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很多人都會被腰腿酸疼,脖子僵硬折磨,拔罐療法是針對這樣狀況很好的一種治療方法。

給大家介紹一下罐印所反映出來你身體的病癥。
拔罐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祛除瘀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扶正祛邪,治愈疾病,增強體質的功能。
更由于拔罐療法操作簡便,易學易懂,適應癥廣,治療效果好,保健作用明顯,無副作用,罐具簡單等特點而成為家庭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拔罐往往會出現局部潮紅、紫紅、紫黑、水泡、出血點、血泡等各種各樣不同的反應而引起治療者的恐懼。
更因一些人不知道出現這些不同的反應所對應的病癥對拔罐療效而懷疑并排斥。
其實這些顏色和形態的變化都是拔罐的正常治療反映,在反復拔罐治療中會逐漸消失,不需顧慮,一般情況也不需要處理,可待其自然吸收。
即使出現大的水泡等情況,也只需將水泡局部用酒精消毒后,刺破水泡,擠出泡內液體,3-5天即可愈合。
現將一些常見的罐印色素反應綜述如下,供拔罐者辨別病情狀況時參考
1.罐印紫黑而暗――表示供血不足,行經不暢,多為氣滯血淤之象。
2.罐印發紫并伴有斑塊――表示寒凝血瘀癥。
罐口部分呈紫黑色――多為火毒.
如發紫伴有斑塊――多為寒凝血淤之證。紫的程度不同,表明病的程度也不一樣。
3.罐印呈散在紫點狀,且深淺不一――表示氣滯血瘀癥。
4.罐印鮮紅而艷――表示陰虛,氣血兩虛或陰盛火旺。
5.罐印紅而暗――多表示血脂高,血黏稠度高,且有熱邪。
6.罐口部位皮膚發白,觸之不溫,發冷、發涼,起白水庖――多為風濕重一些。
如果罐口部位皮膚發白,沒有其他的現象――表明多是貧血,虛寒、濕邪;
如果罐口部位皮膚發白,發涼,不起白水庖――多是風寒較重。
如白庖中夾有白沫,而留罐過程中感到癢――多為排風寒和排風濕。
罐印灰白,觸之不溫――多為虛寒和溫邪。
7.罐印表面有皮紋和微癢――表示風邪和濕癥。
8.罐體內壁有水氣――表示該部位有濕氣。
9.罐印出現水泡――說明體內濕氣重。
如果泡內有血水――是熱濕毒的反應。
起黃水泡或黃綠泡和膿水及黏稠物、果凍樣物――多為有炎癥且比較重。
10.感覺拔罐部位疼痛――表示體內有火毒,
感覺罐口部位先痛后癢――表示先排火毒,后排風寒濕邪。
11.拔罐后無明顯罐斑反應,局部皮膚沒有淤血現象,或雖有輕度潮紅,但起罐后很快消失,恢復皮膚原來的顏色――一般提示無病或病情輕微。
12.在連續拔罐過程中,罐斑顏色逐漸變淺或減少――說明病情逐漸減輕或病接近痊愈.
13.刺絡拔罐吸出的液體,可表現不同的病情。
一般認為
鮮血顯示病情較輕
黑色或淤塊顯示淤阻較重
黃水顯示濕熱證
清水顯示寒濕證。
一般情況下,根據以上診察罐印色素的變化,結合臨床反映的癥狀,有針對性的對癥拔罐治療,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下三類人拔火罐要格外注意
1.皮膚過敏、皮膚損傷者
拔火罐有可能加重過敏癥狀。而且皮膚潰瘍的地方也不能拔,容易引發感染、水泡,加重潰瘍。
2.孕婦、女性月經期
尤其是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孕婦如果進行不適當的拔火罐可引起先兆流產等。
月經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在經期拔小腹或者是拔腰骶部,會引起月經過多。
3.酒足飯飽后。
血液流向肝臟進行代謝工作,此時拔火罐,氣血又被強行引導到拔罐部位,導致心臟不得不多跳幾次加速供血,容易出現眩暈、惡心等各種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