間后,VGS繼續上升。這里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么
    波形會是這個樣子。
    圖 3
    首先,我們需要先要了解一下 MOSFET 寄生電容的大體情況。在 MOSFET 的 DATASHEET
    中,采用的定義方法如圖 4 所示。需要注意的是,Crss就是我們所說的 CGD。
    一般而言,在 MOSFET 關閉的狀態下,CGS比 CGD要大很多。以大家熟知的 IRF540 為例,
    IRF540 的 Ciss=CGS CGD=1700pF, Crss=CGD=120PF, 那么 CGS=Ciss-CGD=1580pF. 需要指出的
    是兩者的值都與電容兩端的電壓相關,這也就是為什么在 DATASHEET 中會標明測試的條
    件。因此,相應的瞬態電容值與乘積(CGS*VGS)和(CGD*VGD)的斜率有關,既
    接合 MOSFET 的圖 3 來看,在 t3時間之前,由于 CGS遠大于 CGD,所以在此時間段內 VGS的上升斜率主要有 CGS決定。當 t3開始時,參照式(2, )VGD的變化使得給 CGD在這個時間段內的電容值增加,同樣使得充電電流迅速增加。所以在 t3時間內,VGS的斜率主要由 CGD的來決定。值得注意的是,VGS在 t3階段內的斜率往往都很小甚至為 0,這是因為 VGD在這段時間的電壓變化非常大, 使得門極中的大部分電流都用來給 CGD充電, 從而只有很少或者沒有電流流向CGS。再次使用IRF540為例, 在DATASHEET上的有這么一組數據, Qgs=11nC,Qgd=32nC. 從前面可以看出,MOSFET 關斷狀態下的 CGD 遠遠小于 CGS,但是卻需要更多的充電電荷。仔細看 Qgd 的注釋中,標明了是受到了“Miller”米勒效果的放大。
    在 t3時間段以后,VGD=VF且不再變化,此時的 CGD的電容值也就變成了一個固定的值,并
    且容值比之前大了很多甚至接近于 CGS。因此,在 t3之后的 VGS上升的斜率不如在 t1內的那
    般陡峭,而是平緩了很多如圖 3 所示。
    很多人在測試 VGS 波形的時候,觀測到的并不是一個平臺,而是一個坑,既在平臺之前有
    一個電壓尖峰。借用網友蕁麻草的圖來說明情況,

    尖峰的主要形成原因與米勒效應并無太大關系, 主要是由于源極附近的雜散電感所致。 在圖3 的 t1-t3時刻之間,驟然增加的源極極電流在雜散電感上感應生成了電壓尖峰。
    以下是網友一花一天堂的仿真對比試驗, 通過在 MOSFET 的源級處加入 nH 級的電感來模擬雜散電感。對比上下兩幅圖可知,源級附近的雜散電感為米勒平臺間電壓尖峰的主要原因。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圖 3 只是一個近似的畫法,大家普遍認同 IDS的拐點與 VGS進入米勒平臺發生在同一時刻。這樣雜散電感產生的尖峰就出現在了米勒平臺之前。但是 VGS進入米勒平臺的時間是由 CGD與 VGD的乘積(CGD*VGD)的斜率決定的。當漏極電流很小且輸出阻抗很大的時候,VGS進入米勒平臺的時間要早于 IDS的拐點。這時,源極的雜散電感形成的電壓尖峰就出現在了米勒平臺之間。
    由于上面那段話過于生澀,經 greendot 老師的指點,這里可以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或者說是經驗來判斷雜散電感的尖峰所處的位置。若 MOSFET 連接的負載為感性(連接于 MOSFET的漏極) ,則產生的波形如圖 3 所示,產生的尖峰處于平臺之前。其作用原理:假設用一個電流源來模擬感性負載,并在其兩端反向并聯一個二極管用于模擬 MOSFET 關斷期間的電流回路,如圖 9 所示。當 Vgs上升至 Vth時,IDS從 0 開始上升,并由式(3)在 VGS上產生感應電壓。在 IDS上升至拐點既 I
    DS等于電流源電流之前,會有一部分的電流通過二極管返回至電流
    源。此時,由于二極管嵌位的作用,VDS兩端的電壓為供電電壓 Vcc(忽略二極管正向導通電壓) 。聯系本文關于米勒效應的描述,VDS電壓不變的時候,MOSFET 的放大增益為 0,所以此時的 VGS曲線還沒有受到米勒效應的影響。當 IDS上升至拐點后,二極管關斷,VDS的電壓再開始下降,如圖 3 所示。此時 MOSFET 形成了一個放大電路,C
    GD受到米勒效應的影響,使得 VGS進入米勒平臺。但 IDS已不再變化,此刻的式(3)為 0,所以形成的電壓尖峰處于米勒平臺之前。
    再次感謝一花一天堂的仿真圖。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感性負載是的雜散電感在 VGS上生成的電壓尖峰處于米勒平臺之前。
    若負載為阻性時,其波形過程為:IDS從 0 開始上升時,VDS=Vcc-(IDS*Load) ,所以 VDS同時開始下降,MOSFET 即刻形成一個放大電路,VGS 進入米勒平臺。由于 IDS的上升過程和 VGS進入米勒平臺為同一時間, 在雜散電感上形成的感應電壓便疊加在了米勒平臺區間。 仿真結果如圖 10(下圖中的 Vds 應為 Vgs) ,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人社视频呦一区二区| 一二三四免费中文字幕|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下载|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国产原创国产| 鲁丝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性无码AV在线欣赏网|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免费第一福利|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一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 亚洲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 性色欲情网站iwww九文堂| 成人特黄A级毛片免费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在线高清免费不卡全码|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亚洲精品综合网二三区|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无码观看| 成年视频人免费网站动漫在线 |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玩弄放荡人妻少妇系列|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 欧美xxxx做受欧美.88| 麻花传媒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日韩经典| 欧美人与禽2O2O性论交| 999ZYZ玖玖资源站在线观看| 丁香五月婷激情综合第九色| 精品成人乱色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PP| 无码人妻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