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編本”語文教材古詩文大幅增加,學生這樣學才會更輕松! 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后,全國所有學校義務教育起始階段道德與法制、語文、歷史學科將使用新版“部編版”教材。 其中,語文學科教材將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即增加傳統文化的篇目。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可見,古詩文在語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在增加。 古詩文韻律優美、寓意深刻,但對于理解能力尚淺的小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那么老師在課堂中怎么教學才能激發學生興趣達到古詩文教學的目的呢? ![]() 01 畫詩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兒童閱讀課文是借助教材語言結合自己的經驗把形象在腦海中建立起來的,詩文亦然。 學生如果僅僅憑借詩中的語言去體味,很難有深刻的理解和對詩句的感悟;如果老師直接把古詩的意思教給學生,學生可能會記住,但不一定能夠形象地感知,更不用說記得牢固了。 自古以來,就是詩不離畫,畫可賦詩,詩和畫是和諧的統一體。 如果能把詩中的語言還原成具體形象的畫展現在學生面前,那么給學生的感覺將是生動直觀的,這樣也會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強烈興趣,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意境中。 例如: 1、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草》這課的教學中,他用圖畫的形式巧妙地解釋“離離”,讓學生清清楚楚地看到小草如何地“一歲一枯榮”,又如何“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的生長變化和頑強的生命力在他的板畫下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孩子們理解到了也記憶到了,自然對古詩文學習不再陌生,并且更有興趣。 ![]() (學生根據古詩《望天門山》作的畫) 2 學習《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教師一邊吟,一邊引導學生在白紙上、依次畫出稀疏的竹籬、悠遠的小路、如傘的綠樹、翩翩起舞的蝴蝶、金黃的菜花,而學生無形中將自己構想成了畫中的主角——奔跑著、活潑、天真的兒童。這是學生自己所畫所得,理解記憶將更加深刻。 02 音樂渲染 音樂能夠促進聯想,教學中借助音樂調動情感,來烘托、渲染詩歌的內容,創造美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意。 例如: 在教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 首先,教師選擇配樂吟誦,教師隨著明快的樂曲聲吟誦,學生從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的美的景象,以美的氛圍,為學習這首詩作好情感鋪墊。 音頻示例,可點擊收聽 接著,老師介紹李白寫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深入學習這首詩,有利于學生對詩的理解。 最后,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配樂讓學生練習吟誦這首詩,更能激發起學生吟誦詩的積極性,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里的“熟”就是強調反復吟誦收到的可觀的效果。 ![]() 03 語言的調動 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學生有時會遇到能意會卻不能言傳的地方,這時候老師加以適當引導,幫助學生說出心中所想,以此來確定學生自己的想法,增加學習古詩文的信心和興趣。 例如: 教學《絕句》時,學生對“鳴翠柳”“上青天”的理解有些困難,教師便組織語言,利用兒童的聯想啟發學生領悟美的意境,把他們帶入美的境界。可以對同學們說:“你看,在郁郁蔥蔥的柳枝上,兩只靈巧的黃鸝正歡蹦亂跳著,發出陣陣清脆的鳴叫。藍藍的天空中,一行白鷺排著整齊的隊伍向白云深處展翅飛翔。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通過老師的語言描繪,以及帶著與作者產生共鳴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學生的情緒,巧妙的把學生的認識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 04 多樣朗讀 學生要想真正明白一首詩的意思是離不開反復誦讀的。宋代萬岳說:“書不厭頻讀,詩須放淡吟。”然而,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反復的朗讀是枯燥的,根本激不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以多式多樣的朗讀方法來幫助學生讀通古詩,讀懂詩意。 例如: 1.師生對讀。 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合作讀古詩。 老師(或學生)先讀,當老師(或學生)停下的時候,學生(或老師)接著讀下去。師生接讀可揭示古詩的停頓處,學生在接讀過程中能自然感知古詩的斷詞頓句,這比在古詩上標“/”要形象有趣得多。又如教學《絕句》時,還可以這樣對讀。教師讓一個學生與自己對讀,其他學生邊看邊聽邊想。 2.肢體語言輔助讀。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特點。在讀古詩時,手口并用不僅可以增加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幫助學生記憶。古詩富有節奏感,讓學生拍手、搖頭等,學生自然就會產生興趣,這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 一首詩不僅可以是一幅畫,還可以是一首歌,一篇美文。中國詩詞大會上,選手們出口成章的背后,正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對詩詞有著濃烈的興趣,再加之長年進行古詩文的閱讀與背誦,所以才積累了大量的古代名篇名句。所以,詩文興趣培養在小學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而好的教學方法就是提高孩子興趣的重要手段! 詩歌集音樂的節奏美、韻律美,美術的色彩美、意境美,語言的含蓄、凝練于一身。古詩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古詩的這些特點,結合低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活潑大膽的性格特征,有詩情畫意地教,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并在“畫、讀、想、誦”中陶冶情操,提高欣賞美的能力,才能學好古詩文。 |
|
來自: 懷素而靜 > 《教學經驗(實踐 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