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藝 嚴學章文 王陽明的偉大在于創建了偉大的心學,心學的偉大在于提出了偉大的知行合一。而且,王陽明自己就是知行合一最徹底的踐行者,不僅說的好聽,而且干的出彩。中國歷史上,像王陽明這樣的牛人,沒有幾個。說句心里話,我最最佩服王陽明的,不是他的心學,而是他的武略。能打仗,會打仗,打勝仗,往往兵不血刃,談笑間灰也飛了煙也滅了,跟鬧著玩似的。這學那學,這理那理,大敵當前你死我活,打勝仗才是硬道理。打仗可是要刺刀見紅的,可不是光憑嘴上的功夫。 儒家四圣:孔子孟子朱熹和王陽明,學說上都有建樹,都了不起。唯有王陽明,不僅有文韜,還有武略。孔夫子創建儒家學說,他本人卻述而不作,所以,孔夫子算不上知行合一。孟子朱熹都沒有打過仗,他倆肯定有知,但未必能行,也沒有達到知行合一。當下專家文人,教授博導,耍嘴皮子的多,真槍實彈的少。比如我,也弄了蟹派,也出了好幾本所謂的著作,耍起嘴皮子或許也能滔滔不絕,也時不時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說穿了,都是紙上談兵,而已而已。 王陽明的兩個學生為知與行的心學問題爭吵的不可開交。走,王陽明把他們帶到天泉橋上,天上一彎月,橋下一溪流,四句心教脫口而出: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哇噻,這四句,道破了心學玄妙,構建了心學體系,心學圓滿融通了。心學的大要宏旨,全在四句里面,這便是大道至簡,這便是著名的“天泉證道”,偉大呀! 那天在漢海堂,網上收看完央視百家講壇26集“五百年來王陽明”,心里頭有些許感悟,手也癢癢的,于是便在四尺斗方上,寫下“知行合藝”四字。王陽明是大儒,知行合一的“一”是高大上,本老蟹“橫行不霸道”,充其量是個搞書畫的藝人,夠不上知行合一,那就“知行合藝”唄。接下來的題跋,便順著“橫行不霸道”和 “知行合藝”的意趣,仿照王陽明的心學四句,弄成了“蟹學”四句: 無橫無豎心之體, 有橫有豎藝之動, 知橫知豎是良知, 為橫去豎是格吾。 哈哈,這個“格吾”,老蟹最為得意,感受也最真切。江湖兇險,蟹道滄桑,老蟹一路橫著走來,確實風風雨雨苦苦樂樂,往往山窮水盡,偶爾柳暗花明,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持堅持再堅持,忍耐忍耐再忍耐,“格吾”而致知,不斷有新的感悟化為新的作品,欣可樂也。緊接著在“格吾”后面,又發了一番感慨: “近讀陽明心學,寫心外無道小文。又于襄陽米公祠,辦嚴師講堂告徒第一回,乃知行合藝也。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于一體,成知行合一之大學說。老蟹愚鈍,難抵心學堂奧,平生盡力,只可弄書畫小藝而已。能自知之明,也算是一點真知了。故用陽明四句教義,得蟹派四句俚語。” 老蟹不敢好為人師,曾有言在先:60歲才收徒。今年年近花甲,5月19日,便在襄陽米公祠,舉行“嚴師講堂告徒第一回”,還提出“尊敬老師反對老師”的“告徒”理念。儀式上,李俊杰與王君堂兩弟子互贈作品,李寫一“橫”,王寫一“豎”,兩弟子一橫一豎,“有橫有豎藝之動”。有橫有豎,即橫即豎,豎也是橫,橫也是豎,做到了“知行合藝”,橫豎都是理,橫豎都是藝,橫豎都是道。 2017年5月30日(端午節)于漢海堂 學術理念:橫行不霸道 處世原則:思想批判與友善待人分立 |
|
來自: 老藥南書房 > 《歷代《書法》名家作品及文章》