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七夕節是異地戀的節日,我說七夕節是夫妻兩地分居人士的節日,商家一定會不同意。他們覺得把七夕定義為國產情人節更好,這樣好把所有情侶和夫妻都一網打盡。限定為異地戀或者兩地分居,無形之間就減少了客戶群體。所以,七夕節一直都不怎么過不起來,總不如2月14熱鬧。 節日之所以成立,背后一定對應著故事,故事上面棲息著人們的想象力。七夕節有自己的故事,牛郎和織女這對苦命夫妻一年一度在橫跨銀河的鵲橋上相會,邊上是一個扁擔兩個筐,筐里一邊裝著個孩子。再遠處,一頭老牛默默地看著,心里想著:這一天算是便宜她了! 在這樣的一個故事里,它能讓人感受到愛情的苦澀、婚姻的艱辛和父母反對的壓力,唯獨沒有愛情的甜蜜。它的核心是一個苦情故事,講述為了愛情無盡付出,無盡等待和無盡忍耐,本不適合作為情人節來慶祝。結果,越是強調七夕節是國產情人節,卷入的單身人士也就越多---故事的基礎是窮小子偷看仙女洗澡,然后得到了一個如花似玉的老婆,非常適合閉起眼睛遐想。 而這個故事背后苦情的那一面,當年也只有陸游那樣的人會感同身受---他在媽媽和唐婉之間選擇了媽媽,連一年一度的會面都沒有,只能在公園的墻上寫詞,希望對方有天能夠看到。在今天,私奔不是多大事情,何況賓館開房也不算貴。真正為愛情制造障礙的,除了人心,就只有地理上的限制。總是有人會愛上一個遠方的人,也總是有的愛人去了遠方,情人或者夫妻不得不忍受分處兩地的煎熬,為了短暫的相聚希望時光走得再快一些,這和牛郎織女的故事簡直一模一樣。 除了故事之外,節日也一定對應著儀式。春節的儀式是吃年夜飯,辭舊迎新。八月十五的儀式是吃月餅,吟風賞月。七夕節也有儀式,但是它的儀式在今天已經沒有了存在的意義。相傳織女是天宮中的巧手,擅長縫紉,所謂天衣無縫說的就是她們這種天宮裁縫的手藝。所以七夕節又是乞巧節,在我小時候,女孩子會在夜里倒一碗水,試著把縫衣針浮在水面上。若是,則說明得到了織女的賜福,將來會心靈手巧,擅長女紅,能嫁個好人家,這就是乞巧。 今天我自己掉了個扣子,都是等到出差的時候,在賓館里找個針線包去縫。小區周圍的縫紉鋪子在緩緩消失,人們的衣服褲子破了,第一選擇是扔掉而不是縫補。對于女孩子而言,心靈手巧所指的事情和縫紉無關,祝福她們嫁個好人家在今天算是絕大的冒犯。所以,如果她們要繼續乞巧的儀式的話,一個水碗肯定是不夠了,起碼得是一個臉盆。然后往里面扔鍵盤或者方向盤,能浮起來的話證明得到了織女的賜福。如果沉底的話,再扔一張馬云的照片然后默默祈禱收藏的衣服鋪子搞促銷。 但走過鵲橋的儀式到今天都還在。因為它是想象,沒有對應具體的功用,純粹的想象不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去意義。就像是沒有人見過年獸,所以不妨礙大家放鞭炮;也沒有多少人見過汨羅江里的魚,所以也就不妨礙大家吃粽子。鵲橋是個比喻,在過去它可以是天空中的飛鳥,在今天它可以是通訊電波、微信語音、長途汽車、高鐵或者飛機---只要能夠連接彼此,付出一點點代價之后讓人們相遇,它就可以是鵲橋。 距離放牛娃初見仙女已經不知道過去了多少歲月,但是分離的痛苦依然存在,形形色色的鵲橋依然存在。如果說牛郎織女的故事在今天還存在任何意義,那么一定是基于這兩點。因此,七夕節原本就是給那些為分離所苦的情侶或者夫妻所設,也只有這些人在這一天里會心有所感,感同身受。這樣的人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免除了每日相對時必然遇見的無數瑣碎和庸常,卻時常可以感覺到因為愛情所受的苦,由此確定了愛情的存在;這樣的人是不幸的,因為他們喪失了共同的生活和共同的經歷,隨著時間不斷拉長,人會有不同的發展,也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彼此活在某種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中,苦澀總是要稍稍占據上風。 如果一個節日所蘊藏的意義并不能為所有人感知,也不能觸動所有人,那么它起碼應該讓一部分人有強烈的感知,并且為之深深打動。七夕節就是這樣的節日,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大多數人曬幸福、秀恩愛之外,應該有那么一天留給暫時不能在一起的這些人。這些人深信自己在接受愛情的考驗,那么,他們也就是在替代所有人接受這種考驗。他們讓人們看到愛情的另外一種可能---憑借著彼此的愛戀,努力地和地理相抗衡,并且依然對未來心存美好。 本地戀們,你們不讓一天出來給異地戀的話,你們真的好意思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