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互聯網電商的蓬勃發展,使得很多人都盯住了圍繞電商周圍的服務行業這塊龐大的蛋糕。上海快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楊威便是其中一位。 上海快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楊威 2012年3月,亞馬遜以7.75億美元現金收購了自動化物流提供商Kiva的機器人倉儲業務公司,以獲得其機器人倉儲服務。這一條消息啟發了,當時正在一家制造業國企——振華重工負責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運輸設備AGV的調度和控制系統研發的楊威。 國內電商發展這么快,這么多,隨著競爭壓力的上升,倉庫職能正發生著升級轉變。倉儲的主職能從庫存存儲轉向流通分發,但同時管理的復雜度和成本都在急劇上升。“唯有技術革新提升電商的管理和降低成本才能讓它們在眾多電商中脫穎而出,前十年看電商,后十年看物流。”想到這,楊威說干就干。 楊威拉來同事和同學,一位是曾在搜狗做開發的孫宇,一位是曾主導研發國內第一代自動化軌道吊和港口AGV的倪菲,三個人一拍即合,因當時沒錢,三個人便把各自手上這幾年工作攢下來的錢湊了湊,湊了50萬元,然后在上海浦東租了個民宅,開始搗鼓起來。 他們的目標是要做倉儲機器人,做大中型電商都需要的智慧物流服務。其工作過程就是讓機器人接到指令后能自動到貨架下,掃描地面上的二維碼將貨架搬到指定的揀貨員的工作臺前,揀貨員揀出所需貨物的一個過程。大大縮短了幾萬平的電商倉庫人步行至貨架前揀貨的時間。 剛開始,為了找零件并控制成本,他們就到天貓京東上攢物料,攢出樣機后再進行各種調試。最后他們又花了6萬多元終于加工出了第一臺樣機,長寬各1米,高40厘米,當接到樣機,三個人高興壞了。 第一臺樣機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初,靠著這臺樣機,楊威他們終于拿到了一位電商倉庫老板的百萬元天使輪融資。還給他們免費提供了一塊倉庫做辦公室。 倉庫沒有窗戶,典型的冬冷夏熱。這樣的環境嚇退不少來應聘的人,有的人都走到園區門口了,突然打電話說我不來了。沒辦法楊威他們只得一個一個的從前同事和同學里找,一年半后團隊壯大到20多人。 環境艱苦還沒事,最頭疼的是供應鏈。因為出于成本考慮,早期研發的零部件主要來自國內廠商,但基本都無法達到標準。于是他們用軟件來彌補不足。比如國內供應商傳感器可能陽光一曬就認為有障礙物了,就停滯不前。為了解決這個靈敏度的問題,他們就對傳感器數據做各種濾波處理,通過數據挖掘有效數據,然后濾掉無效數據,以此來提高準確度。 隨著他們不畏辛苦的工作干勁,快倉終于迎來了穩步發展,在2015年年中,中興通訊和百世物流給快倉拿來了4000萬元的A輪融資。由于東家百世是國內一家很大的一家綜合供應鏈服務商,對于年輕的快倉所提供的支持并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百世毫不吝嗇的把幾百萬平方米倉庫,提供給了快倉做測試環境,機器人可以在各種倉里隨便跑。對于快倉來說,豐富的應用場景讓產品也快速成熟起來。 機器人倉儲 又過了半年,在賣給百世第一個綜合解決方案(含十多臺機器人)之后,快倉開始接外單生意,從研發走向市場,從幕后走向了臺前。 2016年8月,京東自主研發的機器人還沒有動靜,但因雙十一促銷的原因,劉強東只得另外尋求合作伙伴。這個時候,快倉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京東的供應商。在楊威團隊馬不停蹄的快跑之下,終于在雙十一之前,把產品和方案交到了劉強東手上。 2016整一年,楊威和他的團隊賣出兩三百臺機器人,為接近幾萬平方米的倉庫部署了解決方案,年收入2000多萬元,客戶包括國藥、唯品會、3C、郵政、中興、京東、涉獵商超、日化、醫藥、制造業、鞋服等多個行業。 2017年3月,楊威的團隊又得到了菜鳥領投,軟銀中國跟投的近2億元B輪融資。今年5月快倉終于從原來的寶灣的倉庫里搬到了上海漕河涇開發區寬敞明亮的寫字樓里。從此刻起,快倉也正式走上了新經濟時代的科技之路。 快倉機器人 楊威認為,中國的智能系統市場將在未來一兩年內迎來爆發式增長,柔性、智能化、低成本的智能倉庫系統在中國市場的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快倉作為年輕的,以技術見長的企業,會不斷超越客戶的需求,完善自我,不斷進步。 |
|
來自: 隨風e1xbi2sa7z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