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寒感冒 小兒推拿用“平肝清肺、清天河水和揉一窩風”,1-2次寶寶就能痊愈。 2、吃飯不好 小兒推拿用“補脾經、揉板門、掐四縫穴、運八卦和捏脊、揉足三里”,3次明顯見效。 3、發燒 3歲以內的寶寶小兒推拿發燒一般當場見效,每天兩次,最多3天可愈,常用手法有“清天河水、退六腑、下推天柱骨、二扇門、列缺、風池”。 小兒推拿在脾胃病中,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在呼吸系統疾病中,效果也非常明顯。 月嫂給寶寶洗澡,洗完澡后都要做“撫觸”,撫觸就是基礎的小兒推拿。 比如撫觸的常用手法:開天門、推坎宮。就來自小兒推拿的“開門四大手法”,吳老師前門的文章專門介紹過。 開門四大手法的應用主要是預防外感,怕寶寶著涼。 1、開天門 2、推坎宮 3、揉太陽 4、揉背后高骨 那么冬天洗澡應該注意什么,才能預防寶寶著涼生病呢? 1、室溫調至25度左右,洗完澡不要溫差太大。 2、準備好換洗衣物。 3、洗澡時間不要太長,10分鐘足夠。 4、水溫38、39度適宜。 5、洗澡后干毛巾迅速擦干。 6、適當做一下解表扶正的穴位:補脾經、捏脊、推三關。 7、如果有出汗,記得喝溫開水有益。 8、洗澡要飯后1小時,頻次不要超過2天一次。 9、家長注意:發燒可以洗澡,有助于降溫。 1、風寒感冒發燒:蔥白姜糖水。 材料:蔥白10克,生姜10克,紅糖10克,清水300毫升。 制作:將所有蔥、姜倒進鍋中,加上水。大火燒開后加入紅糖,再轉小火燒8分鐘即可。要趁熱飲用其湯。 2、風寒感冒發燒:小兒推拿發汗 穴位:一窩風和二扇門 汗出熱退,發汗法治感冒療效好。 3、中藥發汗法治發燒:用紫蘇水沖小柴胡,在發熱間隙溫度低一些的時候喝下。 4、引熱下行發汗法:取吳茱萸10g,研極細末,用醋調和如稠粥狀,敷于雙足涌泉穴處,外用棉布固定,24小時除掉。(適用于寶寶身體熱,四肢涼的時候) 5、貼肚臍法:敷臍法,用1片生姜、1片蔥白、7顆胡椒,紗布包起來敷在肚臍。或者用丁桂兒臍貼,一半貼涌泉,一半貼肚臍(用于確定是外感風寒導致的發燒) 6、推脊法:沾室溫的涼水,用食指和中指推寶寶的脊柱,從上往下推。 7、物理降溫法:寶寶額頭用涼毛巾,脖子兩側用溫毛巾,腹股溝和腋窩用熱毛巾。 8、藥浴法:藥浴的藥液由中藥配伍而成,包括柴胡、荊芥、青蒿、川芎、蘇葉各10克,經皮膚吸收性良好的中藥,具有疏風解表、發汗退熱的作用。 9、地龍敷肚臍法:地龍10條,放入凈碗,上撒白糖,地龍全身滲出即死,加面粉適量,搗為糊狀,紗布包裹,敷肚臍,30-60分鐘后,高熱即退。(高樹中:中國臍療大全)。 10、小兒推拿退六腑:單推六腑10分鐘。 咳嗽必有痰,咳嗽在這個季節非常難治,西醫除了抗生素沒有什么好辦法。 有句老話叫:水泥匠怕抹墻縫,老中醫怕治久咳。 小兒推拿治療肺系疾病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全國最有影響力的小兒推拿山東三字經流派有幾句口訣跟大家分享一下:獨穴推10-15分鐘 燥痰橫擦四橫紋, 濕痰點揉小橫紋, 熱痰就用退六腑, 寒痰選擇外勞宮, 虛痰必須用二馬, 化痰選用缺盆穴, 撥痰天突一寸上。 1、四橫紋 2、小橫紋(掌小橫紋) 3、退六腑 4、外勞宮 5、二馬(二人上馬) 6、缺盆穴(鎖骨上窩)垂直下按 7、天突穴上一寸(撥痰之穴,寶寶怒咳) 對癥處理,獨穴重推,三字經法,效驗無窮。 打嗝中醫稱為呃逆,指氣從胃中上逆,喉間頻頻作聲,聲音急而短促。是一個生理上常見的現象,由橫膈膜痙攣收縮引起的。健康人也可發生一過性呃逆,多與飲食有關,特別是飲食過快、過飽,攝入很熱或冷的食物飲料、飲酒等,外界溫度變化和過度吸煙亦可引起。 在民間治療打嗝常用“驚嚇療法”和“喝水療法”,應該有一定效果。今天,吳老師告訴你一個專治打嗝的穴位,效果杠杠滴。 攢竹穴治療急性腰扭傷、近視、淚囊炎、面肌痙攣等,治療膈肌痙攣也有奇效。攢竹穴治療打嗝是從實際生活中發掘而來。 其他治療打嗝的穴位還有內關穴。 備注:1、喝水療法:患者喝水一大口,分7小口連續下咽,打嗝自止。2、驚嚇療法:患者突然受到驚嚇,打嗝即止。(小孩不要用驚嚇療法)3、憋氣療法:大吸一口氣,盡力憋住,直到無法憋氣時呼出,打嗝即止。 咳嗽是小兒肺系疾病,冬春易見,天氣變化時容易發病。 咳嗽是小兒推拿的優勢病種,效果好。 我們根據輕重緩急,推拿思路和手法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是咳嗽急性發作,我們一般建議祛邪為主,扶正為輔。 急癥咳嗽的主要手法: 1、平肝清肺 2、四橫紋 3、逆運八卦 4、掌小橫紋 小兒咳嗽時,劇烈頓咳,常造成嘔吐,所以一般加清胃經。 5、前胸后背的操作。膻中肺俞橫擦,分胸八道和分肩胛骨、搓摩斜肋。 慢性咳嗽的主要手法: 1、補脾經 2、補腎經 揉二馬 3、逆運八卦 4、推上三關 5、前胸后背的操作。膻中肺俞橫擦,分胸八道和分肩胛骨、搓摩斜肋。 一般性咳嗽,只需要爸爸媽媽按吳老師推薦的手法操作,基本能立竿見影。 有三種情況下是要立即去醫院: 1、 突然的劇烈嗆咳,考慮氣管異物; 2、 咳嗽伴高燒、哮喘、呼吸困難的; 3、 嬰兒時期易出現面色發紫、呼吸困難、張口抬肩甚至胸壁下陷考慮毛細支氣管炎,是肺炎的一種。 小兒肺炎的判斷方法:2個月內的寶寶呼吸次數超過60次每分鐘;2個月到12個月的寶寶呼吸此說超過50次每分鐘,都懷疑肺炎。 一到冬天,咳嗽難治,小兒推拿師也常常束手無策。 這就要求我們早期處理,莫讓疾病遷延,莫讓癥狀加重。 怎樣能快準狠的處理?北方和南方各有特點。 北方以推手為主。三字經流派有3個穴位: 1、四橫紋:四橫紋用于咳嗽初起,燥痰用之,與順運八卦并用。 2、運八卦:順運八卦也用于咳嗽尚輕階段,喘息不急之時;逆運八卦用于喘重痰多之時。 3、掌小橫紋:用于痰多喘重,與逆運八卦并用,多見奇效。 南方流派以軀干穴位為主。最常用肺俞和膻中,橫擦潮紅或者揉之。 1、膻中穴:兩乳中點。氣會膻中,寬胸理氣止咳化痰要穴。 2、肺俞穴:穴的主治疾病為肺經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氣管炎、肺結核等。 廖品東教授撥痰法:痰出咳嗽止。 撥痰穴:天突穴上一寸,用拇指推之,咳嗽劇烈排痰;也可以四指并攏,置于天突上氣管位置,輕揉向上排痰。 抱肚法:雙手并攏,置于胸前或腹部,當小兒呼氣時,突然用力擠壓,在氣流沖擊下,痰被帶出來。 上述癥狀,多屬肺胃積熱,西醫的炎癥(紅腫熱痛)中醫認為是熱癥,加之自然界風火燥熱之氣,導致火氣上涌。 發生上述癥狀的小兒多會哭鬧、睡不安眠,疼痛妨礙進食。 同時可見:口唇紅、舌紅;口臭氣熱。 六穴清熱法: 1、掐少商(或針刺放血,非專業人員不可用) 2、掐合谷:清熱利咽,主治咽喉腫痛 3、搗揉小天心:解表散邪 4、退六腑(清熱要穴) 5、清板門:清臟腑實熱 6、分陰陽:涼血消腫潤燥 六穴清熱法,主要針對肺胃積熱引起的各種癥狀,清實熱也清虛熱,用于小兒各種口腔炎癥。 南方流派小兒推拿,做完整個流程,最后一式都要關門做為統一總收法。為什么關門呢?據說是為了保留治療信息,能讓前面所做的手法持續產生作用。 關門一般用兩個穴位:拿肩井或按天門。 1、拿肩井:注意拿,不是捏。拿的感覺舒服,捏的感覺疼(寶寶會反抗)。 肩井操作一般1-3分鐘,能發汗解表,宣統氣血,升提氣機,主治各種感冒。 2、按天門:在兩眉正中。能鎮靜、醒腦、疏風。操作1分鐘。 有起式就有收式,做為收式,起到保留治療信息的作用,為一些名家重視。 從經絡五行的角度來說,脾屬土,肺屬金,脾土能生肺金,因此說脾是肺的母親,肺是脾的兒子。當脾胃出問題時,脾土不能生養肺金,就會導致肺氣不足。肺主皮毛,皮毛不固,容易感受外邪而引發呼吸道感染等。 從氣血方面來看,肺是主呼吸之氣,又主一身之氣,而脾胃是氣血生化的源泉。肺主一身之氣是以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為前提的。 從氣機升降來看,我們知道脾胃升降是臟腑氣機升降的樞紐。如果一個人經常咳嗽,肺氣就會上逆,這樣就會影響脾胃的升降功能。而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脾胃失調,一方面會使肺的氣機更加紊亂,另一方面脾土不能生肺金,就會使得肺的宣發肅降失常。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導致呼吸道的反復感染。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多米諾骨牌效應:積食傷脾→脾虛生痰→痰貯于肺→郁久化熱,傷肺→肺炎。痰貫穿于小兒呼吸道及肺系疾病的全過程,是治療的關鍵。 積食可導致貧血 積食損傷脾胃,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最終導致貧血。從西醫的角度來說,孩子消化吸收不好,厭食挑食,營養不均衡,最后引發貧血。 積食小兒推拿方 1.清胃經 2.清大腸經 3.揉板門【板門重按有酸麻感,為胃全息反應點。嚴重的積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每日一穴,板門 】(3-5分鐘) 4.順運內八卦【順運內八卦【上期推送有詳細的內八卦操作講解,每日一穴:內八卦】(3-5分鐘)】(3-5分鐘) 5.推小橫紋【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稱為推法,四橫紋穴為改善積食等問題的要穴】(3分鐘) 動圖 6.掐揉四橫縫【四橫紋是常用的消積穴位之一,也是民間挑疳的部位之一。 每日一穴,四橫紋】,揉5分鐘。 動圖 7. 下推七節骨 動圖 8.分腹陰陽(5分鐘)動圖 9.摩腹【一般采用順時針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方向運動,堅持操作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成人也是。稍大點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滲透力進行。積食引起的便秘腹脹可重點操作此部位】(5分鐘)動圖 10.捏脊 動圖 11.揉足三里【健脾】(5分鐘)動圖 小寶寶哮喘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實喘,多有外邪侵襲所致,實喘多見胸悶,呼吸急促;另一種為虛喘,元氣虛耗,腎不納氣所致,虛喘多見聲低氣短,身體柔弱,容易出汗。 1、三字經獨穴重推法:逆運八卦15分鐘,實喘虛喘都可以。離卦避開。 2、實喘小兒推拿手法 小橫紋 逆運八卦 清板門 揉小天心 一窩風(重推) 3、虛喘小兒推拿手法 小橫紋、小天心、逆運八卦三個穴位和實喘相同 補腎水揉二馬 推四橫紋 補脾經 實喘主要是解表發散邪氣,虛喘主要補腎納氣。 氣候多變,室內外溫差大,由于寶寶的免疫機制還不完善,抵抗力也比較差,不少寶寶會出現鼻塞、咽痛、頭痛、打噴嚏等癥狀,家長以為寶寶患了感冒,殊不知是鼻炎在做怪。 鼻炎是鼻粘膜或粘膜下組織因為病毒感染、病菌感染、刺激物刺激等,導致鼻粘膜或粘膜下組織受損,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癥。鼻炎導致產生過多粘液,通常引起流涕、鼻塞噴嚏、鼻癢等癥狀。可伴有嗅覺減退、耳鳴、流淚、咳嗽,甚至頭痛、眩暈、低熱等。寶寶若患有鼻炎,危害較大。若不及時控制,可誘發中耳炎、咽炎、支氣管炎、哮喘等 ,如長期患有慢性鼻炎,可導致鼻腔狹窄而影響通氣,進而使全身各組織器官不同程度的缺氧,出現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周期性頭痛、頭暈、視力下降、影響學習等狀況表現。 鼻炎推拿處方 1、開門四大手法:開天門300次,推坎宮300次,揉太陽300次,揉耳后高骨300次 2、發散風寒:揉一窩風2分鐘 3、上呼吸道基礎方:清肝經500次,清肺經500次 4、痛點即重點:揉迎香3分鐘。 開天門 用兩手掌面及四指扶住寶寶的頭部,用兩拇指交替由印堂向上直推至前發際。 推坎宮 用兩手固定寶寶的頭部,用兩拇指由眉頭沿眉向眉梢做分推。 揉太陽 兩手四指扶住寶寶的頭部,用兩手拇指指端或螺紋面在穴位處做揉法。 揉耳后高骨 兩手分別附于寶寶頭部兩側偏上處,用兩手中指端著力在穴位處按揉。 按一窩風 一手持寶寶手掌,使掌背向上,充分暴露穴位,用另一只手中指或拇指吸定于腕背橫紋正中處進行揉動。 清肝經 用一只手將寶寶的食指固定,暴露食指指面部分,用另一只手的食、中二指或中指、無名指指面著力于穴位上,做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的推動。 清肺經 用一只手將寶寶的無名指固定,暴露指面部分,用另一只手的指面或橈側緣著力于穴位上,由指根向指端方向做直推 揉迎香 用雙手分別附于寶寶頭部兩側偏上處,用雙手拇指指端按在鼻翼旁兩穴處揉動。 寶寶鼻炎有不同癥狀的表現,當我們給寶寶施以推拿治療時,要根據寶寶癥狀的不同表現相應的改變推拿手法。 在飲食方面應加強營養,食物應清淡,忌食寒涼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慎食魚、蝦、蟹類等海產食物;平時注意多吃補益肺氣的食物;多飲白開水和果汁,可使鼻分泌物軟化,減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堵塞。可以讓寶寶適當的多運動,鍛煉身體,以提高免疫力,注意寒暖適度,預防感冒。 山東三字經流派小兒推拿有四大基礎方,針對小兒常見的病癥,如果不懂辯證,不懂穴位加減,只用基礎方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基礎方適用于沒有任何基礎的寶媽寶爸操作,簡單實用。 1、外感病、肺系疾病基礎方:平肝清肺天河水 2、脾胃病基礎方:八卦、清胃、天河水 3、發疹性疾病基礎方:清肺平肝天河水(清肺重一些) 4、驚風腦病基礎方:膊陽池(膊陽池有3種說法,吳老師傾向于腕橫紋上寸許的說法)、二馬、小天心 所謂基礎方,就是比較基礎,但是有沒有那么精確,對一般情況應該還可以,如果寶寶情況稍重,建議找專業小兒推拿或醫生處理。 積食的狀況主要與“飲食無節”相關,而寶寶的積食常常與老人喂食過多、肉類過多、生冷及堅硬之物,傷及脾胃有關。 癥狀表現為:口中熱氣、有味;大便臭如敗卵;胃不安則臥不寧;胃脘熱苔膩等。 山東小兒推拿張漢臣流派對積食的手法處理主要有幾個穴位: 1、清板門:板門為脾胃之門,同時兼有清實熱的作用; 2、逆運八卦:運八卦可以調理氣機,逆運八卦能使氣下行,降胃氣止嘔惡。 3、揉小天心:通瘀散結。 4、運水入土:利氣行滯,消脹滿。 配穴為:清補脾健脾助運化、補腎滋陰、清肺退六腑退熱瀉積。 積食最好的辦法還是預防,不要給寶寶吃那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