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度,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二) 社會文化 語言 印度民族眾多,語言復雜,據有關資料統計,印度共有1652種語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達33種。英語在印度很有影響。除憲法規定的18種語言為聯邦官方語言外,還規定英語為行政和司法用語。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北印度語言主要包括印地語和烏爾都語等。 宗教 印度被稱為“宗教博物館”,印度信徒在100萬人口以上的宗教有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耆那教。印度的每個宗教在次大陸都有它的信徒,印度西部商業特大都市孟買可以說是印度宗教、民族、語言多樣性的一個縮影。市內除了以上各教的廟、堂外,還有著名的亞美尼亞教堂、神道教廟和大同教廟等。 ![]() 宗教人口比例 ![]() 種姓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 種姓等級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征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稱為雜種姓。 同時,各種姓派生出許多副種姓(或稱亞種姓、次種姓),進而衍生出更多分支。 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所謂不可接受的賤民,又稱達利特;。他們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種姓世襲,不易更改。社會地位高低、經濟狀況好壞,大多與種姓有關。盡管印度獨立以來,已廢除種姓制度,但幾千年來種姓制度造成的種姓歧視在印度不少地區、尤其是農村仍相當嚴重。 種姓名稱 種姓制度并非一套絕對的社會階層,而是借由許多不同的標準建立起來的一套相對階序,這些標準諸如:是否吃素、是否殺牛以及是否接觸尸體等。這些標準背后的核心概念是一套潔凈與不潔的價值觀,然而該價值觀卻受到實際生活中的權力關系影響。為此,古代印度的婆羅門發展出一套稱為瓦爾那的分類架構,作為解釋并簡化整個制度的方式。因此,這兩套思維方式大致構成整個種姓制度的主要概念。 印度《憲法》第15條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視;第17條明文規定廢除不可接觸制。為了保證低種姓人和賤民的教育和求職權力,印度還實施了著名的保留政策,不僅在議會兩院為他們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席位,而且在所有政府機構和國營企業中為他們保留高達27%的名額。另外,還給低種姓出生的學生一定比例的升學名額。印度人的身份記錄里不再有任何關于種姓的記載。 服飾 男性包頭巾 印度有些地區和信仰的男性是有包頭巾的習俗的,這種頭巾稱為Turban。頭巾有各式各樣的包裹方法,其中錫克教男性頭巾,具有特定樣式。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松的立領長衫(Tunic),搭配窄腳的長褲(Dhoti),拉賈斯坦地區男性,褲子是以一條白色布塊裹成的,頭上的布巾,花樣變化極多,色澤鮮明。 ![]() 服裝 女性穿紗麗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Sari),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紗麗的穿著方式變化繁多,不同的種族、區域、信仰,會有許多不同的色彩、質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婦女穿著紗麗時,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臍的緊身衣(Choli),下身是一條及地的直筒襯裙(Ghagra)。 ![]() 服裝 禮儀 生禮 印度教徒在恒河圣水中沐浴,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準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慶祝孩子出生與平安成長的方式,就是到寺廟進行普迦儀式、唱頌祈禱文,然后和親朋好友舉行餐宴。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會找人為他們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視,因為這可以決定孩子未來的婚姻對象。 ![]() 圣水洗禮 葬禮 印度教徒死亡時,都會在河壇舉行火葬儀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會以黃色或白色絹布包裹尸體,然后放在兩根竹制擔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壇火葬地點。 婚禮 印度人的婚禮是社會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重大的儀式。印度青年到了適婚年齡,都會由父母代替為尋找社會階級、語言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對象。婚禮當天,新郎官騎著一匹白馬浩浩蕩蕩地來到新娘家。這時女方家里已經架起火壇,雙方親友在祭司念誦的吉祥真言中,繞行火壇祝禱。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擁下走到火壇前面,由祭司將新娘的紗麗和新郎的圍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長長久久。印度婚禮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進行,一對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親友的祝福。婚禮當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過夜,翌日才將新娘迎娶回家。 ![]() 婚禮 普迦儀式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儀式,普迦儀式必須由祭 司擔任。儀式中信徒會將神像裝飾后抬出寺廟游行慶祝,并且奉獻鮮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燈,在神像前面進行阿拉提(arati)。 教育 印度實行12年一貫制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學士課程、2年碩士課程和3年博士課程。此外還有各類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規教育。全國現有350所綜合性大學,著名的有德里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加爾各答大學、馬德拉斯大學、巴拉蒂爾大學等。 2007年相關數據顯示,印度人口識字率達到75%,但成人文盲仍高達3億,居世界之首。印正在全國600個行政區中的589個推廣掃盲計劃,力爭在十一五結束時識字率達到85%。2008~2009年,印6歲至14歲兒童入學率接近100%,但全國平均小學輟學率高達31%。 制藥 印度制藥企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以原料藥和仿制藥為核心優勢的制藥強國。印度目前的藥品生產量占全球產量的8%,位居全球第三,銷售額居全球第十四位。作為世界第三大仿制藥生產大國,印度生產了全球20%的仿制藥,并使制藥業成為印度經濟的支柱之一。目前,印度藥品出口到200多個國家,疫苗和生物制藥產品出口到150個國家。用印度人的話說就是,印度制藥業正在以實惠的價格成為“世界藥房”。 ![]() 制藥 信息技術 印度信息技術領域的成功已經為人們所熟知。印度憑借人才優勢,通過為發達國家提供服務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信息技術產業對印度GDP的貢獻已從1999~2000年度的1.2%增長到2005~2006年度估計的4.8%。印度的軟件和信息技術帶動的服務在過去五年間年均增長率超過了28%。信息技術的成功徹底改變了歐洲和美國對印度的評價和印象。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印度對自身潛力的看法,正在培植著印度的科學自信。 ![]() 信息技術 太空技術 印度航天事業是在蘇聯的技術援助下建立起來的。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是執行航天計劃的主要機構之一,從1973年開始研發航天運載火箭該組織已成功研發了四種型號:衛星運載火箭(SLV3),大推力衛星運載火箭(ASLV),極地軌道運載火箭(PSLV),地球同步運載火箭(GSLV). 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軌道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 是全球首個第一次嘗試便成功入軌的國家。 2017年2月16號,印度一箭104星發射成功,破世界紀錄。 ![]() 太空技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